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

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株洲
  • 出版时间: 2012-08-25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着力强基础、兴产业、重环保、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特别是抓住城乡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具备了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条件。并且牢牢抓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环节,然而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示范区建设,要求高、任务重、压力大,因此,不仅要加强组织领导,还要强化政策支持,以及创优服务环境。
  • 摘要:俗话说"信息通,百事通".然而,我国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却是少之又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明显滞后,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比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信息化将为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包括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将为广大农民了解外部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获得更多的信息、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提供一个新的场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推进农村信息基拙设施,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化,推进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
  • 摘要:现代农业是从传统农业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农业发展形态.无论是历史或当育还是未来一个时期,宏观经济的形势表现也罢,下一步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世罢,决定了中国必须要搞现代农业.在我国,既要强调劳动生产效率,也要强调土地生产效率,特别是要强调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从事现代农业事业,作者认为应从深化土地经营制度改革,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村金融保险,以及培养新型农民五个大的方面进行关注。
  •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茶陵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水利建设一直抓得紧、抓得实,连续多年获得湖南省水利建设"芙蓉杯"称号,并成功承办全省水利工作现场会.近年来,茶陵县结合实际,以"水利大会战"为抓手,将水利建设的重点集中于国家投资项目未覆盖、有"毛细血管"之称的"五小水利"工程,积极探索"政府搭建舞台、民营担纲主角"的"茶陵模式",走出了一条"五小水利"建设新路子.提出坚持“四个原则”,把准决策导向,推行“四换机制”,破解发展瓶颈,确保“四个到位”,提供坚实保障,实现“四个促进”,凸显立体成效。
  • 摘要: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与改革的设计者对于农民的需要和利益诉求的忽略和漠视有关。三农问题的最终和根本解决,应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全面、及时回应农民基本的政治诉求、经济诉求、文化诉求和社会诉求,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推进我国农村基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这也是我国农村改革以及整个改革顶层设计中应有的视角和方法。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利益诉求出发,着眼于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从村民自治制度、农村土地制童、城乡统筹制度等三大核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入手,以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以放权于民、还权于民为核心,大力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并且建立符合农民意愿、有效维护农民生存和发展权益的农村土地制度,以及以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幸福感重建农民的公共精神生活,打造村庄生活共同体为重点,建立城乡互补、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 摘要:本文在借鉴某些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城乡一体化首先要注重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其次注重城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最后要科学划分城乡功能,促进城乡互补,支持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发展、城乡均衡、城乡协调间相互制约、共同支撑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本文从城乡发展、城乡均衡、城乡协调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及各市州城乡一体化现状进行评价。通过AHP方法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2005年至2009年湖南省及2008年湖南省各市州的一体化评价指数,可以得知湖南省一体化发展较快,但城乡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各市州一体化发展不平衡,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促进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估计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难度。由于城乡各种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城乡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缩小,因此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采取系统性的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使农村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城市,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以及不足,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水平,建立并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积极创新农业信息服务主体,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 摘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产品流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建立了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一直存在着产销不衔接、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组织化程度低、信息网络不健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流通渠道模式呈现出"权力不平衡性"、"结构不对称性"和"关系不稳定性"的特点,特别是在当前物价上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愈加凸显.因此,要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运行绩效,确保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消费者满意,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和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迫切需要对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培育和构建“安全有序、动态高效、城乡协调、功能完善”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并提出理顺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流通各环节信息化建设,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标准规范,健全法律法规,优化流通环境等可行性公共政策。
  • 摘要:整个农业技术进步包括机械替代劳工、土质结构改善等,都可能使中国农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虽然中国现在还是小农经济,但小农经济并没有成为阻挡技术进步的约束,机械化的大量使用,职业农民大量进入小农经济,成为当前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的变化主要讲的是粮食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总的来看,中国现在的农业增长里,技术效率是0.795,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而规模效率是0.957,改进空间比较有限。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提高技术效率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总产量,而提高规模的主要贡献是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人,所以说扩大农民的经营规模很难使粮食单产有更快地提高,而是使粮食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不要把规模扩大看得特别重,不能强调由于规模效应而人为加快土地的集中。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服务体系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基础,农民自我服务组织、涉农公司、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开放多元化的组织体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已经走向了社会化、商品化,今后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地建立一个政府体系,而是公司化。整个农业科研投资的力度在加强,但它的投资来源相对还比较单一,以国家投入为主。怎么把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变成在以国家为主的情况下走向社会化,是人们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还是要更加重视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主要是根据农民的选择,农技人员认为资金不足、交通工具配置不够和培训条件缺乏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利弊,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根源就在于中国农村实行了集体所有的公有制。但是,三农问题不是土地公有制的必然,也不是不可克服。而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作者有一个提法,叫做“三化一新加反哺”。就是既做加法,更要做减法。首先,就是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其次,农民非农化。也就是说农民要到非农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去就业,要务工、经商、劳动服务,通过这个来增加收入,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以及,农村城镇化,解决农村贫穷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土地私有化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三农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个人是不赞同私有化的。中国人多地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特别庞大,在农业落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的农业转移、就业和居住的条件有限、社会保障制度又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私有化会很快地导致农民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大量的“三无”农民,也就是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大量增加,从而使得农民总体状况恶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土地私有制不能保证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甚至有可能使土地集中在少数不种地的人的手中,因为土地私有制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很多农民会失去土地,变成无其田的农民。相反,土地公有制能够保证耕者有其田,为什么?因为除了国家合理必要的征收和有人非法剥夺的特殊情况之外,农民一般是不可能失去他们共有的土地的,他们耕的是农民自己集体所有的土地,不是哪个私人的。
