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31280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可再生能源、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第六届年会等;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文献由6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淑英、张兴、谢震等。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1280篇
占比:99.99%
总计:931365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
-研究学者
- 杨淑英
- 张兴
- 谢震
- 付斌
- 强喜臣
- 成健
- 杨奇逊
- 毕天姝
- 薛安成
- 郑大周
- 莫尔兵
- 许国东
- 余业祥
- 刘江华
- 刘素梅
- 林淑
- 沈菲
- 赵伟
- 任鑫
- 刘世洪
- 叶炜
- 张利
- 曹贝贞
- 李厚涛
- 李杰
- 杨晓峰
- 林周泉
- 梁臣
- 王兵
- 王其君
- 王剑钊
- 王华
- 王恩民
- 王晨
- 秦世耀
- 童彤
- 胡胜
- 赵鹏程
- 陈晨
- 黄云辉
- 万书亭
- 何小华
- 兰飞
- 凌志聪
- 刘明洋
- 刘超
- 周党生
- 周宏林
- 张祥宇
- 张继勇
-
-
雷添翔;
律方成;
刘教民;
张雷;
周倜;
包鑫
-
-
摘要:
大规模风电场集中并网并经高压输电线输送到负荷中心,当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送端会出现短时功率过剩,当故障解除线路恢复正常运行后,系统对送端功率需求又瞬时增大。研究发现已有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DFIG)基于虚拟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的附加频率控制策略,对负荷突变引起的频率波动控制效果显著,但对于输电线路短路故障发生到解除全过程所引起的频率波动控制存在局限性。对此,提出DFIG参与系统调频的改进附加频率控制策略,根据系统频率变化规律修正DFIG常规附加频率控制中的参数,使DFIG在输电线路故障发生到解除全过程中保持有效的惯量阻尼特性,并随系统频率变化迅速调整出力,提高系统频率动态特性。最后应用MATLAB/Simulink搭建4机2区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DFIG频率波动幅值,调频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
-
王小军;
段生强;
陈文魁;
阿依苏鲁·艾尼瓦尔;
赵雁荣;
陈旭
-
-
摘要:
针对逐步增加风电并网规模所带来的的并网点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双馈风力发电机组(DFIG)自身无功调节能力的新型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即根据DFIG与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响应时间的不同,利用互补式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对风电场并网点所需的无功功率调节量分频、重构为两个频段,分别作为DFIG与STATCOM的参考功率,协调二者共同平抑并网点的电压波动,并以此建立Matalb仿真模型,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
-
米志伟;
常彬;
寇龙泽;
张鑫;
魏书荣
-
-
摘要:
海上双馈风力发电机组须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以减少因机组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文章针对海上双馈机组变流器的定子负序电流,在容错控制算法中会抑制故障特征放大的情况,研究并量化该容错控制算法对负序电流、Park's矢量轨迹、Park's矢量圆的椭圆度等故障特征的影响,并提出径向基神经网络融合拟序阻抗的故障辨识方法,解决了故障识别须放大故障特征与容错须抑制故障特征的矛盾.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海上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定子负序电流抑制容错控制算法会对由电流衍生出的一系列故障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融合拟序阻抗的故障辨识方法滤除这部分影响后,有效地解决了故障被误判或漏判的问题.
-
-
郑凯凯;
陈洁;
王小军;
段生强;
阿不都艾尼·阿不都克力木
-
-
摘要:
针对风速随机变化及短路故障引起的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分解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DFIG)与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根据DFIG和STATCOM二者无功响应时间的不同,对新疆某地区风电场并网点某个典型日所需无功功率数据进行分频、重构,再通过计算进而可确定二者的容量比;利用小波包分解算法将风电场并网点实时所需无功功率调节量分频、重构为两个频段,分别作为DFIG和STATCOM的参考功率,协调二者平抑风电场无功功率波动.最后根据该地区风电场搭建了Matlab仿真控制模型,验证了所提功率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
李民;
黄久平;
步兵
-
-
摘要: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是我国风电技术发展初期应用最多的风力发电机组,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早期装机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技术升级。文章论述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提升方案,为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升级提供依据。
-
-
卢鑫鑫
-
-
摘要:
在特殊环境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连接稳定性差、故障发生频率高.文章基于已有的不平衡电压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影响的研究,通过对某台1.5 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不平衡电压对变频器交、直流侧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控制策略.
