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印太

印太

印太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工业经济、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25534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当代世界、法国研究、南亚研究季刊等; 印太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海洋、张力、胡杰等。

印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25534 占比:99.64%

总计:25626篇

印太—发文趋势图

印太

-研究学者

  • 宋海洋
  • 张力
  • 胡杰
  • 余芳琼
  • 叶海林
  • 刘宗义
  • 刘红良
  • 单天雷
  • 宁胜男
  • 宋德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薇薇
    • 摘要: “印太战略”是美国政府推动对外战略重心东移的必然产物,经过十多年演变,已基本具备“大战略”特性。拜登政府上台仅一年,以霸权护持为总目标,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全面加大对“印太战略”的再造。从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角度分析,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主要聚焦浅层战略目标,偏重政治竞争和军事围堵,而轻视经济融入与支撑,使战略总体呈现重竞争轻构建的特点。拜登政府选择性联合地区伙伴,将欧洲盟友引入印太,对地区原有合作机制形成明显冲击;强势推广美国议程,又推高地区国家的疑虑与担忧,战略运作面临复杂和不稳定的环境。如此战略很难对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
    • 宋海洋
    • 摘要: 随着“印太”概念的产生,印度洋作为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处于印度洋核心位置的印度意欲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实施主导印度洋的战略。印度视印度洋为其势力范围,排斥其他国家在印度洋的利益诉求,认为中国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有地缘政治动机,侵蚀印度在印度洋影响力,是旨在包围印度的“珍珠链战略”,通过“债务陷阱”方式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将削弱印度的主导地位。为了反制中国倡议,印度在政策上、外交上、军事上、战略上采取了系列对抗性举措,这将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印度洋地区的推进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可能阻止中国在该地区的正常活动。
    • 单天雷
    • 摘要: 南海在澳大利亚印太视域中的地缘战略定位兼具地缘政治上的“印太战略弧枢轴区”、地缘安全上的“国土安全前沿缓冲区”以及地缘经济上的“经贸生命线承载区”三重属性。受此影响,在外交指向上,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领域的“逢中必反”趋势逐渐明晰,外交表态不断趋于“模式化”;在安全动态上,澳大利亚频繁开展多元化的军事行动,并不断向“实质化”方向发展。面对印太秩序变动、美国对华竞争升级以及东盟中心地位强化的体系环境,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领域分别做出了恐慌、追随与拉拢等不同的行为反馈。未来,澳大利亚将继续固化反华取向、延伸对华军事威慑,同时勾连域内外多方势力介入,以此在“印太战略”与美澳同盟双重强化的态势下趁乱捞取政治、安全与经济利益,进而保障其所认为的在“印太时代”澳大利亚应有的国际地位及其“抱残守缺”的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 王文
    • 摘要: 美国总统拜登在上任16个月后开启的“亚洲首访”引起广泛关注,最具争议的莫过于其正式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然而,从各方反应及合作内容看,拜登力推的IPEF不可能成功。拜登试图对中国形成经济包围圈的谋划,必将如其前任特朗普推出对华贸易战那样遭遇挫败。
    • 泰国洪风
    • 摘要: 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日本时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和斐济等14个国家先后成为初始成员国。IPEF主要内容包括贸易和数字经济、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税收和反腐败等4个项目。
    • 石秋峰
    • 摘要: 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亚洲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生了急剧变化,“印太”一词应运而生。尽管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有待进一步澄清,但相关国家围绕“印太”已开始构建自己的地区战略,其中以美印尤为引人注目。为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美印两国构建了多个“小多边主义”安全对话平台,再加上两国领导人的强力推动,两国地区战略的对接就有了基础。但由于美印两国地区战略的重心和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双方因为实力的非对称性也疑虑重重,同时又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使两国地区战略的对接面临着挑战。
    • 单天雷; 樊庆
    • 摘要: 韩印关系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的主基调,并在近年来推进“战略对接”的现实需求与内在动力以及美国“印太战略”的强化布局与外力作用之下,实现了“特别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的再丰富与实践的再升级。对韩国而言,近年来强化对印合作与政策布局基于缓冲域内大国博弈、开发军售市场潜力、确保产业链优势地位以及提升民间交往韧性等多重战略考量,并在战略与政治、安全与防务、经贸与科技以及人文与社会等四大领域全面加大对印政策布局的力度与深度,充分发挥高层交往特别是首脑外交的作用以提升战略协调水平,稳步推进海洋安全与国防产业议题的对接与合作,在提振经贸压舱石作用的同时着力提升高科技产业的供应链安全指数,并在强化人文纽带与文化输出力度方面注入全新动力。随着尹锡悦新政府的执政,在中韩关系趋紧、韩美同盟重塑的对外战略总态势下,作为美国“印太战略”正式成员与重要合作伙伴的韩印两国,将在较大程度上出于牵制中国的共同需求而相互走近。韩印关系的未来走向、韩印合作的实践效能取决于美韩印三边互动效果以及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多层战略架构的运转演进态势。鉴于此,我国应高度关注韩印两国不断增强的战略配合与安全互动趋势并予以有效应对。
    • 王金波
    • 摘要: 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日本时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以美国为首的14个成员(其他成员分别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斐济)将在贸易(尤其是数字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与基础设施、税收(反洗钱)与反腐败等四大支柱、多个领域加强协调与合作,“重新定义美国与其伙伴国在这一关键地区(印太地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 孙兴杰
    • 摘要: 自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以来,“印太”成为政策和学术话语中的主导性概念,大有取代“亚太”之势。印太和亚太虽仅一字之别,但其指代的空间秩序大异其趣,印太是源自欧洲-大西洋秩序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延伸和覆盖,而亚太则是亚洲-太平洋自发秩序演化的产物。从长时段而言,亚太地区自然空间的特性规定和框定了地区秩序演化的逻辑。近代以来,欧洲-大西洋秩序强加于太平洋的殖民秩序在20世纪的剧烈革命和战争中崩溃和瓦解,基于列强争霸需要而“设计”出来的印太空间或者太平洋秩序的观念和方案惯性依旧,是亚太秩序生成和演化的时空背景。亚太区域秩序是全球空间、区域互动、大国政治以及国家身份等要素的嵌套与叠加。在全球化之下,亚太秩序有可能超越和克服欧洲-大西洋秩序的零和博弈的逻辑,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中生成新的基于合作导向的共同身份,构建容纳各方的包容性合作场域,为大国的战略竞合提供新“边疆”。
    • 陶短房
    • 摘要: 印太经济框架内的各国亟待弄清的并非“美国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而是“美国打算在IPEF框架内给予我们什么以换取合作”。当地时间9月8-9日,首届“印太经济框架”(IPEF)面对面部长级会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洛杉矶酒店举行,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戴琪、商务部长雷蒙多共同主持会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