  • 摘要: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这一矛盾在金融资源占有方面体现为:当大企业和中高端个人客户在享受现代商业银行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仍有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无法顺畅地获到存、取、汇等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如何尽快缩小城乡居民金融资源享有差距,让所有人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成为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重点、焦点和难点.近年来,学术界、监管部门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引入了"普惠金融"这一概念.部分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通过增加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偏远农村的金融覆盖面,构建能够有效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普惠金融体系,从而满足农民基本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 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是科技创新驱动下的知识化农业,这决定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中央着眼促进农民增收,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在实践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关键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让广大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学会使用现代技术装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因此,重点创新培训方式,让农民学有兴趣,还要拓展培训渠道,让农民学有载体,并且注重培训实效,让农民学以创业,以及健全培训机制,让农民学能持久。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 总结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的典型模式,分析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兑现政策,还要创新体系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以及凝聚资源力量,普及信息服务。
  • 摘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完善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株洲作为一座"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城市,在成功获得"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之后,及时"华丽转身",顺势而为,将触角延伸到了广袤的农村大地,拉开了一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幕。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写进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和切入点,在全市农村全面铺开,致力打造完美乡村。从改善民生的抓手,打造“两型”的名片,建设新农村的载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要抓面上的环境,更要培植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经验。因此,挖掘典型,打造品牌,叠加优势,放大效应,潮起涌动,成效凸显。“机制活,则全局活。”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完美乡村,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株洲始终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工作持久有效开展,为此,提出市场带动机制,投入拉动机制,监管推动机制,考核驱动机制。
  • 摘要:城市化是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城市化的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中国城市化的特殊性背景在于两个基本的体制前提,即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城乡二元体制。基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这两个基本维度,提出对农村集体所有制与城乡二元体制所构成的双重封闭排斥体制进行协同改革的分析框架和基本思路,这个分析框架和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两个二”:一是紧扣中国城市化的两个基本体制前提,即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城乡二元体制;二是着眼于新型城市化的两个基本任务和目标,即:改革农村集体所有制,维护和实现农民的集体财产权,保障农民带着集体产权进入城市化;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维护和实现农民的身份平等权,保障进城农民享有公民权利实现市民化。通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维护和发展农民财产权,实现农民市民化,从而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平等互利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与共赢,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把加强制度供给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程,把依法改革创新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本方式,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关键环节,把推进农村产权改革作为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任务。
  • 摘要:2010年,温江区在万春镇幸福村实施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简称为“幸福田园”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大胆探索,创新性实践,在探寻不变动农地制度基础上平稳有序推进城市化发展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从项目实施整个过程来看,在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基础上实行全程村民自治,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为基点实施要素优化配置,以建设田园城市为指向提升社区生态环境,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幸福田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与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城市化模式不同,是以自主自愿和公开透明为基本原则,以农民为主体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房屋改建,通过公开招商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有效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对当地社区进行统一规划和打造,全程由农民集体参与进行协商和决策,从而使农民在不失去土地资源、不改变社区原有社会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分散向集中、一产向三产转化的一种新型城市化道路。“幸福田园”模式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创新,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对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对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创新,对田园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
  • 摘要:加强水利建设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精神.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此重要时机,作为农业大省,湖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水利建设试点省份,这对湖南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加强水利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湖南的大江大河大湖多,这是加强水利建设的重点,但是,因湖南丘陵地区面积大,水坝、山塘、小水库遍布,而与此相连的又大都是良田,因此,对小水利建设同样应该重视.因此,要切实加强领导,多方筹措资金,建立长效机制,实行扶贫政策,并且财政补助为引导。
  • 摘要: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五县(市)四区、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近年来,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实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为目标,突出"城乡一体,工农互动,资源共享,同步发展"主题,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模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近五年来,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农民入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科技服务生产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的转变离不开科技,家庭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离不开科技,农业生产的“量”与“质”离不开科技,以及传统农业生产机制向现代农业生产机制的转变离不开科技。
  • 摘要:西洞庭管理区五大农业产业化链条是全区经济的主体。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且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基本来源于本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直接影响到主导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龙头企业和全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西洞庭管理区党委和管委会十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充分发挥党政组织权威性强、组织和发动能力强等优势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西洞庭管理区推广农业新技术实现了市场化,主要由两个主体来运作:一个是本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另一个是外地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厂家或经销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也是一样,必须要有人成功地迈开第一步,才会有人跟着来。所以,西洞庭管理区采用了精英打先锋的方法,效果很好。而对于群众学习方面, 主要体现在学习先进,政策鼓励,培训群众,以及帮助群众。
  • 摘要: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农业研发科技体系建设方面还是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为此,提出国家层面上应该加大各种农业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农业科技研发需要在产学研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发明奖励基金的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持续加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需要加大基础性的投入,以及加大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 摘要: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只占全国3.02%的耕地,却生产出占全国6%的粮食,养活占全国5.6%的人口,成为全国粮、棉、油、猪、鱼等主要农产品的重要商品生产基地.究其原因,既有政策的引导作用,又有区位的优势,农业科技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不仅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还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序开展,也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成果转化率,并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以及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水平。
  •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因此,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为此,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必须深化科研创新、加大科技推广、壮大人才队伍。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本省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的几个主流模式,分析了现有农村基层科技服务模式的利弊,指出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创新方向将是信息化,扁平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
