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财政、金融、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3840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致富天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综合、姜长云、程莉等。

农村产业融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840 占比:99.60%

总计:64094篇

农村产业融合—发文趋势图

农村产业融合

-研究学者

  • 本刊综合
  • 姜长云
  • 程莉
  • 孟秋菊
  • 程莉12
  • 芦千文
  • 丁士军
  • 刘媛媛
  • 刘玉倩
  • 吉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信林
    • 摘要: 江西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产业融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在其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融合主体的融资渠道和产业模式单一、大部分主体规模小,层次低,经营能力弱,融合主体缺乏有效的环境与经济风险分担机制等问题。而绿色金融具有引导资金流向、扩大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升级产业模式、分散环境和经济主体的风险的作用,能更好的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鉴于此,本文利用江西省2011年~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和方差分析,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农村产业融合有极少的正面影响,并且没有形成稳定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VAR模型的方差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促进绿色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 摘要: 江苏省宜兴市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万石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021年1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35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500万元。项目位于宜兴市万石镇后洪村,重点围绕壮大乡村主导产业、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等四个方面开展建设。建成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80亩、蔬菜冷藏保鲜中心4000立方米、蔬菜初加工(分拣)中心1000平方米、太湖水芹产业研究院(一期)20亩以及园区综合服务中心2000平方米。项目每年可产生200万元以上的纯收益。可增加就业岗位300个以上,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比普通农民可增收1万元以上。
    • 韦仕涛; 李皎; 冯韬
    • 摘要: 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重要途径。为探究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基于云南省2011—2020年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进行计算,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由此提出加强农村三大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良好的农村产业市场环境、持续推动云南省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以期缓解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困境,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 陈文波
    • 摘要: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释放剩余劳动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多功能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加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土地的要素资源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完善农民增收相应策略。
    • 曾凌坤; 张建
    • 摘要: 近年来,为促进乡村振兴和改善传统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普遍趋势,休闲农业逐步得到发展。在此背景下,休闲农业园区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载体之一,其规范、健康的发展有益于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当前,北京市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日趋受到重视,但仍存在着园区规模化程度较低、产业融合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建设用地规范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适度拓展园区规模、促进产业紧密融合、注重用地规范引导等三方面建议,并分类分配建设用地指标,为更好地发展建设休闲农业园区提供借鉴。
    • 陈湘满; 喻科
    • 摘要: 农村产业融合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依据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单元,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实现农民增收,需要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充分发挥农村产业融合扩散效应、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
    • 李正柳; 朱劲松
    • 摘要: 农村产业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防止返贫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国各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不同,所以着力点也不同。产业融合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具有其特殊性,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受自然环境、资金、人才约束明显,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低等瓶颈问题。为此,应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挥政府职能优化改善农村产业融合外部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和规模、加大产业融合力度等方面入手,来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 王香花; 杨梦佳
    • 摘要: 基于产业融合内涵,以黄河流域为例,从农村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农村服务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个层面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黄河流域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及空间差异特征,并收集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GMM模型检验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2012—2019年逐年稳步上升,发展态势良好,其中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发展水平高于黄河上游区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居民消费需求、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环境质量发展水平对黄河流域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农村人力、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为此,针对农村的产业融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摘要: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环节。
    • 涂圣伟
    • 摘要: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