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文化
公益性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专利文献4137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群文天地、边疆经济与文化、文化月刊等;
公益性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王志鲲、门献敏等。
公益性文化
-研究学者
- 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
- 王志鲲
- 门献敏
- 冯—凡
- 刘红
- 姚学桂
- 安文川
- 安雪梅
- 滕跃
- 王海英
- 雷建荣
- 高志远
- 严岩儿
- 何佳晓
- 何晓坚
- 侯乐
- 储长林
- 关军
- 刘丽娟
- 刘伟
- 刘伟东
- 刘大钧
- 刘宏
- 刘满山
- 刘耀奇
- 刘蒙蒙
- 包崇明
- 吴权亨
- 周春晖
- 周蓉华
- 唐晓欢
- 唐莉
- 国连城
- 奇格日乐
- 姚应辉
- 娄黎明
- 孙一馨
- 孙状云
- 季卫斌
- 宁明
- 宋丹娜
- 宋晓蓉
- 崔北军
- 建萍
- 张万有
- 张伟
- 张占霖
- 张团燕
- 张彩欣
- 张星凌
-
-
陈小萍
-
-
摘要: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基层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公益性文化组织,肩负着以“书香”引领未成年人成长的责任。基于此,先阐述封开县图书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然后对目前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今后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进行探讨。
-
-
-
-
摘要:
遵义市美术馆是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市级公益性文化场馆,为遵义市文体旅游局所属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部、展览收藏研究部、公共教育部三个职能部门。遵义市美术馆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地处城市科教文化核心区,项目总投资415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284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规划停车位215个。
-
-
陶燕
-
-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馆在公益性文化服务中成为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然这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表现,而当前的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中的必然趋势,结合人民当下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发展瓶颈与问题分析,最后,提出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发展问题对策,最大限度的服务与社会大众,让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到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之中.
-
-
孙一馨
-
-
摘要:
作为公益性文化组织,文化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的生活需求尤其是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形式种类多元的舞蹈艺术因有愉悦身心的作用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在人民群众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文化馆舞蹈培训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意义与存在的不足,为文化馆舞蹈培训工作的完善提出了优化举措,以期为新时代文化馆舞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唐晓欢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公益性文化场所,近年来在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掀起全民阅读浪潮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改进其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的几点解决策略。
-
-
-
-
摘要:
2020年3月,滁州市图书馆获评安徽省十大最美图书馆,成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的一个创新文旅品牌和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是滁州市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文化取得成绩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滁州市积极探索,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市级图书馆运营管理,举办"出彩滁州人"活动,配备公益性文化岗位,使城乡居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便捷、高效、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
-
-
王志鲲
-
-
摘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符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是造福后世,惠及全民,保障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近年来,翔安区文化馆以免费开放为立足点,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除了让公益性文化进社区、进工厂,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我们也尝试了如何让公益性活动进校园,为校园增添特色文化艺术项目,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对翔安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探索和推动作用。
-
-
-
-
摘要:
据《人民日报》2020年8月21日05版报道:每年暑假,研学游都会迎来旺季。背上行囊,结伴去看看,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的假期标配,而各类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是非常受欢迎的目的地。不过最近,上海一家博物馆的声明引发了关注。声明表示,大量企业在馆内办有偿研学游等活动,许多活动团体在馆期间不遵守博物馆参观规范和公共场所文明规范,极大影响了展厅秩序和文物安全。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场馆,肩负教育科普的职能。走进博物馆享受这些免费服务无可非议,但一些机构却将其包装成研学游的噱头,在各平台上进行有偿销售,甚至冒用博物馆的名义误导参与者,客观上挤占了有限的公共资源。感到闹心的还有博物馆里的观众。对动辄几十人的研学团而言,组织管理好孩子,培养他们的参观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然而,不少研学团不遵守参观秩序,有的团队“讲师”嗓门很高,形成不良示范;有的还放任孩子们喧哗吵闹,甚至堵塞安全通道。这不但影响了其他观众的参观体验,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