首页> 中文学位 >对曹禺话剧文集对话中照应修正的认知分析
【6h】

对曹禺话剧文集对话中照应修正的认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1.5 Organ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Chapter Two Conversational Repair and Anaphoric Repair

2.1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Conversational Repair and Anaphoric Repair

2.2 Classifications of Anaphoric Repairs

2.3 Anaphoric Repair and Conversational Repair Study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Anaphoric Repair and Accessibility

3.1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Accessibility Theory

3.2 Nature of Accessibility

3.3 Linguistically Encoded Principles

3.4 Factors Affecting Accessibility

3.5 Summary

Chapter Four Choice of Reference Forms in Cao Yu’ Chinese Drama Conversations

4.1 Overview

4.2 Study of the Dissertation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致谢

参考文献

Appendix

展开▼

摘要

在英语学科中关于被视为语言学界的传统焦点问题之一的照应修正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者们对英语中的照应修正现象从各个不同的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指称选择要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的结论,但是当前关于汉语照应修正现象的研究还很有限,所以本文以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可及性”这个概念为基础,对曹禺话剧文集对话中照应修正的内在机制以及指称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本项研究的语料收集了曹禺话剧文集中的总共52个照应修正的实例,论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手段,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针对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对曹禺话剧文集对话中照应修正和指称选择做出了尝试性的探讨。这两个问题分别是:照应修正在曹禺话剧文集对话语篇中是如何分布的?影响指称词语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最初作为认知心理学概念的可及性是指人们在语篇理解过程中,从大脑记忆系统中提取某个语言或记忆单位的难易程度。Ariel的可及性理论将语篇实体心理表征的可及性程度与其在人脑工作记忆中的激活程度相对应,说话者在语篇中选择不同种类的指称词语的重要原因在于向听话者标识所指实体的不同可及性。其可及性的不同是由它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确定性和简略度不同造成的。因此,不同形式的指称词语构成了一个从低可及性到高可及性的可及性标识阶。Ariel把影响指称词语可及性的因素主要总结为:距离、显著性、竞争度和一致性。之后,她又进一步将竞争度和显著性归为先行语的显著性。依照Ariel的理论我们最终将影响语篇表征的可及性因素归纳为:距离、显著性和一致性。距离一般用先行语和照应语之间所跨越的语义单位来衡量;显著性取决于先行语是否作为话题出现;一致性表示先行语是否与照应语同处在一个相同的框架、视角和部分段落中。
  我们通过对具体语料仔细观察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曹禺话剧文集中的照应修正,充当待修正语的代名词和非代名词的所占比例几乎相当,代名词形式的待修正语占46℅而非代名词形式的待修正语占54℅.无论是零形式、代词、修饰性短语还是指示类指称词的修正都遵循以下规律:包含信息量多的、确定性高的和语言形式复杂的可及性低的指称形式对信息量少的,确定性低的和语言形式简略的进行修复。
  第二,在照应修正现象中,指称词语的选择受到距离、主题和一致性因素的影响。在近距离环境中,指称词语的选择出现由低可及性标示语向可及性较高的标示语转换的趋势,即主要变为零形代词或代词;在远距离环境中,则倾向于由可及性较高的标示语向可及性较低的标示语转换,即主要倾向于重复名词短语,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会选择代词。在曹禺话剧文集中,主题转换也是通过影响照应对象的可及性进而导致指称词语选择发生变化的原因。主题转换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新实体的插入(即竞争性),时空转换以及语义框架的变换引起的。一致性因素主要通过框架转换、视角转换和是否处于同一部分段落来影响人物指称选择的。至于一致性的三个要素对人称照应选择的影响呈现与话题同样的趋势。
  总之,照应修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在对所指实体的可及性判断上存在差异,或由于说话人完全忽视了所指实体在听话人大脑中的可及性地位。为了对此类照应修正现象提供一个比较充分的、综合性的解释,论文最终提出了一个“照应修正的认知模型”。因此从认知角度对由代名语充当待修正语的修正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