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生产
制种生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19892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致富天地、农民致富之友、中国种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二届兵团青年科技论坛、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等;制种生产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宝华、倪大虎、倪深等。
制种生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9892篇
占比:99.99%
总计:919978篇
制种生产
-研究学者
- 李宝华
- 倪大虎
- 倪深
- 倪金龙
- 姚中有
- 宋丰顺
- 宋亚辉
- 张德文
- 易保兵
- 朱启升
- 朱旭东
- 李浩
- 李莉
- 李香芳
- 杨亚春
- 杨剑波
- 汪秀峰
- 王跃星
- 陆徐忠
- 陈忠艺
- 陈红旗
- 马卉
- 魏鹏程
- BAI Y-S
- CHEN Y
- DING S-M
- TAI D-W
- WANG S-H
- WANG W-M
- YANG L-S
- ZHANG P-S
- ZHANG X-Z
- 丁美顺
- 何川
- 何成勇
- 余玉生
- 倪先林
- 倪宏恩
- 傅焕延
- 兰小青
- 刘付玉俊
- 刘天朋
- 刘建敏
- 刘开源
- 刘思壮
- 刘杰
- 刘标
- 卓如志
- 卜建军
- 卫春晓
-
-
倪先林;
龙文靖;
刘天朋
-
-
摘要:
金糯27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酿酒专用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丝黑穗病、耐密、宜机械化生产等特点,适宜在西南及类似地区油菜(小麦)后茬种植。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它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可有效满足市场对高单宁高粱品种的需求,同时对防控鸟害有积极作用,是符合优质白酒酿造生产工艺和制种生产需求的优异高粱新品种。
-
-
-
-
摘要:
国内首个蔬菜制种综合保险落地鄞州种业被誉为现代农业的"芯片",关乎国计民生。4月1日,位于鄞州区的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和人保财险宁波市鄞州中心支公司签订了一份"制种生产+种子质量"的投保协议书。根据协议,人保财险将为微萌种业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和全周期跟踪服务,从种子生产到售后,全链条呵护种子产业链。据悉,这是国内首个蔬菜制种综合保险。
-
-
-
-
-
摘要:
玉米制种产业是我市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产业效益最大、农民收入比重最大的支柱产业。为巩固和提高我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加快玉米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提高玉米种子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玉米制种产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玉米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
-
-
-
-
-
-
黄文彻;
张毅;
赵艳花;
潘中涛
-
-
摘要:
安单2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黄粒中熟、中秆、半紧凑、高产、优质饲用型杂交玉米品种,适宜在海拔1000~1800m浅丘陵多熟生态区种植。该品种参加贵州省联合区试(西组),平均每667m2产量564.9kg,具有稳产、抗性好、青秆黄熟的特点,在本省及周边省推广几年来,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需求量越来越大,具有较高的开发推广价值。但由于该品种的亲本特性较特殊,制种难度大,制种产量不高。
-
-
-
-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2006年在新疆和甘肃相同玉米制种区亲本茎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新病害,植株发病率80%~100%,该病害引起玉米亲本植株畸形和矮化,茎秆变脆易折断,致使无法向母本正常传粉,因此严重影响制种生产.该病害典型症状为,发病部位在近地面茎节,以往茎腐病在茎上部及穗部;病组织为干腐,以往茎腐病为软腐.根据症状和病菌的特征,鉴定该茎腐病是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称为玉米细菌干茎腐病,病原菌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本文对引起新疆玉米细菌干茎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系统的鉴定.
-
-
-
-
-
-
罗勤;
孙慧斌
- 《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农村原蚕区生产是为了适应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而开辟的一条思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家蚕微粒子病。农村由于丝茧、种茧混养,给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有效防治原蚕区微粒子病,生产合格蚕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若干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微毒基数降低在一定范围内。
-
-
罗勤;
孙慧斌
- 《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农村原蚕区生产是为了适应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而开辟的一条思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家蚕微粒子病。农村由于丝茧、种茧混养,给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有效防治原蚕区微粒子病,生产合格蚕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若干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微毒基数降低在一定范围内。
-
-
罗勤;
孙慧斌
- 《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农村原蚕区生产是为了适应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而开辟的一条思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家蚕微粒子病。农村由于丝茧、种茧混养,给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有效防治原蚕区微粒子病,生产合格蚕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若干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微毒基数降低在一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