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信贷结构

信贷结构

信贷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58263篇;相关期刊487种,包括福建金融、华北金融、农村金融研究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3年第十届中国技术管理(MOT)学术年会、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等;信贷结构的相关文献由230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本刊编辑部、杨亮等。

信贷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2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8263 占比:99.88%

总计:1760343篇

信贷结构—发文趋势图

信贷结构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杨亮
  • 林敬耀
  • 陆岷峰
  • 陈高云
  • 本刊评论员
  • 周业梁
  • 魏羽华
  • 万小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庆君; 郭辽; 欧一丁
    • 摘要: 在我国加快数字化建设并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业态受到了较大冲击。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认知、组织和产品三个层面构建银行内部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在银行数字化初期,表外业务扩张抑制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数字化转型引致的服务效率提升又促进了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回升。
    • 田雅群; 孙同全; 范亚辰
    • 摘要: 鉴于金融科技发展赋能银行新业态及中小商业银行在地方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利用2008-2020年178家中小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金融科技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第二,市场势力和信贷结构作为影响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提高市场势力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50.77%,增加信用贷款占比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24.53%。第三,政府干预力度强弱对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具有明显异质性。在强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而在弱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能显著降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 刘方; 祁迹; 胡列曲
    • 摘要: 金融科技催生的新的金融服务模式能否有效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通过将地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后,使用2011—2020年我国14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使用工具变量、GMM估计及DID缓解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作用在规模、上市、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合资银行以及东部、西部和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贷款集中度等方面能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因此,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大力实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助力信贷配置优化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 张露; 蒋青青; 李伟
    • 摘要: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策略及业务结构也随之优化。本文以广西及A银行为例,在分析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及广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A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基础上,通过构建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实证研究A银行信贷结构与广西产业结构相关性,认为两者均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契合度仍需提高。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提出明确信贷支持的“三大重点”,持续优化授信管理等“四项政策”,切实提升战略引领等“五大能力”等对策建议。
    • 刘伟清
    • 摘要: 维护金融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全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金融协调发展为重点,从实践现状与优化措施两方面对其助推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实践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思路,以供参考。
    • 刘伟清
    • 摘要: 维护金融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全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金融协调发展为重点,从实践现状与优化措施两方面对其助推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实践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思路,以供参考.
    • 中国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袁传发
    • 摘要: 要适应后疫情时代全球风险变化,做好多种风险预案,加强对重点客户和行业风险防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与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发展,供应链、产业链持续重构,银行业经营发展格局也将随之发展变化。笔者首先分析了疫情冲击下我国银行业发展概况,接着从银行业市场结构、客户与信贷结构及消费金融发展模式创新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银行业格局变化的事实特征与内在逻辑。最后,对后疫情时期我国银行业如何把握时代变革新格局进而实现稳健经营、提升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 刘乐乐; 曹海龙; 揭金旺; 张笑笑; 沈怡婷
    • 摘要: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位驱动因素,既是实现“双循环”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内大循环的源动力。本文结合商业银 行消费领域相关行业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分析把握疫情以来消费行业发展机遇与风险,以新金融理念为指引,积极支持社会消费需 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促进银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 贾斯淇; 姜春吉
    • 摘要: 虽然经济在近几年面临着一定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排头兵,要不断的开展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信贷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经营绩效的提高和声誉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从理论层面探讨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要加快开发绿色信贷产品、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惩罚和激励机制、吸取国外优秀经验和培养专业优秀人才等建议.
    • 徐晓萍; 李弘基; 戈盈凡
    • 摘要: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金融科技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进银行信贷结构向更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方向调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科技应用对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机制,然后选取2011-2018年我国22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个体层面指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探究了金融科技运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运用有利于提高银行处理软信息的能力,提升信息精度,将更多金融弱势群体纳入业务范围,扩大银行总体信贷规模,促进信贷的信用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第二,与全国性银行相比,对外合作模式下的金融科技应用对区域性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三,金融弱势群体的高风险溢价提升了银行的盈利效率,并推动了银行零售业务的进一步主动扩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