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信贷渠道

信贷渠道

信贷渠道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375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师、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第九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2007年第二届辅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研讨会暨经营成长、金融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等;信贷渠道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宋立、熊劼、曾令华等。

信贷渠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5.0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375 占比:94.84%

总计:4613篇

信贷渠道—发文趋势图

信贷渠道

-研究学者

  • 宋立
  • 熊劼
  • 曾令华
  • 李琼
  • 毛泽盛
  • 江群
  • 陈学文
  • 丁兆浩
  • 丁小松
  • 付思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怀韬
    • 摘要: 开展畜禽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可从产品开发、资源整合、优选企业、贷款授信、风险控制五个方面创新策略。畜禽活体抵押贷款可有效破解畜牧业经营主体缺乏合规抵质押物、缺信贷渠道、缺适用金融产品、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偏弱等融资难题,盘活“三农”抵质押物,推动金融机构由“不敢贷”变为“积极贷”。本文通过梳理吉林省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政策支持情况,对比区域内银行同业业务开展现状,总结该类业务风险点,提出业务发展对策建议。
    • 林朝颖; 郭慧芳; 韦莉芹; 洪秀清
    • 摘要: 在总量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定向降准货币政策驱动农业企业业绩增长的微观机理,并采用倍差法检验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与非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效果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农业上市公司而言,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高融资约束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作用强于非农业上市公司,而对于低融资约束农业上市公司与低融资约束非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的驱动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高风险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的驱动作用与高风险非农业上市公司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而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于低风险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作用机制并不显著。
    • 潘舒
    • 摘要: 采集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9年农户样本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获取信贷的渠道及规模均有显著影响,其能有效提高贫困户对正规信贷的获得率,降低对不正规信贷的获得率,促进正规信贷规模的扩大,且这种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进有增强作用.
    • 李文乐
    • 摘要: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从银行信贷、证券市场两个层面深入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形成的内在机理,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了2000—2018年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效应,东部地区调控效应最强,中部次之,西部传导效果最弱,主要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我国各区域证券市场对货币政策调控同样存在差异效应,中部地区正反馈效应最为显著,东部地区调控效果次之,西部地区政策响应最为微弱,根源在于东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相对完善,容易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和对其他地区的资金虹吸效应弥补间接融资波动产生的资金缺口,而西部地区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和政策弱敏感性迫使微观主体对政策变化响应略显缓慢,引发东、西部证券交易对货币政策敏感性较差,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加速发展,受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最显著.对此,需要适时探索结合区域差异的货币政策针对性调控措施,保障不同区域信贷规模协调增长,拓展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的边际空间.
    • 杨容
    • 摘要: 本文利用2009—2020年经济金融月度数据,建立关于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的两个VAR模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两个路径共同影响实体经济.相对来说,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相对重要性,且正逐渐转向通过利率渠道来传导,并提出相应建议.
    • 庄毓敏; 张祎
    • 摘要: 本文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出发,探讨了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我们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纳入传统的Monti-Klein模型中,推导出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15-2019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流动性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行为的选择.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融资结构、增强负债质量的行为在提高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流动性资产的囤积则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应客观看待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这将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
    • 郑鉴
    • 摘要: 本文根据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作用的过程展开研究,基于信贷的期限结构,对信贷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本文采用2007年1月-2017年12月的月度经济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信贷的期限结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因此,政府应积极关注并合理安排不同期限结构的借贷,健全和丰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箱,更好地应对货币政策转型的挑战.
    •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 摘要: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 邵莉莉
    • 摘要: 利用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研究银行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符合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但主要通过股份制银行进行传导.(2)资产规模、流动性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是影响信贷传导效果的主要因素,资产规模越小,流动性水平越高,资本充足率越大,信贷传导效果越好.(3)资产规模、流动性比例和不良贷款率是影响国有银行信贷反应的主要指标,而流动性比例和资本充足率则是影响股份制银行信贷反应的主要指标.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央行应充分考虑银行信贷传导的异质性,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
    • 蒋少华; 刘康博; 刘威
    • 摘要: 在我国信贷市场"二元"结构下,影子银行有效填补了麦克米伦缺口并且深入渗透到宏观经济运行中.在金融加速器理论框架下建立VAR模型,探讨影子银行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发展会放大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呈现"小冲击,大波动"的特点,但金融加速器效应会在后期衰退;通货膨胀刺激影子银行扩张资产端,后者会通过信贷渠道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加快经济复苏并掀起新一轮通货膨胀;产出和投资下降使企业资产净值缩水,在资产负债表渠道下,影子银行过度惜贷的行为加剧了宏观经济下滑趋势.因此,治理影子银行应把握好节奏力度,重点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从源头化解其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