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粒播种

单粒播种

单粒播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专利文献197163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学报、耕作与栽培等; 单粒播种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孟颢光、崔江宽、蒋士君等。

单粒播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97163 占比:99.96%

总计:197236篇

单粒播种—发文趋势图

单粒播种

-研究学者

  • 孟颢光
  • 崔江宽
  • 蒋士君
  • 任文斌
  • 何成奎
  • 侯喜林
  • 倪永静
  • 冯前
  • 冯建黎
  • 刘小庆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会朋
    • 摘要: 为解决我国农作物产量问题,文章以玉米高产技术为例,简要说明单粒播种原理,分析了玉米高产技术在单粒播种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对气候和土壤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农业种植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詹柳琪; 陈剑洪; 郭陞垚; 黄佳华; 龙安; 陈茹艳
    • 摘要: 为探索花生适宜种植方式及单粒精播密度,选取泉花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裸地和覆地膜两种种植方式为主处理,单粒播种5种密度为副处理,分别以双粒常规播种密度为对照,比较两种种植方式下不同播种密度植株生长和荚果产量差异情况。结果表明:覆地膜种植处理与裸地种植处理相比,可缩短生育期、提高产量,二者产量差异极显著。两组主处理内的副处理,均以株行距为17 cm×17 cm单粒播种密度处理的产量为最高;裸地种植方式该密度产量为3308.85 kg·hm^(-2),比组内对照增产13.30%,差异极显著;覆地膜种植方式该密度产量达3737.63 kg·hm^(-2),比组内对照增产8.34%,差异极显著。试验选用的泉花22号花生,采用株行距17 cm×17 cm单粒播种覆地膜种植,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潜力。
    • 张新宏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四粒红”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筛选出较佳定值密度。从试验结果可知,单粒播种模式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花生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同时,增加花生的种植密度,对花生的品质影响不大。单粒播种方式下,此次试验花生品种“四粒红”每亩1.3万穴时产量最高。
    • 臧英; 何思禹; 王在满; 刘顺财; 王绪国; 文智强
    • 摘要: 为满足杂交稻单粒播种的作业需求,该研究结合包衣稻种设计了一种单粒气力式排种器,分析了吸种姿态对吸种精度的影响,利用稻种导流原理,设计了一种导流式吸种盘,对稻种在该吸种盘导流作用下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吸附过程中稻种与吸种盘之间的运动模型.采用包衣稻种(杂交稻五优1179)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全因素试验方法,在不同吸种盘转速、吸室负压和吸种盘结构情况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转速30 r/min、吸室负压1400 Pa时,有导流槽和辅助吸种装置的吸种盘吸种效果最佳,单粒吸种率最高为81.58%,漏吸率为2.89%.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吸种盘可有效提高单粒吸种率,满足杂交稻单粒播种的作业需求,为杂交稻单粒播种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 王纯武; 马海新; 李新梅; 海那尔·毛地热合曼; 米克拉依·吾甫尔; 鲜开梅
    • 摘要: 为研究高油酸花生在新疆的适应性及发展优势,2018—2019年引进4个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展了不同品种的单双粒试验,通过特征特性观察、产量鉴定、品质分析,明确高油酸花生在新疆生产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花育917两年都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好的特性,无论单粒还是双粒单产均较对照达显著水平,以单粒模式为最佳,并适期早播.
    • 滕小足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也不断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方式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受到种植户的青睐.为了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单粒播种技术在博兴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就目前推广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供相关人员借鉴.
    • 陈鑫
    • 摘要: 玉米是我国农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对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推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增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及作用.而单粒播种技术作为一种高产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种植户的认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了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推广的优势,研究了单县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
    • 徐日荣; 陈昊; 陈湘瑜; 张玉梅; 胡润芳; 蓝新隆; 唐兆秀; 林国强
    • 摘要: 为了明确福建气候条件花生单粒和双粒播种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为单粒播种的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生态区选育的6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开展单粒和双粒播种对比试验,研究单、双粒播种对其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与经济性状关联的其他20个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能极显著提高株型指数、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总数、单株荚果产量和单株籽仁产量(P<0.01),饱果率极显著降低(P<0.01),主茎高显著降低(P<0.05),秕果总数的增加是造成单粒播种荚果增加的主要因素,单粒播种能明显促进侧枝生长,导致百果重变小,双仁果率下降,出仁率降低;单双粒播种间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福花31521在单粒播种下能获得更高产量,而福花11510却在单粒播种下减产明显,表明品种存在适宜单粒和双粒播种不同的倾向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相比双粒播种,单粒播种的单仁饱果、双仁率、秕果总数和百仁重等4个性状对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上升较大,饱果总数、单株籽仁重和百果重等3个性状对荚果产量的关联系数下降明显,饱果总数和荚果总数等2个性状对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降低较大.因此,在单粒播种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这些性状的表现.
    • 徐日荣; 陈昊; 陈湘瑜; 张玉梅; 胡润芳; 蓝新隆; 唐兆秀; 林国强
    • 摘要: 为了明确南方气候条件花生单粒播种产量情况,并筛选适宜单粒播种的品种,以南方5省共10家育种单位的10个品种开展单粒播种试验,并与福建省8个品种的双粒播种产量进行比较,研究单粒播种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关联性.结果表明,单粒播种条件下,闽花19、贺油133、桂花56、福花0945和虔油粉色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在3646.80~4190.25 kg·hm-2和2651.25~2956.65 kg·hm-2之间,比对照湛油75荚果和籽仁分别增产2.05%~17.26%和7.57%~19.96%,其中闽花19、贺油133、桂花56在节约50%花生用种量的前提下,高于8个双粒播种品种的平均产量.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为4.98,10个品种可分成4类,个别品种在植株高矮和果大小等方面差异较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饱果率、百果重和总分枝数对单粒播种产量的关联系数较高,结果枝数、分枝长和秕果数对荚果和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较小.
    • 孙国华
    • 摘要: 由于社会科技文化不断发展进步,农民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的意识日益提高,单粒玉米播种高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广泛应用,农民经济收入得到有效增加。针对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