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去工业化

去工业化

去工业化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07527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求是学刊、经济与管理评论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2017年会 、2017“电力土建转型与发展”学术交流会等;去工业化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展祥、何自力、孙群郎等。

去工业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7527 占比:99.98%

总计:707685篇

去工业化—发文趋势图

去工业化

-研究学者

  • 王展祥
  • 何自力
  • 孙群郎
  • 于涛方
  • 吴娜
  • 吴泓
  • 张文涛
  • 张洁
  • 李国民
  • 正解局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辛颖
    • 摘要: 水厂建筑设计由于受到建筑属性、工艺流程等因素的束缚,长久以来形式相对单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水厂建筑造型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湖滨水厂工程的建筑设计为例,提出将新中式风格应用在水厂建筑设计中,力求开拓工业建筑造型设计的新途径。
    • 钱巍; 王永胜
    • 摘要: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去工业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过早“去工业化”加剧了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邻近经济关联省份具有明显的同质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抑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去工业化”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这种加剧作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外向转移度较高的东部地区,而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较轻;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在东部与中部地区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 闫冰倩; 冯明
    • 摘要: 研究目标:考察2007~201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的成因,并结合国际数据对“去工业化”问题重新审视,探究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特征.研究方法:运用拓展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测算不同驱动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的贡献程度;并结合隐含增加值的概念,运用多国面板数据回归重新审视“去工业化”问题以及中国服务业扩张中的独特之处.研究发现:“生产结构因素”在研究区间内对中国服务业扩张的贡献率最大,“最终需求因素”次之,“相对价格因素”和“相对增加值率因素”也有一定正贡献,“国内供给率因素”贡献为负.与国际经验值相比,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服务业扩张呈现显著结构性差异,服务业扩张与第一、二产业之间关联相对更为紧密,“中间投入渠道”是主渠道.中国当前处于去工业化的“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研究创新:拓展了结构分解分析框架,更为系统地探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驱动因素;通过纳入服务业中间投入的“修正的制造业增加值/GDP”重新检验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经验,提炼中国的典型特征事实.研究价值:有助于从产业相互关联的视角,在结构和机制层面加深文献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服务业化和去工业化等问题的理解,可更科学地为诸如产业结构转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政策议题提供参考.
    • 叶振宇
    • 摘要: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工业化还没有全面完成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比重现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势头,并且具有过早"去工业化"的典型特征.这种趋势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现象,是政府积极干预、市场环境变化、人口结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可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放缓等风险,势必影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我国未来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其实质是通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推动工业化的深化,进而实现按可比价计算的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处于合理区间,并遏制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继续过快下降的趋势.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制造业要加快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在巩固强大制造能力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复杂制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高际香
    • 摘要: 苏联解体后,受经互会统一经济空间分崩离析、"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造成严重经济危机、自然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对制造业发展空间挤压等诸多因素影响,俄罗斯被动进入"去工业化"进程,陷入了出口资源能源产品、进口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的恶性循环.为扭转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被动局面,俄罗斯开启了"新工业化"探索,其主要目的是对传统优势产业部门进行现代技术改造,推动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最终摆脱能源原材料型增长模式,实现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跃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受困于逆全球化浪潮、西方国家经济制裁,俄罗斯"新工业化"探索将至少面临四大挑战,即技术支撑不足、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体系亟待健全.
    • 任继球
    •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此之后都出现了从贸易保护向推动自由贸易转变,从对内投资为主向加大对外投资转变,从偏重有形生产向偏重无形生产转变,从技术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等趋势,随之带来了贸易逆差扩大、产业外迁、去工业化和技术外溢等压力和挑战.英国制造业在登顶世界第一后呈现出改造升级停滞化的趋势,在半个世纪内被美国超越;美国制造业则向高度工业化发展,自登顶世界第一直至现在依然通过高技术产业掌控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美国制造业之所以能维持竞争力,主要是因为与英国相比,美国包容性增长造就庞大的国内市场,持续推动对等贸易自由化,美国政府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采用强有力的产业政策保护本国工业和限制潜在竞争国的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必须借鉴英美的经验和教训,理性看待当前我国制造业出现的产业外迁、去工业化等现象,警惕这些现象过早过快发展,演变成重大风险,给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带来挑战.
    • 王曙光; 王丹莉
    • 摘要: 美国150余年的经济发展史经历了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等不同的工业化阶段,其贸易与产业政策也经历了由贸易保护主义到倡导自由贸易、再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历史演变过程.美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采取的保护本国工业制造业、促进国内市场统一;鼓励国内市场自由竞争、鼓励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及产业回流的政策,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未来要高度重视要素市场化和国内统一市场构建、高度重视市场主体竞争秩序、高度重视以系统性的制度框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
    • 张林忆
    • 摘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以来,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全球最高,确诊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造成这一乱象的原因除病毒本身传播极快、范围极广之外,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去工业化步伐,金融资本逐渐取代了工业资本的地位,经济不再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而是通过滥发金融产品获利。以至于疫情来临,美国医疗物资极度短缺,并且造成大量的失业人口,与之相比,中国面对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 李捷
    • 摘要: [目的]随着城市的发展,电厂逐步由"外"向"内"发生变化,单一的建筑设计已无法满足处于城市中的电厂设计,以黄埔电厂为例,为同类型——城市型燃机电厂设计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分析、整合、利用,使多种不利因素转变为电厂去工业化的元素,丰富去工业化设计的内涵.[结果]文章分析了黄埔电厂在土地利用、建筑表皮、降噪和景观绿化等方面的具体设计理念及手法.[结论]黄埔电厂作为城市型燃机电厂,展现出的去工业化设计理念,延伸了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范围,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设计手法.
    • 杨光; 范志成
    • 摘要: 通信行业在经历了一个爆发期之后,正面临着行业利润降低,业务发展困难的瓶颈期.如何通过行业转型实现新的突破是如今摆在所以通信人面前的巨大问号.去工业化到底是不是康庄大道?服务型制造能否成为新的发展模式?如果是,我们又要怎样实现这种转变?分析了行业利润走低的原因,并提出了通信行业去工业化、向服务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