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卫生保健提供

卫生保健提供

卫生保健提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特种医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专利文献154744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复旦教育论坛、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等; 卫生保健提供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英惠、任爱国、刘一等。

卫生保健提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4744 占比:99.94%

总计:154841篇

卫生保健提供—发文趋势图

卫生保健提供

-研究学者

  • 刘英惠
  • 任爱国
  • 刘一
  • 刘建蒙
  • 刘扬
  • 叶荣伟
  • 吕兆丰
  • 周慧姊
  • 周晓丹
  • 唐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彪; 张齐皓
    • 摘要: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迭代,医疗健康迎来数字医疗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阐述数字医疗的内涵与应用,探讨数字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管理中的进展、优势与不足,以期引导数字医疗为完善帕金森病患者全程管理体系搭桥铺路,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奠定基础。
    • 彭博; 张小娟; 姜骁桐; 郑见立; 李亚子
    • 摘要: 背景近年来,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明显升高,作为COPD防控的主战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相对薄弱。目前对基层COPD诊疗药物和诊断设备的大范围调查研究相对较少,为进一步了解基层COPD防控“短板”,弥补相关研究空白,特开展本研究。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COPD基本药物的配备与可获得性、肺功能仪可获得性与肺功能检查开展情况。方法于2021年2—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在我国31个省份选取817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确定COPD基本药物共16种,采用可获得率、配备率分别评价某种药品在机构的可获得情况和某家机构配备药品的品种数量情况。采用可获得率评价肺功能仪在机构的可获得情况,采用开展率评价肺功能检查在机构的应用情况。结果共7458家机构应答,应答率为91.22%。其中,乡镇卫生院5901家(79.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57家(20.88%)。对于16种COPD基本药物,6538家(87.66%)机构配备品种数<8种,4922家(66.00%)机构配备了≥1种吸入平喘药,814家(10.91%)机构配备了长效吸入平喘药。16种COPD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均可获得率为33.30%,可获得率排在前3位的药品为氨溴索(85.28%,6360/7458)、氨茶碱(81.17%,6054/7458)、复方甘草(74.48%,5555/7458),丙酸氟替卡松(4.89%,365/7458)、噻托溴铵(6.25%,466/7458)、布地奈德福特罗(8.61%,642/7458)等吸入平喘药的可获得率较低。6种吸入平喘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可获得率分别为28.31%、4.81%,2种长效吸入平喘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可获得率分别为16.18%、5.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肺功能仪可获得率为8.94%(667/745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乡镇卫生院〔(18.56%(289/1557)比6.41%(378/5901),P<0.0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肺功能检查开展率为10.82%(807/745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乡镇卫生院〔13.81%(215/1557)比10.03%(592/5901),P<0.05〕。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COPD基本药物配备不足且不平衡,配备的药物以口服制剂为主,吸入药物(尤其是长效吸入药物)可获得性差;肺功能仪可获得率与肺功能检查开展率较低,不利于COPD患者在基层的早期筛查和疾病管理。建议加强吸入平喘药和便携式简易肺功能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备,提高肺功能检查应用普及力度;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提高基层医生COPD“防诊治管康”能力和积极性。
    • 沈啸翼; 丁晶晶; 周军; 陆红; 徐仲卿; 冯宪真
    • 摘要: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综合性医院联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及照顾者的管理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7—12月在社区医院门诊和上海市同仁医院全科门诊已经由专科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及病患主要照顾者,分别纳入受试者50例,由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专科-全科-社区家庭医生分层进行联合管理,建立起三级综合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二级分工的合作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指导用药、认知功能干预、监测疾病变化,为照顾者提供专业的照护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健康信念干预。1年后对痴呆患者重新进行老年失能评估(采用老年失能评估量表)及对照顾者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老年痴呆症患者器官功能、家庭生活、经济和社会生活评分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功能、交流、活动、自理方面评分较前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力、情感职能评分提高,健康变化好转,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和综合医院建立的专科-全科-社区家庭医生合作的多学科团队管理,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提供全方位照顾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及照顾者健康状况,提高痴呆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 舒婷; 孙成红; 杨燕玲; 张柏杨; 王婷婷; 朱彩蓉
    • 摘要: 背景 对免费避孕药具的知晓,是主动获得免费避孕药具的基本前提.了解避孕药具和免费避孕药具的知晓情况,发现对免费避孕药具政策知晓率较低的重点人群,可以为优化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了解四川省育龄人群对避孕药具及免费避孕药具的知晓情况,探讨免费避孕药具政策知晓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四川省2020年开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国家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质量调研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各调查点采用配额抽样抽取调查对象.本研究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避孕药具种类及免费避孕药具种类的知晓情况、免费避孕药具政策的知晓情况.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免费避孕药具政策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9890份电子问卷,有效问卷9395份,有效回收率为94.99%.本研究仅对育龄人群(15~49岁)的8278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对象对避孕药具知晓率为27.64%~96.61%,其中避孕套知晓率最高,高效避孕药具知晓率均低于75.00%.调查对象对免费避孕药具知晓率为9.57%~85.02%,其中免费避孕套知晓率最高,其他免费避孕药物知晓率均低于35.00%.8278名调查对象中,7183例(86.77%)知晓免费避孕药具政策.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为不同性别群体知晓免费避孕药具政策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户口类型为女性知晓免费避孕药具政策的影响因素(P<0.05),有性生活为男性知晓免费避孕药具政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效避孕方法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免费避孕药具宣传内容不够全面;开展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农村女性、未有过性生活的男性,以及未婚、低收入、文化程度较低、非医学领域、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等重点人群.
