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树
伯乐树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893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种子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等;伯乐树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红锋、乔琦、刘仁林等。
伯乐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893篇
占比:99.39%
总计:19009篇
伯乐树
-研究学者
- 陈红锋
- 乔琦
- 刘仁林
- 邢福武
- 田华林
- 张季
- 徐刚标
- 王娟
- 刘宗媚
- 朱雁
- 王玉奇
- 王美娜
- 季梅
- 刘东明
- 吴笛
- 吴锦华
- 梁艳
- 胡梅香
- 邱利文
- 郑伟成
- 陈会员
- 马晓波
- 骆文坚
- 黄华宏
- 丁文恩
- 余著成
- 俞友明
- 刘粉粉
- 刘羽成
- 刘菊莲
- 吴涛
- 唐志信
- 唐邦权
- 张俊
- 张冬生
- 张国禹
- 张定军
- 张志翔
- 张海波
- 张荣京
- 文香英
- 望雄英
- 李因刚
- 李恬甜
- 李浩铭
- 李翩翩
- 李赞
- 杜洪业
- 杨兰芳
- 杨怡
-
-
-
胡澳;
艾鑫;
薛卫星;
朱旻;
刘松柏;
艾训儒;
王志鸣
-
-
摘要:
伯乐树为中国Ⅱ级保护植物,为调查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种群资源量,通过对天然伯乐树种群进行调查与统计,在对所有个体进行龄级划分的基础上,对种群结构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分析物种生存状况,探究伯乐树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伯乐树种群发展受限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幼苗、幼树阶段生长环境的限制,因此可采取适当的人为干扰手段来提高幼苗、幼树的存活率,保护幼苗、幼树的生长环境以及对母树的保护是提高伯乐树种群自然更新的关键。
-
-
李浩铭;
何庆海;
余著成;
石从广;
诸葛菲;
王梅芳;
李因刚
-
-
摘要:
2020年6—8月,以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5种不同基质配比对伯乐树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选择出适宜伯乐树容器苗生长的基质。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伯乐树幼苗的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至试验结束时,HS(黄壤∶沙石体积比为9∶1)和HS(黄壤∶沙石体积比为8∶2)处理的幼苗苗高生长量显著高于CK的(P<0.05),叶厚在5个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地径和生物量虽未呈现显著差异,但HS、HS处理的较高。不同时间段,叶片的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处理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整体变化趋势多样。随着HS处理试验的持续,叶片的MDA含量、SOD酶活性在5种基质处理的变化相似,均表现为在处理60 d、90 d时分别显著低于HZ、CK的(P<0.05),表明HS处理较适宜于伯乐树幼苗的生长。综合比较后发现,伯乐树幼苗在饱和持水量为20.7%、非毛管孔隙度为4.17%的HS处理中的生长情况优于其他4种处理。
-
-
向宏恩
-
-
摘要:
位于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境内的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常年山顶白云缭绕而得名,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3%,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关键地区之一,是列入国家15个野生动物拯救工程之一的野生雉类及其自然生境为主的保护区。在这片浩瀚的森林中,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70多种珍奇植物,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黄腹角锥以及红腹锦鸡等50多种珍稀动物。守护好如此庞大、险峻、复杂的山林,心血与汗水的付出是不言而喻的。
-
-
李浩铭;
余著成;
陈卓;
柳新红;
李因刚
-
-
摘要:
以浙江江山种源的伯乐树容器苗为研究材料,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设置4种不同强度的自然光照处理,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伯乐树幼苗的生长与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等生理指标,探讨伯乐树幼苗生长适宜的光照条件.结果 表明:在幼苗生长期中,3种低光照强度处理的苗木高径增长量、生物量均高于100%光照处理,其中,30%光照处理的高径增长量分别为100%光照处理的1.65、1.44倍,总生物量为100%光照处理的2.67倍,两者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幼苗叶片厚度持续增加,在试验后期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比叶质量始终以30%光照处理最低,100%光照处理始终高于其他3个处理.8-10月叶绿素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低光照处理显著高于100%光照处理转变为100%光照处理显著高于低光照处理.100%光照处理下蒸腾速率最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而30%光照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长势最好.因此,伯乐树幼苗生长不耐强光,幼苗夏季需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以30%光照强度为最佳.
-
-
温馨;
陈勇;
陈江林;
邓文平
-
-
摘要:
本研究以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伯乐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地调查,对伯乐树生境特征和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伯乐树分布在该保护区701~953 m的低山区域.群落共有植物17科24属29种.其中乔木7科9属12种,灌木10科15属17种,草本植物很少,物种组成相对简单,多样性较低.坡度和海拔是引起生境差异的重要因素,海拔、坡度以及MgO含量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最大.乔木层的整体关联性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性,负关联种对居多,占总对数的51.5%,正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3.9%,无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5%;群落结构仍然处于不稳定阶段,而伯乐树与细叶青冈、山杜英呈现较好的正关联性,且细叶青冈在群落内重要值较大;而与罗浮栲呈现负关联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对现有伯乐树种群进行保护时,需要结合其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对林分进行全周期的管理,且正向关联的树种对于其幼苗更新有显著的作用.
