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矢量调制

空间矢量调制

空间矢量调制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91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0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123482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电机与控制学报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第一届(2014年)西南建筑电气年会等;空间矢量调制的相关文献由19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翠、朱建林、李耀华等。

空间矢量调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0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3482 占比:99.43%

总计:124185篇

空间矢量调制—发文趋势图

空间矢量调制

-研究学者

  • 王翠
  • 朱建林
  • 李耀华
  • 曾瑄
  • 郭有贵
  • 欧阳俊铭
  • 吕征宇
  • 邓文浪
  • 张兴旺
  • 李建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国凯
    • 摘要: 针对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在开路故障下容错控制稳态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与空间矢量调制(SVM)方法相结合的MPTC控制策略。首先,在OCF条件下对五相PMSM驱动器系统进行建模,并应用MPTC和SVM的优点实现对不同子空间的联合控制。其次,为抑制谐波电压,选择在α-β子空间中生成较大电压矢量的非零开关状态作为候选状态,并在矢量合成过程中将期望电压矢量所处象限中的两个任意电压矢量视为有效电压,根据电压矢量的选择提出SVM方法。最后,通过优化成本函数获得最佳的矢量合成,并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无需额外控制器即可对基频和谐波子空间进行联合控制,并能获取理想的动态性能、增强系统稳态性能,且相较于其他算法,容错控制性能良好。
    • 张良浩; 于安波; 孙瑞祥
    • 摘要: 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调制方式多采用SVPWM调制。传统SVPWM调制方法采用三角形载波和七段式矢量分配方式,其中零矢量和有效矢量作用时间是对称平均分配的,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对称式的占空比调制方式也会带来电流谐波和噪声污染等问题。引入PMSM预测模型和双采样双更新策略,对七段式基本矢量分布进行了分段计算。通过预测模型推导出了使电流纹波最小的零矢量和有效矢量作用时间,获得了最优非对称占空比。所提出的新型SVPWM调制方法在不增加开关频率条件下,使电机控制电流纹波减小,降低了电流谐波含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新型SVPWM调制方法的有效性。
    • 白志红; 李奕飞; 王伯荣; 马皓
    • 摘要: 调制策略对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的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空间矢量调制SVM(space vector modulation)策略应用在MMC中存在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SVM控制策略。首先,将子模块分组构成子单元,使用三电平SVM对每一个子单元进行控制。其次,将相邻子单元的采样时间均匀地错开,以实现MMC多电平输出,降低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谐波含量。最后,结合电容电压排序策略对子模块进行灵活控制,保证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均衡。所提出的调制策略在子模块数量较多的MMC拓扑中实施简单,计算复杂度低,控制灵活性高。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刘国宏; 刘佳宁
    • 摘要: 针对SVPWM调制方法计算复杂、SPWM调制方法直流电压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SPWM向SVPWM简化等效的空间矢量调制(SVM)方法。为实现内电流环指令的精准跟踪,在开关周期结束时消除输入电流的矢量误差,强迫下一采样时刻所需电流矢量等于给定参考值,提出一种改进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构造相应多目标价值函数,实现指令电流的跟踪和中点电位的平衡。仿真和试验验证了基于等效载波SVM的Vienna整流器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整流器可以工作在单位功率因数下。
    • 左亮平
    • 摘要: 在工业领域,电机耗电量约占工业用电量的75%左右,提升工业电机的能效等级成为各国节能减排的重点措施之一,不断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效率对于降低整体能耗和最大限度延长电池供电型系统的续航时间至关重要。从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器件层面选用低功耗的电源管理芯片、主控MCU(微控制器)、功率开关管(SiC,碳化硅)等,软件层面搭配空间矢量调制方式(SVPWM)和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MTPA)和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算法(FOC),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控制效率。
    • 李珊瑚; 操孙鹏; 金昭阳; 韩旭
    • 摘要: 针对现有间接矩阵变换器(IMC)共模电压峰值抑制只能达到43%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将共模电压(CMV)峰值抑制50%的新型空间矢量调制方法。首先研究了IMC各矢量下的CMV特性,在此基础上,新型调制方法根据输入电压所在的扇区选择最小CMV的零矢量和有效矢量,将有效矢量作用下的CMV峰值降低到0.29 V_(in),零矢量作用下的CMV峰值降低到0.5 V_(in),从而整体上抑制了CMV峰值。该新型调制方法利用IMC零电流矢量作用下的CMV与逆变级矢量无关的特性,解决了逆变级死区效应引起的共模尖峰问题,以及利用零电流矢量作用下的直流侧电压为0特性,逆变级实现了零电压开关(ZVS)。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调制方法的有效性。
    • 陈豪; 王法; 倪瑞君; 王佳伟; 彭静; 王军; 薛士敏
    • 摘要: 传统NPC拓扑受到直流中性点上电压不平衡的影响,不仅导致系统不稳定,还会影响电容器和半导体器件的额定值,增加总功率损耗。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相三线配电系统的新型变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所提变流器为中性点箝位(NPC)的H桥。为了解决基于NPC的变换器直流端口电容电压平衡问题,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PWM的直流端口电压平衡方法来平衡中性点电压,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输出电压的谐波影响和开关损耗,还定义了所应用的矢量序列。最后,通过与传统变流器进行仿真比较,以验证变流器在平衡和不平衡负载情况下的开关损耗的优越性。此外,还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验证了所提电压平衡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张永昌; 屈祈延; 杨海涛
    • 摘要: 三相三电平Vienna整流器具有开关应力低、功率因数高等优点。为了消除传统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PCC)对系统参数的依赖性,该文提出一种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方法,其特点是利用超局部模型代替原有的Vienna整流器精确模型,并利用过去两个时刻的电压和电流信息实现超局部模型的增益和动态部分的在线更新。进一步结合DPCC预测得到下一时刻参考电压矢量,通过空间矢量调制(SVM)得到开关驱动信号。该方法鲁棒性强、计算量小、稳态和动态性能良好。在参数精确和失配的情况下,对传统DPCC和该文所提方法进行稳态和动态性能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 董帅; 林晨; 张千帆; 张潍攀; 朱春波
    • 摘要: 高频电流纹波影响了变换器电感体积和质量,针对准开关升压逆变器,传统的直通调制算法并不能做到电感电流纹波最小。该文提出一种最小电感电流纹波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重新分配了开关管导通与关断时序。在此基础上,推导使得电感电流纹波最小时直通占空比和导通占空比所满足的数学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了所提出的新型调制算法和传统算法在抑制电感电流纹波方面的性能,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曲冰洁; 陈芳; 刘佳; 李研博
    • 摘要: 传统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增加电平数就需增加级联H桥数量,相应地增加了更多的开关器件。为了提高多电平逆变器的电平数以及使用更少的开关器件数,研究了两种能够减少元件数目且使用带有分裂绕组的耦合电感的五电平混合逆变器。所提出的逆变器由两个支路组成,一个支路为两电平,另一个支路为三电平,并且还研究了二极管箝位和飞跨电容两种三电平支路。与由两个三级支路组成的传统拓扑相比,所提出的拓扑损耗更低,且两电平支路比三电平支路支持更高的阻断电压。同时,介绍了两种具有简单数字实现的矢量技术和逆变器的模型及其操作模式。最后所提出的逆变器得到了仿真和实验的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