  • 摘要: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当前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已经成为城镇发展中强大的软实力。目前,湖南科技创新不足,城镇化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为此,提出不仅要增强乡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加快粮食科技创新的力度,加速城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也要完善城乡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且促进农村城镇化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形成科技支持新型城市镇化的政府力量。
  • 摘要:农业科技利益生态链的主体是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研系统、农业服务系统和农业生产系统,政府主导体现出的是农业的基础地位。根据对国内外转化模式的经验总结,以湖南省农业科技现状为依据,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构建了农业科技利益生态链的单向流动模式和双向流动模式两种功能模式。农业科技利益生态链构建涉及的主体多元化,风险性和收益性并存,需要创新机制,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利益生态链。其主要包括利益生态链的分配机制,农民利益的代表机制,利益生态链的保障机制。农业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创造有利于农业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合理的专利保护制度。专利制度在国际上十分流行,专利保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胜过私有财产保护。但这种过于严厉的保护方式,对农业科技推广是弊大于利的,专利技术的层层包裹让接产者顾虑重重,对农民而言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 摘要: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本文主要围绕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回顾和梳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历程,探讨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分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应该把握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适应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并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还要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及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支持的可行性措施。
  • 摘要:近年来,邵东县委、县政府以狠抓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推手,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投入资金3990万元,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的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建立综合协调服务体系,夯实成果转化组织保障。建立部门服务体系,强化成果转化的部门职能。优化政策支持服务体系,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增强投融资服务体系,充实成果转化的资金保障。完善人才市场培训体系,增强成果转化的人才支撑。健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提高成果转化的富民功效。发展产业服务体系,提高成果转化的产业创新功能。创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增强成果转化的准确性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提高成果转化的速度效率。
  • 摘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推动金融业与农业科技产业结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推进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是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对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推进农业科技要素和金融资源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快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农业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加快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步伐,加速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和改进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和促进农业科技加快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落实服务业大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金融部门要高度重视,合理调配金融资源,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抓住农业科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支持和推进农业科技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把农业利技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此外,还要完善法律及制度建设,规范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长效机制。
  • 摘要:墨子的科学研究,尽管现在看起来有些简单和粗糙,甚至还带有缺陷,但在墨子年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科技的认识还处在萌芽状态,不能苛求墨子那时就做出体系严密的科学成就,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光芒,尤其是本文提到的他在几何学、力学、光学等领域不断探求的科学成就精华,在求索中体现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这些成就和精神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的振聋发聩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代,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应该学习墨子的科学精神,树立为老百姓服务的思想,贯彻科学精神的原则和要素,使新农村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互利互惠原则,才能“兴天下利,除天下害”。如果说墨子时代缺少实践功利主义的条件,封建专制主义盛行,自给自足经济决定了在市场上互利不可能实现,那么今天流行世界的法制、民主、平等精神,则为“兼爱”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气候。
  • 摘要:农业发展依赖政策、资源和科技.这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现实中可进一步发挥的作用已经有限;资源上,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水资源不足的情况难以改变.因此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使农业得到长期而稳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因此,提出明确政府职责,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促进市场化发展,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理顺管理体制,合理划分职能,以及加大多元资金投入,强化人才保障。
  •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当前农民接受科技推广服务的现状,分析满足农民科技需求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有效的农民科技供给机制,并且培育农民对科技的旺盛需求。
  • 摘要:近年来,冷水江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连续6年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和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并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100强,城镇化率达74%.但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还需增强,农村社会事业仍滞后于城区,这已经成为制约冷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提出项目拉动,工农互促,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城乡共荣,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创新机制,惠及民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整治环境,生态文明,城乡环境协同保护。
  • 摘要: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体系里,农户就像企业,农村集体就像是企业集团,它们都是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个体和社会的生产单位.所以,农户和农村集体,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也应像企业一样按市场要求进行生产,尽量将自己的触角伸到市场所有的地方,并在其中设置销售点或总代理之类的机构,以便销售产品和掌握市场反馈过来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至今,许多农户和农村集体仍不知道怎样在市场布点,因为在他们的感觉中,市场布点或者说市场布局,首先会面临一大笔资金,对于小打小闹的农民来说,对于实力弱小的集体经济来说,这是不敢想象的。那么有没有不要钱就可完成市场布局的方法呢?提出了一个这样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要求每个村都要在市场建自己的可命名为“合纵连横”的四级网络。这样一来,我国人民就可以通过这个网络以及网络中的各种经济实体连成一体(而不只是精神),那什么城乡差距、南北差距、民族差异就都会不断缩小。此外从网络“纵”的层面,还可以看到从农村走出去的城里人,他们利用自己的条件,不断将城市信息反馈回家乡,也可以为进城的乡村们提供便利(包括介绍工作)。另外,他们也有市场、资金,所以他们也可能回家乡请人种地。
  • 摘要:现代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向.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增城市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摸索出了比较成熟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经验,赢得了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称号.通过分析增城市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增城市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但是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提出强调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加快经济制度改革,推动产业化经营,推进科技体系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法规。
  • 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很强,同时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也很大.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以下简称"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到2020年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两型农业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两型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等多主体的共同努力,同时离不开政府管制机制、市场激励机制和经济合作组织自治机制的组合运用。因此,构建以市场运作为基础、政府管理为主导和经济合作组织参与为辅助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是两型农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求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基础,具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制约因素。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发展区域,为实现绿色发展,选择绿色生态农业模式,才能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使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出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因此,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好绿色生态农业文章,实施科技支撑战略,提升区域绿色生态农业水平,建立有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实施差异化分区发展战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特色农业形成。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提高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并且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还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 摘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湖南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选择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模式。在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山丘垦殖过度、湖区盲目围垦、耕地耗尽地力、环境遭受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笔者就湖南两型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动员社会各种资源,建设“两型”农业,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循环农业,促进“两型农业”的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加强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指导。
