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卫生保健改革

卫生保健改革

卫生保健改革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1959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河北中医、中华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卫生保健的明天”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卫生保健改革的相关文献由27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艳春、秦江梅、张丽芳等。

卫生保健改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959 占比:99.91%

总计:112063篇

卫生保健改革—发文趋势图

卫生保健改革

-研究学者

  • 张艳春
  • 秦江梅
  • 张丽芳
  • 林春梅
  • 孟业清
  • 胡善联
  • 刘兰秋
  • 吴爱平
  • 张倩倩
  • 李井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涛; 赵越; 刘兰秋
    • 摘要: 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已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了多主体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局面,“住院-门诊-居家”的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初具雏形,部分地区还探索出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示范基地-专业机构”的推进体系。但我国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构建仍存在覆盖面窄且分布不均,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准入、评价、退出机制尚待健全,整合性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应明确安宁疗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性质,健全“住院-门诊-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构建以基层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重点的整合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立安宁疗护“国家中心-区域中心-专门机构”的推进体系。
    • 赵越; 刘兰秋
    • 摘要: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是安宁疗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中心是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的方向。英国与美国作为开展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较早的国家,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服务团队与服务内容、经费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我国可适当借鉴英国和美国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加强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建设,将非药物疗法纳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范畴,实行按床日付费的支付方式,使疾病终末期患者能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保障其善终权益。
    • 王惠娟; 刘晓云
    • 摘要: 背景新医改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尤其是在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但其实施效果尚缺少需方证据支持。同时,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特征尚不明确,若下沉的主要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患者,这将带来医疗服务公平性的问题。目的从需方角度分析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变化及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7—9月,利用全国第五次(2013年数据)和第六次(2018年数据)卫生服务调查中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将调查对象中年龄≥15周岁、在过去两周内有过就诊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Chow检验,分析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行为的变化特征。结果在≥15岁的北京市调查居民中,基层就诊率从2013年的60.89%(1527/2508)上升到2018年的64.40%(4125/6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02)。2018年女性、≥60岁、居住在城区、非低收入家庭、具有城镇职工医保、患≥2种慢性病者基层就诊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区、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3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8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Chow检验结果显示,基层就诊率增加的居民主要是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OR(95%CI)=1.56(1.24,1.97)〕和居住在城区的居民〔OR(95%CI)=1.27(1.01,1.58)〕(P<0.05)。结论2013—2018年,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率升高,主要是城区居民、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基层就诊行为增加。
    • 赵润泽; 余海洋; 韩旭
    • 摘要: 古巴拥有覆盖全国的三级诊疗体系,并且实现了百分之百全民医疗免费,其中社区卫生服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保健、全科医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介绍古巴医疗体系的发展和现状、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全科医生培养情况,分析古巴社区卫生服务在开展慢性病管理和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 唐东锋; 黄琇棠; 周璇; 邱亨嘉
    • 摘要: 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和医疗质量欠佳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按质量支付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有效尝试。本文以英国的质量与结果框架(QOF)为典型案例,系统说明了英国按质量支付的内容、实施效果及未来走向,旨在为中国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本文利用政策方案分析框架,从政治、技术、经济、行政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情境下推行按质量支付的可行性,认为按质量支付在中国应用的前景良好但目前仍缺乏大范围推广的条件,未来可以先在门诊慢性病和中医药支付中试点,将按质量支付有机融入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并不断探索其应用领域。
    • 冯遥; 李绍飞; 类延旭
    • 摘要: 通过分析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剖析现阶段医院文化建设的问题,总结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下的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如何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积极有效地推动医改顺利进行,推动和谐医患关系建设。
    • 戴文芸; 胡玲
    • 摘要: 县域医疗共同体(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运行模式.浙江省于2017年9月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确定了医共体内机构设置、人员招聘使用、医疗卫生资源调配"三统一",财政财务管理、医保支付、信息共享"三统筹",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强化"的改革试点路径,并于2018年9月全面推进,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本文汇总分析了浙江省在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背景下开展基层卫生相关工作的主要做法,涉及相关方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等.同时,本文对浙江省自开展医共体建设以来,在基层服务能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较为详细汇报.希望本文针对"浙江模式"的实践探讨,能够为其他地区开展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 蒋国强
    • 摘要: "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是提高采供血机构管理水平,探索既实行财政全额保障政策,又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的重要内容.广州市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创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机制,健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血液中心、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作为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试点,我中心积极贯彻落实政策方针,建立长效的政府财政机制,完善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
    • 毕书红; 李紫繁; 汪涛; 王悦; 张晨; 计虹; 石菊
    • 摘要: 目的:探究肾病患者医疗费用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医疗改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成年肾病患者2012-2017年门诊及住院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患者次均花费和人均花费的时间趋势,并探究医疗花费变化的原因.结果:肾病患者年均花费在2012-2017年间出现较快上涨.门诊和住院的花费上涨由不同原因导致,其中门诊年均花费的上升来源于患者年均就诊次数的增加,而住院年均花费的上升来源于患者次均花费的增加.住院花费上涨贡献最大的类别为药品和耗材,其中药品类费用上涨贡献最大,2017年次均12 524元,占当年平均次均总花费的32.4%;耗材类次均9 215元,占比23.9%.结论:门诊年均花费的上升主要来源于肾病患者年均就诊次数的增加,药物类和耗材类费用的增长是导致住院医疗总费用上升的主要因素.治疗类费用以及医疗服务费在总花费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可能需要适当调整.
    • 莫林; 雷雅婷; 白彩霞; 邹佳利; 金艳
    • 摘要: 本研究对国内外高级实践护理角色的定义、分类、起源、培养方式、认证与监管、实践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高级实践护理事业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人才流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