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系统
前端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52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721330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西部广播电视、世界广播电视、世界宽带网络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年会、NCTC·2015第十六届全国有线电视技术讨论会、201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等;前端系统的相关文献由832位作者贡献,包括S·R·M·沃洛泽西亚克、崔福良、李海松等。
前端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21330篇
占比:99.99%
总计:3721649篇
前端系统
-研究学者
- S·R·M·沃洛泽西亚克
- 崔福良
- 李海松
- B·阿加瓦尔
- W·J·多米诺
- 倪暹
- 巫国平
- 徐佳
- 杜永健
- 杨志勇
- 王永
- 王秉中
- 罗小成
- 肖绍球
- 车翔
- 马翔
- 何伟
- 侯堃
- 侯学军
- 周子坚
- 唐可畏
- 宋柏
- 李伟东
- 李文
- 李浩
- 李红艳
- 王天星
- 王文军
- 袁建军
- 金大鹏
- 陈涛
- A.J.洛比安科
- D.R.弗雷内特
- G.E.巴布科克
- G.库利
- H.M.阮
- L.A.德奥里奥
- L.P.沃利斯
- R.罗德里格斯
- Y.K.苏莱曼
- 丁峥
- 万倩
- 中岛刚
- 于成龙
- 云雄
- 亚克·杜·普罗伊
- 付广涛
- 仲智刚
- 任炳宇
- 何坤
-
-
王旭
-
-
摘要:
企业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存储的数据量巨大,在执行任务审批时突然异常缓慢,对管理系统发生问题的关键步骤进行深入研究和监控,在数据的写入逻辑中存在执行时间过长的表现,通过多方面分析,确定了关键的字段,该字段的业务需求决定了对其设置过索引属性,而索引的效率降低正是导致前端系统审批任务执行缓慢的因素。
-
-
廖景杰
-
-
摘要:
现阶段数字电视仍然属于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保障数字电视业务的安全播出尤为重要,然而广电网络视频业务已趋于IP化、互联网化,传统数字电视用户的规模日渐消减,因此在发展新业务的同时较低成本维护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特别是昂贵的前端设备,是一件值得深入研究的事。随着软件技术的持续发展,设备通用化成为潮流,同时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经历多次改造,基本实现IP化,因此使用软件+通用服务器(甚至是台式主机)低成本替代原有的前端系统中各种功能单一、老旧的专用设备已完全可行。基于此,探讨使用一种开源软件——FFmpeg替代现有数字电视前端系统IP编码器的方法。
-
-
朱小锋
-
-
摘要: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追求高质高效的安全播出,省、市、县统一的三级播控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体化前端平台系统架构结合信息化新技术,不断改进创新,依据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自身业务特点和运行维护经验,将全面有效地提升前端系统的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智能化和集成化设计将最大化保障数字电视的安全播出。
-
-
罗晓松
-
-
摘要: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逐渐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IP化升级是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必要发展趋势,通过引入IP技术,能够实现这一转变,并且设备具有较高的集成度,促进系统的高效运行。基于此,该文阐述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内容,研究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技术方案展开探究。
-
-
林雪仙
-
-
摘要:
近年来,有线网络数字电视在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数字电视建设中心环节的前端系统,其研究、设计和开发也在不断的发展探索中进步.目前,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基础设计中做好数据优化和处理工作,已经完全成为数字电视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电视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更大便利的必要保证.本文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入手,通过分析数字电视前端各系统的结构,探讨前端系统设计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以促进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逐步完善.
-
-
刘伟东
-
-
摘要: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信源接收、节目复用、节目加扰、节目调制等功能。随着三网融合逐步推进,广电网络运营商业务类型越来越多,传统 ASI 架构已不能满足新业务发展。IP技术拥有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更能适应广电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本文基于清远广电数字电视前端 IP 化改造,介绍 IP 数字电视前端架构优势以及系统组成。
-
-
马振同
-
-
摘要:
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驱动,使得IP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应用.以ASI结构为主的数字电视前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数字电视业务需求,以IP技术为基础的有线电视前端系统逐渐成为数字电视业务重点选择的类型.在介绍有线电视前端系统IP化特点的基础上,对有线电视前端系统IP化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相应的思路.
-
-
倪科攀
-
-
摘要:
前端系统是广电高清互动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前端系统优化设计,可以为广电高清互动电视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文章对广电高清互动电视前端系统的基本构成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提高广电高清互动电视前端系统构建和运行策略的具体方案,对确保广电高清互动电视的高质量推广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倪科攀
-
-
摘要:
前端系统是广电高清互动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前端系统优化设计,可以为广电高清互动电视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文章对广电高清互动电视前端系统的基本构成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提高广电高清互动电视前端系统构建和运行策略的具体方案,对确保广电高清互动电视的高质量推广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张琪信
-
-
摘要:
信号监测是广电前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目安全播出提供重要措施和保障.主要阐述了综合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系统功能和特点,采用传输流关键节点的横向监测与异构信号之间纵向监测相结合方案,实现信号全方位监测,提升安全播出保障水平.
-
-
-
骆冉;
于成龙;
苑冠乔;
卢均乐
- 《NCTC·2015第十六届全国有线电视技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目前各省级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新建有线电视总前端系统时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总前端系统采用何种架构?如果还是沿用传统DVB ASI架构,可能在设备采购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整个前端系统也会非常复杂:但是如果采用全IP架构,是否有充足的依据供领导层决策?是否有安全播出风险?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省级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改造将两种架构在各方面进行对比,为省级有线电视运营商新建总前端系统提供了参考.
-
-
朱峰;
张杨;
潘立麒
- 《201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近些年,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大力推动我国数字音频广播标准发展及相关产业形成的利好条件下,数字音频广播(CDR)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数字音频广播(CDR)的技术特点和国内发展状况,然后重点阐述数字音频广播(CDR)广播节目前端系统建设方案,主要由DRA+编码器、复用器、码流监测系统和网管系统组成。并与传统广播电台数字传输系统进行比对分析。
-
-
张林;
杨彩曌;
罗信海
-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节目制作与传输专业委员会第28届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贵州广播电视台新增两套电视节目、两套广播节目通过直播卫星实现省内定向覆盖,于近期建设前端编码复用系统以保障信号传输的安全.系统建设在方案制定及比较、设备选型及测试过程中均做了大量的改进和优化,最终整套系统经过测试稳定后投入使用.系统在性能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未来系统升级平滑稳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