-
-
石慧
-
-
摘要:
详细介绍了小波包和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故障诊断中,说明小波变换技术可以很好地提取齿轮箱振动过程中的特征信号,模糊神经网络可以柔性地处理齿轮箱振动信号的特殊数据。
-
-
-
穆世霞;
侯俊贤;
王虹富;
王铁柱;
董毅峰
-
-
摘要:
双馈风电机组含变换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电磁暂态仿真步长小、速度慢.为实现双馈风电机组的快速电磁暂态仿真,利用开关函数平均化的思想,建立了考虑Crowbar保护电路投切、变换器闭锁暂态过程的受控源型变换器统一简化等效模型,并提出一种预测校正的调制量计算方法,基于该等效模型构建了完整的双馈风电机组快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最后,以1.5 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为例,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模型,从正确性、仿真步长适应性和仿真速度三方面对快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通过仿真结果比对分析,证明了该快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不同应用场合的适用性.
-
-
-
黄宜森;
刘昊;
杨威;
勾月凯
- 《第四届中国风电后市场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中经常出现因叶片角度存在偏差带来的气动不平衡现象,加大了机组运行的载荷和振动,影响机组的发电量和可靠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引起叶片角度偏差的直接原因及角度偏差导致的发电量降低、振动加大、部件加速疲劳失效等不利影响,并对角度偏差影响机组运行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相吻合;最后重点介绍了一个叶片角度偏差的具体案例,得出了处理该类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
-
梁俊宇;
赵明;
陆海
- 《2017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基于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某1.5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模型,并对其稳态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针对传统DTC存在的缺点,本文对直接转矩-空间矢量调制控制(CTC-SVM)方式下的模型进行了数学推导并搭建了仿真模型.在该控制方式下,滞环控制器被PI调节器取代,脉冲生成的方式采用固定频率的SVM得到.仿真结果显示,采用DTC-SVM的机组在风速阶跃响应整体动态性能上优于采用传统DTC的机组.
-
-
-
-
Mu Xingxing;
穆星星;
Tang Mei;
唐美
- 《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Double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并网系统故障特性进行研究,以并网系统发生三相短路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在分析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整体模型结构的基础上,研究桨距角控制策略,并搭建模型;同时,研究并网系统网侧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建立其控制系统模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模型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对并网系统进行故障仿真分析,从而验证双馈风电机组具有一定的动态适应能力,以及本文采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
朱秩纬
- 《2015年第二届风电场运行维护专题交流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大幅上升,风电发展突飞猛进,随着机组数量的增多及运行年限的增长,双馈机组存在的问题逐渐暴漏,机组振动问题尤为突出.发电机轴承磨损、转子绕组松动等,会使转子发生质量不平衡.这样,转子每转一转,就要受到一次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冲击,这种离心力周期作用的结果,就发生振动.风力发电机运行中发生振动,不仅会影响机组的经济性,而且会直接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在发电机运行中,对发电机、齿轮箱等轴承的振动必须严格进行监视.本文从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构造中认识振动,减少由于振动使设备等造成破坏.在大部件方面,对齿轮箱、发电机安装弹性支撑、减振元件,有效地减弱了由于正常停机或紧急停机的惯性带来的冲击,避免齿轮箱和发电机与机舱底座直接的刚性碰撞。采用新型KTR-膜片联轴器能补偿径向、角向、轴向偏差,对振动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不仅如此,膜片联轴器还省去了联轴器油脂,维护起来更方便、简单。加强机组定期维护管理工作,采用激光对中,保证传动轴同心度,使得机组的效率及稳定性提升。加强对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润滑泵、润滑管路的检查,避免发电机前后轴承因润滑不良造成损伤,并因轴承故障导致发电机振动过大造成发电机内部绝缘、绕组受损。在传动前端加装接地装置,更好的消除轴电流,避免轴承因轴电流电蚀产生故障发生振动。安装振动在线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振动现象并分析原因,避免造成设备损坏及安全事故。
-
-
王路;
商文婧;
赵飞;
张小奇
- 《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第六届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阐述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原理及与常规同步发电机组的区别,以传输稳定性较弱的末端电网为契入点,利用simulink分别仿真分析了接入同步发电机组和双馈风机对电网传输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双馈机组具有更好的电网传输稳定性,但同时又存在电压稳定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