  • 摘要:低碳经济是人类在应对全球气候和能源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由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而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能源的消费结构以及利用方式不仅关系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能源总体规划的制定。因此,优化农村能源利用方式,加强农村能源利用管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和科技、资金支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能源事业,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新农村能源建设中政府要注意搞好试点和示范,做好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形成规模;农民自身也要加强节能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些省份已在农村试点了“三权”抵押贷款,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为农村产业融资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但是要在全国全面推广“三权”抵押贷款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提出为农村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和抵押立法。并建立有效的土地评估机构和交易平台。以及合理发展农村中介和管理机构,积极引导农民合理生产,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
  • 摘要:农业引智,即在农业领域引进境外人才或组织相关人员出境培训,学习掌握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用技术.目前我国的农业引智,形式上以引进境外人才为主,内容上以实用技术为先,途径上以市场型和政策性并重.市场引智与政策引智都是引进外来智力,创造最大化的价值.但是,这两种方式在具体运作中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政策性引智更强调从国家或地方的发展战略出发,在政策的指引下因时因地进行.本文集中于阐述政策性农业引智.同时,更为关注引智后智力因素的价值发挥问题,即从价值的实然描述状态转向价值发挥的动态应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推动引进的智力在农业领域的价值发挥,就成为需特别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优化引进人才质量,建立农业“引智人才库”,建立农业引智人才使用标准,强化政策性支持力度,建设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落实示范基地的榜样作用。
  •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突破农业的狭小范围,将致富路拓宽到农业之外.毕竟,农业只有那么大的空间,能够容纳的人数十分有限,能够创造出的财富也不可能让多数农民致富.不过,能够走出农业与农村的毕竟只是部分农民,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民还需要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而,人多地少的现实又难以承受农民的致富梦.于是,如何让那十分有限的土地充分发挥其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成了众人热议的话题和追寻的途径.目前,土地利用现存一些问题,因此,提高土地利用率,不仅要兴修水渠和机耕道,进行土地整理提质,不断提高地类等级,加大土地流转,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善护林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进行农业套种和多季种植,实现土地充分利用。
  • 摘要:农业经营要意识先导,理念超前,把农业经营的核心概念,上升为思想性的东西,以此开展农业经营,抢占行业制高点,拥有先机,无论农户、涉农企业、地方政府都可以无往不胜.从市场需求到商品化生产,把商业与公益融合在一起,把产业上升到文化高度,从市场、商品、公益、文化四个方面做起,以市场夯基础,以商品促规范,以公益树品牌,以文化谋发展.农业从种植到经营,从自给自足到市场供给,农业从单家独户到产业化,逐步实现市场化经营,农业商品化过程愈加融入公益性。农业产业化要立百年大计,要长远发展,就要融入文化要素。农业经营意识也就是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公益意识、文化意识前后贯穿的过程,从市场、商品到公益、文化,涉农企业不断深化对于农业的认识,农业事关国计民生,农业经营联系农户和消费者,为亿万农民提供生计保障,为千家万户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保证。农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农产品逐步实现商品化,实现与市场的对接。涉农企业肩负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负责,关心社会公益。农业产业化以文化为底蕴,融入地方文化,产业化的农业以文化撑起百年产业。
  •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漫延深化,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我国也非常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培育和发展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农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指出本省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以及战略重点,提出不仅要突出技术创新,还要培育龙头企业,并且推进聚集发展,实施政策激励,以及提供优质服务。
  • 摘要:增加农民收入,需要从政策上、制度上予以保证,切实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作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直接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并建立起农民收入递增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不仅要提高涉农资金投入、农业补贴和保障标准,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还要挖掘创新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总量,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土地资本收益。而要增加农民收入,除了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之外,还要多方寻求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外围支撑条件,从间接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引导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减少农村人口总量,促进转移就业和城镇置业。减少农民消费成本,间接提高农民收入。
  • 摘要:"农业八字宪法",是指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于1958年提出来的农作物八项增产技术措施.即:土(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肥(增加肥料和合理施肥)、水(兴修水利和合理用水)、种(培育和推广良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工(工具改革)、管(田间管理).中央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农业"八字宪法"被写进了党的正式文件.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因地制宜地采取这些措施,对农作物稳产高产是很有效的,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基础环境和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原农业“八字宪法”的内涵、外延等定义迫切需要扩展。本文试图在这个方面做一努力,对农业“八字宪法”给出新的解释,并采用这一视角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清思路,指导行动。
  • 摘要:在中国,"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农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新型农民".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也是化解农村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扫除上访怪圈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稳步扩大农民民主权利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造成桂林新型农民培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既有体制、经济投入、教育制度、地区发展上的因素,也有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交错影响,制约了新型农民培育成效,使新型农民培育面临着困境。因此,提出发挥动力机制,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组织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多元合力”,加强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自我发展机制,鼓励农民自我发展。
  •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创业成为推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还有不少个人通过创业致富.倡导“三农”创业,首先要弄清楚“三农”创业主体。笔者以为,“三农”创业主体一般指能开拓性地将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商业机会转变为相应的涉农经济实体,并在该经济实体中担任组织、管理、控制、协调等关键角色的个人或团体。具体包括:各种类型的创业型农民,主要指一直在农村从事各种创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农户),如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在农村从事涉农生产活动的个人,这种人身份上属于城市人,他们看好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自愿到农村创业,科技特派员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各类涉农企业集群和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摘要:文章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发展面临人口劳力荒的现状,指出农民成为湖南武陵山片区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领导人、带头人,扎实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建立健全相关的支持和激励政策,为新型农民培育创造机制保障的建议。
  • 摘要:笔者就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域快速发展深入开展调研.并根据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紧密围绕“强乡富民”,求打赢,谋发展,强基固本,重在提高,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建议。
  • 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湖南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贯彻落实"四化两型"战略,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逐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经过连续扶持、重点推进,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建立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扶持方式,加大资金整合和监管力度,以及加强引导和服务。