-
-
梅中海;
张辉;
徐瑞妙;
朱志柳
-
-
摘要:
采用实地踏查法,对浙江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伯乐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从属地保护、种苗培育保护和回归保护3个方面提出了伯乐树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伯乐树分布于该保护区内海拔950~1500m的低山区域,在天然次生阔叶林分布最多;多呈单株散生状态,多为幼树或伐后萌株,为长成型种群.通过3年的种苗培育,将大苗种植至景宁县保护区、国有林场,扩大了伯乐树的种群规模.
-
-
温馨;
陈勇;
陈江林;
邓文平
-
-
摘要:
本研究以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伯乐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地调查,对伯乐树生境特征和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伯乐树分布在该保护区701~953 m的低山区域。群落共有植物17科24属29种。其中乔木7科9属12种,灌木10科15属17种,草本植物很少,物种组成相对简单,多样性较低。坡度和海拔是引起生境差异的重要因素,海拔、坡度以及MgO含量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最大。乔木层的整体关联性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性,负关联种对居多,占总对数的51.5%,正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3.9%,无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5%;群落结构仍然处于不稳定阶段,而伯乐树与细叶青冈、山杜英呈现较好的正关联性,且细叶青冈在群落内重要值较大;而与罗浮栲呈现负关联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对现有伯乐树种群进行保护时,需要结合其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对林分进行全周期的管理,且正向关联的树种对于其幼苗更新有显著的作用。
-
-
刘粉粉;
徐刚标;
李恬甜;
罗常莎
-
-
摘要:
基于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转录组测序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物种转录组中SSR位点的分布特征,利用TP-M13-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with tailed primer M13)方法检测12株无亲缘关系样本SSR引物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8772个SSR位点分布在6732条unigene序列上,SSR位点出现频率和分布密度分别为25.48%和1/4.39 kb。不同重复基元类型中,单核苷酸、2核苷酸和3核苷酸为主要SSR基元类型,SSR数分别占SSR总数的53.72%、29.42%和15.42%。其中,2核苷酸基元类型中,AG/CT基元出现的SSR位点最多,占总数的22.21%;3核苷酸基元类型中,AAG/CTT基元分布的SSR位点最为丰富,ACC/GGT和ATC/ATG次之。120对自主开发的SSR引物中,有68对扩增产物检测到目的片段,其中有49对引物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72.06%;单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2~7,平均单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5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伯乐树SSR位点多态性较高。
-
-
刘粉粉;
徐刚标;
李恬甜;
罗常莎
-
-
摘要:
基于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转录组测序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物种转录组中SSR位点的分布特征,利用TP-M13-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with tailed primer M13)方法检测12株无亲缘关系样本SSR引物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8772个SSR位点分布在6732条unigene序列上,SSR位点出现频率和分布密度分别为25.48%和1/4.39 kb.不同重复基元类型中,单核苷酸、2核苷酸和3核苷酸为主要SSR基元类型,SSR数分别占SSR总数的53.72%、29.42%和15.42%.其中,2核苷酸基元类型中,AG/CT基元出现的SSR位点最多,占总数的22.21%;3核苷酸基元类型中,AAG/CTT基元分布的SSR位点最为丰富,ACC/GGT和ATC/ATG次之.120对自主开发的SSR引物中,有68对扩增产物检测到目的片段,其中有49对引物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72.06%;单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2~7,平均单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5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伯乐树SSR位点多态性较高.
-
-
XIE Dan;
谢丹;
ZHANG Ziliang;
张自亮;
XUN Min;
寻敏;
ZHAO Lina;
赵莉娜;
QIN Haining;
覃海宁;
ZHANG Daigui;
张代贵
- 《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运用样方调查法和每木记账法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伯乐树种群的龄级结构、群落类型、物种组成以及乔木层优势种重要值.同时将高望界伯乐树群落与其他区域的伯乐树群落进行比较,以期为伯乐树野生种群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伯乐树在板冲林道、板冲、水井湾、宋家湾、雄溪五个地方呈龄级分布,在焦坪、稠木冲两个地方仅散布有数株;2)群落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杉木—毛竹林三种类型;3)伴生物种:由51科69属81种组成,主要集中在壳斗科、杉科及禾本科的竹亚科;4)乔木层优势种中甜槠(Castanopsis eyrei)、毛竹(Phyllostach ys edul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重要值较大,优势较为明显.日本柳杉(Cryptomerica japonica)和杉木的相对显著度与相对频度同伯乐树较为接近,抢占了伯乐树的空间生态位.建议适当去除日本柳杉、杉木和毛竹等造林树种及经济树种,为伯乐树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生态位.清除灌木层的速生树种,为伯乐树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