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开门

单开门

单开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306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东方药膳、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湖南省中西结合医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单开门的相关文献由9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浩、徐荣明、丁琛等。

单开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1.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306 占比:98.97%

总计:13445篇

单开门—发文趋势图

单开门

-研究学者

  • 刘浩
  • 徐荣明
  • 丁琛
  • 严亚波
  • 张扬
  • 贺伟萍
  • 陈炯
  • 雷伟
  • 马维虎
  • 高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冉波; 曾勇
    • 摘要: 目的 比较前路融合手术(ACDF/ACCF)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2018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手术患者(≥3个椎体),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各100例。前路组行ACDF/ACCF手术,后路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手术,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情况、有无肺栓塞、有无DVT形成、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吞咽困难占比、住院时长及手术翻修率情况、住院费用及保守治疗的费用等。结果 术后前路组的伤口感染占比、伤口裂口占比、伤口血肿占比、DVT占比、神经并发症占比、吞咽困难占比、住院时长占比、住院费用占比等指标均低于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吞咽困难发生率6%,后路单开门手术组为1%,后路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小于前路组。前路手术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其中伤口感染率为1%,后路手术伤口感染率为5%,前路组明显低于后路组。前路组的住院费用比较低,约(15 632±78)元,后路组住院费用较高,约(26 324±48)元。前路手术组住院时间较短约(8.7±1.2)d,后路手术组约(13.6±1.3)d。结论 就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来说,前路ACDF/ACCF手术较后路单开门手术的优点更多,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
    • 吴青坡; 孙国绍; 马龙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C7节段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8月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41例,根据脊髓受压节段,行C3-C7节段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23例(C3-C7组),C3-C6节段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18例(C3-C6组);分别于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颈椎JOA评分及轴性症状评分,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3-C6组和C3-C7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12.87±2.97)分、(13.51±3.12)分、(13.67±3.08)分和(13.11±3.08)分、(13.37±3.07)分、(13.49±3.16)分;2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3-C6组和C3-C7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轴性症状评分分别为(6.90±2.87)分、(4.62±1.94)和(6.96±2.34)分、(4.97±2.41)分;2组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根据脊髓受压部位行保留C7节段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以和传统手术取得同样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但可以减轻术后近期轴性症状的程度.
    • 郝志亚
    • 摘要: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实施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的中远期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19.2020.5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前后患者颈部活动范围、颈椎生理曲度和JOA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手术前后C5椎管/椎体比率、ROM、JOA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实施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 徐宏; 周利申; 张禄锴
    • 摘要: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管狭窄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于多节段脊髓压迫引起的颈椎病患者,一般选择单开门或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的评价单开门或双开门技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者通过数据库检索比较单开门技术和双开门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试验.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及节段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7项研究.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上无明显差异.单开门技术手术用时更短,且术后JOA评分更高.结论:本研究表明单开门技术与双开门技术在术后疗效评价上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手术学习曲线、手术风险及医疗经济性价,研究者倾向于选择单开门技术.
    • 雷洪俊; 陈忠羡; 付兆宗; 向珊珊
    • 摘要: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总计5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对照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后接受颈椎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比.治疗后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与术后进行颈椎康复的时间,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更低,手术更安全,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 徐政; 张尧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联合key-hole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CRM)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颈后路单开门联合key-hole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4例CRM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随访JOA评分,VAS评分,颈椎曲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14.23±3.25个月).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JOA评分,VAS评分及颈椎曲度无显著差异.8例术前颈椎曲度变直患者术后6例恢复正常序列;术前双下肢无力,踩棉花感19例患者术后行走能力均增强;神经根性疼痛消失16例,显著改善8例;术前2例排尿排便患者均改善.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结论:颈后路单开门联合key-hole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RM,可充分缓解脊髓和神经根症状,术后颈椎曲度改善明显,轴性症状、C5神经根瘫、颈椎失稳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刘俊良; 镇万新; 杨大志; 高国勇; 袁正彬
    • 摘要: 目的 研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45例诊断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予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3例行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钛钢板螺钉固定开门侧椎板及侧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及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情况,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3.85±1.52)度,而研究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1.51±1.3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整体颈椎活动度ROM较术前减少(6.81±2.31)度,研究组ROM较术前减少(4.68±1.9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2例(27.9%)、研究组2例(4.4%)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对照组优32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8.4%;研究组优3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单开颈椎板成形术,改良术式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小.
    • 葛邦新; 王博; 赵俊涛; 刘冬冬; 董艳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是否佩戴颈托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该科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60例,采用“锚钉法”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手术为同一组医生实施.术后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30例.改良组术后颈椎不佩戴颈托,麻醉清醒后第2天即指导患者颈椎康复锻炼;对照组3术后常规佩戴颈托3周后指导患者颈椎康复锻炼.记录比较两组术后3、6、12、18个月随访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轴性症状.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患者术后3、6、12、18个月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锚钉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不佩戴颈托进行早期康复是可行的,能有效降低轴性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但对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无明显作用.
    • 卢海霖; 邑晓东; 李宏; 王宇; 王瑞
    • 摘要: 目的:比较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悬吊组(n=87,给予传统丝线悬吊治疗)和钛板组(n=82,给予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术后再关门发生率、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开门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悬吊组,术后再关门发生率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钛板组高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高于术后2个月,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悬吊组(P<0.05).与悬吊组相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升高(P<0.05);而钛板组术后2个月颈椎管横截面积小于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管横截面积大于悬吊组(P<0.05).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小于术前、术后2个月(P<0.05),钛板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开门角度均大于悬吊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比传统丝线悬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维持患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并能改善神经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