  • 摘要:农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业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越高、非农业人口越多,农业的地位就越重要,就越需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方面,我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农产品需求量巨大.同时,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全球能源危机加深,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不断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农业本质上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投入的回报率低,不仅承担市场风险,也要承担自然风险,而且,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农业面临着一系列传统挑战和非传统挑战,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因此,不断加强农业的财政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就成为必然。多年来,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和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大政方针下,河南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用好、用活、用足支农政策,使支农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加,现代农业理念逐步形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促进了粮食核心区建设,以及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扶持了优势主导产业。
  • 摘要: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农业科技与农村发展”,这一主题紧扣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合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一个具有深刻理论价值和深远现实意义的议题。总结出:农业科技是推进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全球农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农业科技的竞争,而且农业科技创新决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农业既是一个古老产业,也是一个现代产业,更是一个伟大的产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前沿趋势,紧跟世界前沿步伐。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影响着中国,更影响着世界。三农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三农事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思广益,凝智聚力,共同为三农事业献计出力,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
  • 摘要: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是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三农问题是三要素长期净流出造成的,三要素长期净流出又是市场使然,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一般意义上的强调市场手段会出现市场失灵。因为,三要素长期净流出所发生的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基础领域中的根本问题。面对这样的经济基础,一般的推进现代上层建筑会导致政府失灵。而越是加强在农村的法治建设、现代教育建设、现代医疗建设等,就意味着它越需要有更高的开支。农村草根化的弱势群体仍然可以自我资本化其劳动力资源的残值,如果能够通过新农村建设对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还有可能转化成多功能、多元化的社会资本。这恰恰对接了十七大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因为生态文明的内涵就是多样性,以此,人们还多少可以维持住乡土社会的存在。当下在面对全球危机的条件下,应该加强乡土中国的“三农”与“三治”建设,所谓“三治”就是上层建筑中的治理问题,“三农”、“三治”建设客观上有助于维持乡土中国可持续发展,来应对全球危机,微观上也有利于发展“两型”农业。目前,只有加强农村建设,并且只有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加强农村建设,才能实现所谓的五项统筹、综合平衡,这个国家才维持得住。现在已经进入产业资本过剩阶段,还在犹豫着是否从产业资本阶段向金融资本阶段跃升。每一个阶段的跃升都意味着充满风险,跃不好就掉下去了,现在这个阶段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之一,自2004年以来至2010年均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焦点.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虽然是关于水利问题,实际上也和三农问题有重大关联.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并且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作为调整现代农村金融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制度综合体,对促进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农民增收等具有重大意义,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快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法治化建设,对从金融法层面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际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提出正视金融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补贴弥补农村金融的效率损失,正视非正规金融的存在,通过法治规范非正规金融活动,以及正视传统农业经济的风险,通过财政措施和政策性金融加强对三农问题的投入。
  •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问题既关系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城乡居民的生活供应.可以说,发展粮食生产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品种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产粮区村干部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时,要做好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因此,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培养职业农民。促进粮食生产职业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推动粮食生产科学化。
  • 摘要: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是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在可控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包括设施园艺、设施畜禽、设施水产等.100多年前,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已出现玻璃温室应用于农业生产,但大规模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是近60年来随着农业环境工程技术的突破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开始推广以地膜覆盖、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化栽培,本世纪起全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实施设施农业.2010年全国设施农业(设施园艺)已发展到350万h㎡,每年人均消费蔬菜的25%来自设施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可控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集约化、高效化生产经营方式,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水平,解决我国人多耕地少的矛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而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的工作机制,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以及加强宣传和培训,推进设施农业顺利发展。
  • 摘要: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不但严重耗散了农业创造的价值,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增加了市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中国近十年来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微观因素。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既需要物流中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而且还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农业生产企业将农产品流通中包装、搬运、储存、运输等工作委托给一些专业企业来承担,从而导致农产品物流外包现象的出现。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于传统的物流阶段,成本高、损耗大、增值能力弱的农产品物流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阻碍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因素不仅是物流技术的落后,而且与物流模式的落后有很大的关系。从国外经验可知,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是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外包正是适应这种发展的有效方式,而外包深化了社会分工,增加了交易成本,受到一定的边界限制。因此,在推进农产品物流外包发展同时,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外包环境,防止外包边界过窄导致的低效率物流体系。
  • 摘要: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三农平衡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还没有实现,这就是所谓的"三化"不同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但是城市化质量不高,主要是名义上的城市化,也就是常住人口的城市化,如果按照户籍人口来说,现在只有35%的城市化率,因此城市化实际上是滞后的.农业中,使用了很多现代化的因素,比如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但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程度并不高.比如在机械化方面,以千公顷耕地的拖拉机数量来算,日本有434台,韩国有153台,中国只有19台.笔者认为,要实现“三化”同步问题,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一个抓手。农业生产者经营的农地面积要足够的大,获得的收益不低于从事非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益,这叫做规模化经营。通过数据分析,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的角度来说,我国还是小农经济。农业化已经进入到中高级阶段,这样工农业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加速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具体地说,就是要扩大每一个农业劳动者经营的耕地面积。这里,要说明的就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要在保持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基础上,扩大每一个农场经营的耕地面积,而不是简单地合并农户,扩大生产单位。而加速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不仅要加快农业人口转移,还要加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及加快土地流转。
  • 摘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科技兴农,是指农业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使产学研一体化.通俗地讲,农科结合就是现代农业与科技之间的"联姻",使农业攀上科技"高枝",让科技接上农业"地气".二者结合的"幸福指数"高不高,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联结度"和"融合度".农科联姻不仅需要夯实结合基础,更需要结实链条,特别是通过推进科技兴农的制度创新,才能将科技成果落地,把实体经济做实.重点提出坚持农科教结合,科技兴农取得显著成就,还要抓好四个创新,农科教结合基础不断夯实,以及抓实五个关键,农科教联结链条不断延伸。
  • 摘要:农业科技类企业一般为农业性公司,受固定资产较少、抵押资产不足的影响,农发行在信贷支持上面临着担保抵押、主体资格、风险分担等多方面的瓶颈约束,风险高、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银企双方.目前,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贷款量少面窄,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有思想认识存在局限性,监管机制存在滞后性,抵押物品种存在单一性,因此,提出优先支持种子行业发展创新,切实承担政策性信贷资金支农职能,并且国家政策性银行,理应积极履行强农、惠农、富农职责,以及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搭建全方位的政策制度框架。