    • 张琦; 刘铭忆; 陈沂; 马秀华
    • 摘要: 目的 了解非意愿妊娠群体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状况以及该群体对生殖健康的认知情况,分析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实施早孕人工流产手术的非意愿妊娠群体进行调查,采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非意愿妊娠妇女809人,该群体重复人工流产率为60.4%(489/809).489例重复人工流产者中,50.5% 主要通过妇幼保健等健康部门获取生殖卫生知识,29.4% 仅从网络等不稳定途径获取知识;多数研究对象对人工流产的方式及危害的认知仅一般了解(分别为64.2%、58.3%);77.9% 了解至少一种长效可逆避孕措施,17.0% 了解复方口服避孕药;研究对象普遍对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为宽容(49.7% 认为准备结婚就可以发生,29.0% 认为有感情就可以发生);81.4% 的女性认为在发生性行为时应该采取避孕措施;95.5% 对自身的人工流产行为有非常强的抵触心理;在人工流产后的避孕措施选择上,采取避孕者以选用避孕套避孕者居多(70.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6岁[OR=2.895,95%C I(1.346,6.228)]、有分娩史(剖宫产史[OR=2.913,95%CI(1.762,4.815)];阴道分娩史[OR=2.903,95%CI(1.798,4.686)])、亲密挚友有人工流产史[OR=4.055,95%CI(2.387,6.890)]、对人工流产方式了解(一般了解[OR=2.993,95%CI(1.455,6.153)];比较了解[OR=5.879,95%CI(2.563,13.486)])是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意愿妊娠群体的重复人工流产率依旧较高.在开展适宜的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的同时,还应关注与重视不同重点人群,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可及性、可靠性的生殖健康教育.
    • 张丽芳; 刘中元; 林春梅; 张艳春; 秦江梅
    • 摘要: 开展专科服务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服务现状.数据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以全科医学科为主,中医科发展较快,康复医学科具有发展前景,儿科等其他专科发展滞后.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服务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增加医疗收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基础设施配置、专科人才培养、用药及相关政策等方面面临困境.因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服务不同于综合医院,应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完善投入、激励、医保、价格、药品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 赵春艳; 刘英杰; 邵爽; 王美荣; 杜娟
    •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上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中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各抽取1家,在海淀、朝阳、丰台区各抽取3家),在4个郊区中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昌平区抽取4家,在通州、顺义、房山区各抽取2家).从以上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各抽取1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市区组(12名)和郊区组(10名)分别进行访谈.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上门医疗服务在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和家庭健康咨询4个方面均有涉及.作为上门医疗服务的主体,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上门医疗服务质量;因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量大,上门医疗服务中社区护士工作量最大.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5个主题:(1)上门医疗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对居家医疗与护理的迫切需求;(2)上门医疗服务存在潜在的医患纠纷和医疗风险;(3)上门医疗服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4)医护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5)目前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城乡之间存在差别.结论 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满足了失能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配套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上门医疗服务能力.
    • 余梅
    • 摘要: 以护理剂量概念解析为切入点,阐述护理剂量概念、关键要素,提示护理管理人员要重视临床护士配置比,加强护士岗位培训,调动患者主动性,推行精准化干预方案,保障患者的结局.
    • 赵冬梅; 李肖琦; 严荣玲; 苏静; 谢苗荣
    • 摘要: In recent years,with further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in Beijing as a center,the national political,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held an important meeting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s increasing,all kinds of large-scale activities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which are held to safeguarding important meetings and events of medical security work also appear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nearly three years is responsible for medical insurance per year on average more than 30,has a wealth of health care a lot of important meetings and events experience,this article from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work proces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for experience sharing.%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召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议日益增多,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日趋频繁,做好保障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近3年就平均每年承担医疗保障任务30余项,有着丰富的大量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经验,本文从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