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叔孙通

叔孙通

叔孙通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1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青年博览、求索、齐鲁学刊等; 叔孙通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清风慕竹、丁毅华、刘力等。

叔孙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100.00%

总计:124篇

叔孙通—发文趋势图

叔孙通

-研究学者

  • 清风慕竹
  • 丁毅华
  • 刘力
  • 安作璋
  • 李冰楠
  • 李烁
  • 毛志成
  • 王其增1
  • 许阳
  • 闻君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冰楠
    • 摘要: 《史记·叔孙通列传》中所涉及的儒者群体主要有博士诸儒生、叔孙通之弟子及鲁生。他们在汉初儒学不受重视、武功之臣当用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的分野:不愿妥协于现实政治和官场的人群,成为了秉持先秦儒家传统的、中规中矩的传统儒生,亦即“纯儒”;为谋官职、利益而投身政治、迎合政治需求的人群,便成为官僚化、利禄化的儒生。叔孙通由于深受齐鲁文化滋养,其儒学素养、功底、基础都是十分扎实的,其儒者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其以仕宦原则事汉,开儒生群体事君之滥觞,具有首创性及奠基性;而其所制之礼不同于古礼,很大程度上是由汉初社会历史现实与文献典籍的缺失造成的。
    • 清风慕竹
    • 摘要: 汉高帝刘邦意欲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时任太子太傅的叔孙通听说后.立刻面见皇帝,劝谏道:“晋献公、秦始皇都因为废立太子不当而致天下大乱,自取灭亡现在太子仁义忠孝,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吕后与陛下患难与共,怎么可以背弃她呢?”说到激动处,竟以头抢地。刘邦见此情形,退让说:“我只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叔孙通却不依不饶:“太子是天下的根基,根一动摇,天下就会震荡起来,怎么能拿天下的根基之事作为戏言?”刘邦没办法,只得正色道:“我听从您的意见。”
    • 李冰楠
    • 摘要: 《史记·叔孙通列传》中所涉及的儒者群体主要有博士诸儒生、叔孙通之弟子及鲁生.他们在汉初儒学不受重视、武功之臣当用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的分野:不愿妥协于现实政治和官场的人群,成为了秉持先秦儒家传统的、中规中矩的传统儒生,亦即"纯儒";为谋官职、利益而投身政治、迎合政治需求的人群,便成为官僚化、利禄化的儒生.叔孙通由于深受齐鲁文化滋养,其儒学素养、功底、基础都是十分扎实的,其儒者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其以仕宦原则事汉,开儒生群体事君之滥觞,具有首创性及奠基性;而其所制之礼不同于古礼,很大程度上是由汉初社会历史现实与文献典籍的缺失造成的.
    • 刘力; 李烁
    • 摘要: 布衣将相的汉初帝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这一乱象令高帝"患之".探究高帝之"患",一方面在于其时君臣尊卑的无序,另一方面则是由布衣集团逐鹿而来的西汉政权传统合法性的缺失.叔孙通以"起朝仪"为核心的礼乐之制,不仅重正皇帝名号与君尊臣卑的政治统治秩序,且让凭"力"而胜的西汉政权在"礼乐"这一神圣传统中获得合法性论证,并由此建立起与暴秦相区隔的统治传统,这对于汉初社会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力; 李烁
    • 摘要: 布衣将相的汉初帝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这一乱象令高帝“患之”。探究高帝之“患”,一方面在于其时君臣尊卑的无序,另一方面则是由布衣集团逐鹿而来的西汉政权传统合法性的缺失。叔孙通以“起朝仪”为核心的礼乐之制,不仅重正皇帝名号与君尊臣卑的政治统治秩序,且让凭“力”而胜的西汉政权在“礼乐”这一神圣传统中获得合法性论证,并由此建立起与暴秦相区隔的统治传统,这对于汉初社会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 孙雅婷
    • 摘要: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以两位同朝的言官入传,司马迁通过对两人言谈的大量描写让二人的形象在对话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这种通过人物语言暗含作者态度的表现手法是《史记》的一大写作特点.
    • 王其增
    • 摘要: 秦末,有个儒生叔孙通,服侍过项王。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却不推荐我们。
    • 王其增1
    • 摘要: 秦末,有个儒生叔孙通,服侍过项王。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