  • 摘要:发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薪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如何构建县域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提出建立农技推广投入长效机制,确保公益性服务职能有效履行,还要培养新型农业科技应用主体,大力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并且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加强县域农村科技服务载体建设,积极发展经营性农技服务主体,以及修改完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着力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
  • 摘要:通过分析长沙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情况,调查基层农技科技推广体系现状,指出农业科技推广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面临着推广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也普遍存在推广组织不健全、推广经费不足,办公条件落后等困难和问题,为此,提出深化机构改革,健全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推广载体,创新服务模式,以及强化农民培训,注重服务效率。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衡阳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正处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新阶段.在财政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借助资本市场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最大限度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实现农业生产由单纯的土地、劳动增效向农村资源资本化转变.为此,作者与市农办的同志一道开展调研,对农村资源资本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制约因素,提出要坚持农民主体,构建农村资源资本化的群众基础,加快产权改革,强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金融环境。
  • 摘要:去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结合过去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牢固树立精细化扶贫理念,对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意义十分重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组织文化,力求细化分工,注重关键环节,优化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绩效,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精细化扶贫是精细化管理在扶贫领域的运用,其内涵是紧紧围绕帮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致富这一首要任务,突出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首要任务之外的扶贫开发管理是其外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实践中,要准确把握,将这一理念贯穿全过程。
  • 摘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现代化的概念,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被忽视,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并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三化同步”已成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为此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推进体系和政策支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及工农、城乡互动的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 摘要:面向未来,尤其面临着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农民切身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需要在实践中破解的难题。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战斗堡垒,要勇于破解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难题,承担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责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遇到的困境,以及在创先争优的实践中破解基层民主发展的困境,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在农村基层政治发展进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基层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不断探索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要围绕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中国农业“第二次飞跃”来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改革的综合性特征日益突出,科学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农民是创造“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的主体,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和忽视。
  • 摘要:为了解湖南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运行情况,湖南新农村文化建设基金会于2011年12月对全省50个国补县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分析直播卫星接收设备运行情况,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维护维修现状,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维护维修的经费来源,以及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维护维修滞后的原因,提出不仅要巩固成果,健全机制,还要完善维护网络,加强技术服务,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村村通”的维护工作。
  • 摘要:所谓技物结合,简单说就是技术指导与物资供应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通过分析技物结合的历程,指出农业服务技物结合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产物。从全局来看,在国家政策层面,由“技物结合”到“技物分离”,其意义已远远超越20多年前,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一大批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参与到农业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中来,并有蓬勃发展的态势。从逻辑上讲,这就迫切需要一个超越物质利益的技术部门来履行其中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在宏观政策上,实行农业服务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分离,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微观层面,技物结合却藕断丝连,惯性仍存。
  • 摘要:200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要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以"以钱养事"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实行“以钱养事”的理论缺乏现实基础。实行“以钱养事”的前提条件是农村必须存在多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农业技术服务供应体,政府可以花钱从中为农民选择购买最好的服务。而一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项目是难以用市场手段“购买”的。而且乡镇农技推广实行“以钱养事”面临考核难的困境。对于乡镇农技推广实行“以钱养事”,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伤害了湖北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导致了农技推广服务质量不升反降。并且农技推广实行“以钱养事”,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公益性、基础性和弱势性特点,忽视了当前中国农业产业的极端弱势地位,片面地夸大了市场手段的作用。为此,提出不仅要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还要优化财政供养办法,稳定发展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事业,也要妥善解决好几个遗留问题,而且着力解决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后继乏人的问题,并且明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干部身份,以及改善服务条件,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进程。
  • 摘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农业科技进步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科技的金融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如政策性金融农业科技贷款门槛偏高,商业性金融对农业科技参与度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抵押物品种单一等等。因此,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科技配置,促进农业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提出,不仅要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还要强化创新、发挥好多层次、多渠道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作用,以及强化政策支持,激发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应用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开发新工艺、生产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和动态的过程.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上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使湖南农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苎麻、茶油、桐油产量居全国第一,生猪产量居全国第二,茶叶产量居全国第四,柑橘、烤烟、淡水鱼等产量都在全国前十位以内.进一步提高对湖南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湖南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高速腾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很不相适应,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为此,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以及营造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 摘要:作者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三个周期的原始积累来诠释中国“三农”问题的深层背景,因此,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三农”问题,作者认为:农副产品廉价、农村劳动力廉价、涉农资源廉价是形成中国式“三农”困境的特殊原因和深刻根源。长期、持续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自动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副产品、农村劳动力、农村资源的彻底市场化,要素全部资产化,可全部流转和抵押激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中国应有一部新“农村、农业、农民法”,依法全面赋予中国农民平等的生存权、产权、身份权、迁徙权、居住权、教育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发展权、用益物权。要充分体现农民将长期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社区,农业是弱势产业,政府应给予长期扶持、保护。在引入社会先进要素与农村要素对接时,要特别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的供给安全。
