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
化痰通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66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吉林中医药、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2006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等;化痰通络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爽、李春、王伟明等。
化痰通络
-研究学者
- 刘爽
- 李春
- 王伟明
- 王大鹏
- 秦秀德
- 胡国恒
- 虢周科
- 丁家祥
- 严夏
- 严宝剑
- 乔纲
- 买小军
- 于存娟
- 于康岩
- 亓鲁光
- 伍大华
- 何志明
- 侯国印
- 侯工夫
- 侯秀娟
- 党星星
- 关天翔
- 关艳
- 冯大勇
- 冯烨
- 刘化峰
- 刘学飞
- 刘宇飞
- 刘小平
- 刘彬
- 刘敏雯
- 刘月梅
- 刘松涛
- 刘殿娜
- 刘洪佳
- 刘素萍
- 刘红健
- 刘红霞
- 刘蕊
- 卢国群
- 史一成
- 向茗
- 吕希玉
- 吕美农
- 吴兴裕
- 吴彬才
- 吴晨
- 吴永杰
- 吴玲
- 吴菲
-
-
-
袁华;
朴美虹;
王小菊;
王瑾茜;
陈亚;
吴彬才;
胡国恒;
王行宽
-
-
摘要:
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属中医学心痹范畴。全国名中医王行宽认为,其发病多与邪舍于心,扃牖畸变,阻碍心之气血运行,损及心之脏真有关;其病位在"心之扃牖";中后期风心病患者基本病机为气营两虚,痰瘀互结,水饮内停,心神不宁,搏动失序。治疗上,除常规分型论治外,主张以间者并行为基本治则,以调和营卫为基本治法,同时辅以化痰通络、温阳利水、宁心复脉等方法,注重心肝并治,创立心痹强心方为本病基本方,临床疗效明显。
-
-
林事成;
周相男;
刘殿娜;
庄垚雪;
李泉旺
-
-
摘要: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将肺结节治疗窗口前移,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肺结节早期起于肺气络,进展或恶化于肺血络,以气痰阻络、痰瘀阻络为基本病机,灵活运用行气通络、化痰通络、逐瘀通络3种治法通畅络脉,身心同调,积极干预肺结节的发生、发展过程,使结无所生,癌无所转,达到延缓结癌转化进程的目的。
-
-
郭锦晨;
王茎;
冯烨;
黄辉
-
-
摘要:
介绍新安王氏内科运用滋水涵木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王氏内科认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虚阳浮越是高血压病的根本病机,痰瘀痹阻不通是疾病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因素,临床常见本虚标实之证。结合经典论述与现代研究,治疗时应以肝肾为本,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养血活血、息风通络、健脾化痰、逐痹通脉之法,临床以一贯煎、半夏白术天麻汤、镇肝息风汤、黄连温胆汤、天麻钩藤饮、瓜蒌薤白半夏汤等为基础进行合理配伍加减,多用生地黄-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黄连-竹茹、僵蚕-全蝎、天麻-钩藤、降香-丹参等药对标本同治,疗效突出,颇具特色。
-
-
党星星;
韩祖成;
袁捷
-
-
摘要: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分析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二科门诊第一诊断为眩晕的病人病历,纳入初诊处方136首。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眩晕用药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对136首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00味,用药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葛根(111次)、川芎(111次)、茯苓(104次)、白术(100次)、合欢皮(97次)。四气中温性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30.92%(675/2 183),其次是平、寒、凉;五味中甘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41.94%(1 413/3 369),其次是辛、苦、酸、涩、咸;归经主要以肝、脾、心为主,挖掘出核心组合8个、新方4首。结论 初步得出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多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同时对于长期眩晕导致病人情绪急躁者善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外感病人兼以解表,肝肾亏虚病人多兼以补益肝肾药物,标本兼治,内外兼顾,辨证论治。
-
-
朱家明;
韩永升
-
-
摘要:
近年来痉挛性斜颈患者逐渐增多,抑郁状态也引起了人们足够重视,两者合病的罹患概率日趋升高,老师在治疗痉挛性斜颈合并抑郁的患者中,总结出此类患者发病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痰气交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强调以疏肝理气、化痰通络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运用于临床,收效颇丰.文章阐述了韩永升主任治疗痉挛性斜颈合并抑郁的经验方,具有疏肝理气、化痰通络功效并列举1个案例.
-
-
王蓓
-
-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止晕封包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痰浊型眩晕患者80例,使用化痰通络止晕封包的4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未使用的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更高(P0.05),治疗后均改善,而治疗组较低(P<0.05).结论:化痰通络止晕封包在痰浊型眩晕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眩晕症状,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
林湘东;
向茗;
陈新宇
-
-
摘要:
基于脏腑整体观,本文从脾胃、肝胆、肾命门及心肺4部分详细论述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提出膏浊困脾、肝失疏泄、肾失气化、心肺失调导致"脾不散精"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临证将其分为膏浊困脾、中满内热、脾胃虚损、肝郁化火、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胆郁痰扰、肾阴亏虚、肾阳亏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基本证侯,治以健脾和胃、开郁清热、疏肝理脾、清肝泻火、滋补肝肾、滋阴补阳、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等法.
-
-
张琼;
裴晓华;
楚爱景;
王春晖;
刘宇飞;
郝艳方;
樊英怡
-
-
摘要:
裴晓华认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累及心、肺、肝、脾脏.基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从肾论治为基本原则,以心肾相关、肺肾相关、肝肾相关、脾肾相关为诊治思路,以此为基点,结合疾病不同阶段加减用药,调和五脏阴阳.
-
-
-
陈咸川;
谢吟灵;
吴晨;
范代丽
-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石菖蒲等组成),两组均用降脂药氟伐他丁,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在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方可能有消减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
-
钟世杰;
黄宏强;
刘敏雯;
严夏;
罗翌;
欧爱华
- 《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威胁很大,且又是21世纪出现的新疾病,因而对其疾病演变规律进行相关的证候研究,以为对该病的预防,为SARS恢复期的判断及治疗提供中医学症状依据有一定的意义.通过本次恢复期症状特点的初步分析为临床医生针对SARS恢复期的治疗提供一点思路,凡非典型肺炎无论早期为何种证型,进入恢复期都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的证候,因而为制定以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为法相应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则提供指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