  • 摘要:2011年,是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农业连续丰产,农民大幅增收,农村成果丰硕.我市的城乡同治工作出了经验,出了影响,出了地位,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要大力推广,这既是对全市"三农"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株洲工作的极大鼓舞.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株洲市的“三农”工作要按照市委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改善民生“三个加快”的总体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开展,着力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而推进“三化同步”,加快农村发展,要强化加快发展,以城带乡,创新驱动“三个理念”。农村的差距,根本是经济差距。加快推进“三个同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重点突出基础设施,突出现代农业,突出科技支撑。城乡同治的实质是提升公共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大城乡统筹,要深入推进城乡同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加强环境治理,着力加强公共服务,着力加强社会保障。此外,加快农村发展,必须强化保障,通力协作,办实事,抓落实。
  • 摘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向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的产业.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的活动.由于水稻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各项农事操作环节中技术性最强、难度最大、社会化服务发展最滞后的环节,因此,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本文试结合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不仅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还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尽快出台引导扶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并要加强监管,建立制度,逐步形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延伸服务链条,逐步推进综合服务,以期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 摘要:“无处不在”的农村科技服务旨在打造“无处不在”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环境,使得农民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以任何方式都可以获取科技服务。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必须树立“无处不在”的科技服务理念,即要通过建造“无处不在”的科技服务网络环境,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深入细致、全面周到,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差距,建设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几年,农村科技服务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推进“无处不在”农村科技服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提出拓宽科技服务渠道,建造“无处不在”的科技服务网络环境,建立稳定、高素质的科技服务队伍,为农民传播和利用涉农科技信息提供服务,要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吸纳能力和对科技服务的渴求意识,以及实施全方位服务,逐步向推广新技术、畅通市场信息、农产品加工升值领域拓展。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积极推进泰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培植建设高效能的农技推广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泰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成效及特点,探究了泰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还要加强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队伍,并且积极支持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以及健全管理机制,抓好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 摘要: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为依托,实现现代科技成果、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科技人才、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机械设备的高度聚集;它的核心就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而要将现代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和现代工业生产的新式机械有效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就必须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本文首先解读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确立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市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特征和载体,得出:市场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而达到互惠互利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在市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体,他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决定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供给内容与方式。而市场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参与性、有偿性、自愿性等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业的市场化经营发展,推动市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市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不冲突、排斥,它们两者恰恰可以有效协同运作、相互弥补不足。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从而构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
  • 摘要:目前,“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而且发挥“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优势,可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工作“三位一体”目的是提升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是我市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新尝试。为此,不仅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力度,强化服务指导,强化机制保障。
  •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优化农业科技产业化环境,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也是永州农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十年来,永州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农业科技创新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也是永州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为此,笔者在分析永州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优势和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差,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效益低,农业生产规模小,土地流转渠道不畅,农业科技创新手段落后,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紧缺,体制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供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及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现状,分析广西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理想的原因,提出要全方位多形式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完善农业知识产权转化、交易机制,制定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和监管双机制。总之,广西的总体生态资源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农业是弱势产业,其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总量非常稀少,要靠如此少的土地解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全等问题,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利益,不断提高广西农业的竞争力,是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长久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 摘要:目前,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堪忧,并分析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社会化服务事业发展乏力的主要原因,提出建区域农技站,实行专业化管理,应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发展的较好出路,拨足经费,保障基本待遇,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注重示范效果,建立中、长期综合示范基地,双向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广能力和农民的基本素质,以及面向市场,针对农户,尽快构建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 摘要: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缺失的现状,研究了农村劳动力缺失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提出推广土地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成立劳动互助组,经济合作社,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 摘要: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分"表现在家庭承包经营,"统"表现在作为统一经营主体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但多数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松散,统一经营的功能弱化,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市场的发展需要.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多功能、系列化、全过程的服务.为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对农贷款的供给探索发展农业保险服务,引导商业保险为农业提供保险服务,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公民权的平等,以及缓解农村劳务问题,培养职业化农民。
  • 摘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现代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汉寿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立足于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尽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县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和分析,作者认为,突出发展以"两型"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是我县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而我县发展“两型”现代农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提出舞活龙头,发挥引领作用,创新科技,提升农技水平,突出重点,把握发展重点,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制,健全服务体系,以及创新观念,打造生态品牌。
  •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借鉴中外经验,针对现状,从规划、评价、规范及激励四个层次系统地提出构建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低碳式工业化的实施。而当前,制度因素仍是阻碍农村工业低碳化进程的瓶颈,如农村产权制度模糊、组织制度低效、金融制度不健全等。因此,从制度上进行系统建构是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关键。要从农村工业化低碳式发展的可能条件出发,制定可行性规划,并以规划为目标制定全方位的评价指标;进而以评价指标为尺度进行考核和规范,以考核为依据,从工艺、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配套激励。
  • 摘要:农户是稻田生态系统的保护者,但仅以稻谷的形式获得水稻生产所产生的价值,而城市群区域内的水稻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屡受影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在长株潭城市群水田水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水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农户利益维护等方面日益凸显重要性。为此,笔者对长株潭城市群水田开展稻田生态价值的经济评价研究,进而提出构建长株潭城市群水田生态补偿方法和机制。
  • 摘要:“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让村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实行垃圾分类处理,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比较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和其他地区垃圾处理模式的异同,找寻出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可以推广的方面,并提出扩大农村环保合作社的资金来源,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以及加强环境监督效能。
  • 摘要:为全面加速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乡镇村村寨寨生态文明,实现乡镇村村寨寨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并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省市县的目标.而生态乡镇创建是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提升乡镇村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态乡镇是以人为核心,由自然、社会、经济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级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乡镇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乡镇,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乡镇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乡镇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摘要:株洲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产业转型、加快发展速度、加快改善民生的"三个加快"目标要求,株洲"三农"工作要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总揽,突出加快产业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加快改善民生三大重点,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 摘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许昌以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稳粮固本、以农促工、全面发展"的目标.总结经验,笔者认为:增强农业设施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深化农业特色化,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加快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经营水平,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促进农业集约化,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提高农业科技化,提升农业整体素质,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 摘要:山东莒县招贤镇共有81个行政村,7万口人,7万亩耕地,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是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入手,坚持因势利导,强化典型示范,实施规范运作,落实扶持措施,着力在巩固、发展、创新、提高上下工夫,目前,全镇已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1个,分种植、养殖、林业和农机服务业为主的四大类,共发展社员14000多户,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时间还比较短,有些地方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加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有些优越性还未能充分显示,但现在己经露出了不少可喜的苗头。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提高各级组织对合作社建设工作的重视,列入工作议程,有专人负责。加大指导培训力度,举办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财务会计、合作社专业技术等各类培训班,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建设。继续抓点带面,推进合作社的全面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条件,扩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推动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好帮手”。
  •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当前我国农村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研究农村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质量提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构层面加快和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发展战略和农村社会政策的理性推进,为农村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框架和思路,促进农村的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推进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全面实现和推进;有利于在社会转型、现代化战略转型、全球化推进的宏观背景下重新认识中国农村的贫困并在新形势下对农村扶贫行动做出新的战略调整.为了更好地解释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完成作为社会科学的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需要结合中国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的经验事实和实践逻辑,找到解释中国农村贫困问颗可能的方场和新的认识方法。指出:理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必须关注中国乡村发展的政治逻辑和宏大的政治叙事。在处理很多具体题目时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必须连接理论与经验,建立中国研究的现代学术。农村贫困问题的行动方案和干预策略必须结合中国农村发展的具体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要求在村落个案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乡村研究获得新的学术生命与意义的基础。
  • 摘要:由于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省会长沙为中心的城市群,其发展还没有延伸到乡镇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湖南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当滞后,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迅速转变观念,树立和强化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开发产品,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形成。招揽和培养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文化市场。以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建设农村文化产业集团。
  • 摘要:信息是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条件,是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向各级各部门提供信息,是信息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打造农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原因,提出明确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将农业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发展战略,并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统筹规划,确定信息化建设新农村的使命任务、实施步骤,加强新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投入和管理,发挥政府在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新农村和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潜力和后劲,促进农业信息系统开发、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信息体系、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加强新农村和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实现农村和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分田到户使农业生产又回到了小农生产经营方式,也使农民回到了一盘散沙的局面.这种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农业、农村、农民才有希望.但具体依靠什么样的形式把农民合作起来,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当前被广泛接受并积极推进的合作形式恐怕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需要合作,但不能仅仅满足于依靠专业合作社来合作,而是应该超越专业合作社这种合作形式,通过回归农业集体化来进一步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走农业集体化道路能使最广大的农民合作起来并将合作贯彻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农民能够以集体的力量参与市场竞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集体就能控制农业、农村资源,有效遏制外部资本的入侵,能避免出现贫富分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 摘要:中国目前对于工农的划分还是以“户口”为界限的,这是一种社会管理学上的错误,户口是对人类活动规范的社会管理,而职业分类则属于行业管理,接近两亿的人天天在工厂从事机械化操作,却被认定为“农民”,那么,国家的农业政策又怎么能让真正的农民受益呢?鉴于现实和今后很长时间内中国农民的流动情况,最合理的分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状态分类法,另一类是工地分类法(个人意见)。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只有科学和工业,也还有农业,要想农业成为中国可靠的基础产业,农民自身的问题必须得到准确的认识,从而为培养更为先进的农民接班人做好准备。目前,中国农民接班人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的后代讨厌自己的身份,农民接班人的个人素质在下降,以及农民接班人的家庭问题三个方面。因此,解决现代农民的培养问题,最首要的是要解决“身份认同”的问题,怎么认同?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主流价值观上要着重强调农民的主人翁地位,不要过高地宣传非农行业的价值和地位,更不能在文化宣传上把农村低俗化,主流媒体应当把50%的精力投放到新农民身上,让他们自豪起来,让他们不再为自己的身份感到羞愧;二是要加大农村村镇级素质教育课堂的建设,非农群体经常有这样那样的开会、学习、活动,而农民除了种地,一年到头思想都是空白,他们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他们的素质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们无法在合适的时机得到合适的集体性教育,让新农民与时俱进是今后国家重点要努力的方向。
  •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民工潮"的背景下,中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一系列的现实困境,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推进诱发了诸多障碍.制度规范的缺失、政府行为的乏力、市场引导的混乱等现象显然都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而由此进行相应的政策选择和导向,推进农村就业困境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 摘要:文章介绍了平江县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快粮食生产由“分散式”向“规模化”转变,改革粮食补贴方式,实现政策效果由“补田地”向“补产粮”转变,从上而下整合资金,促进支农资金效益由“有限化”向“最大化”转变,加大农技培训力度,推进农民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创新金融发展理念,促使金融服务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完善综合配套措施,推动粮食产业由“风险型”向“可持续”转变的加快贫困山区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