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天文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3263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西安理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第五届中国通信网络运维年会暨安全生产研讨会等;传播时延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雷文太、丁杰伟、卓晓晓等。
传播时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263篇
占比:99.85%
总计:53343篇
传播时延
-研究学者
- 雷文太
- 丁杰伟
- 卓晓晓
- 吴叶舟
- 姚炜民
- 席晓莉
- 杨鸿
- 沈伟
- 瞿逢重
- 蒲玉蓉
- 马东方
- 陶孝锋
- 丁睿
- 付进
- 刘亮
- 刘俊宇
- 刘凯
- 刘刚
- 刘锋
- 刘鸿涛
- 华宇
- 卓裕文
- 卢树颖
- 史晶晶
- 史琰
- 吴季敏
- 吴文昊
- 吴柯维
- 周丽丽
- 周友和
- 周建清
- 孙召
- 孙思博
- 孙玉凤
- 孙红光
- 孙长果
- 张令文
- 张伟
- 张光普
- 张军
- 张博宇
- 张忠男
- 张新宇
- 张林昌
- 张琰
- 张至皓
- 张金生
- 徐敬
- 朱厉洪
- 李云
-
-
龙小丽;
韩筠;
李欣雪
-
-
摘要:
针对传统定位方法在精度与收敛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图谱分解和多信号融合的无线定位算法。通过高斯函数赋值无线信号,依靠Laplacian矩阵与图谱分解算法标记无线信号数据,计算无线信号两相流阻抗值,得到信号的密度与分布情况。同时凭借相位补偿因子修正信号间相位差,设定概率密度函数,得到无线发射台至信道环境的距离,以此获取信号传播时延的方差和均值。通过协方差矩阵修正时延误差,以每一时刻信道环境位置当作展开法的初始值进行递归运算,取平均值当作最终的定位结果。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有着定位精准度高与收敛效率快的优点。
-
-
张建国;
谢鹏;
韩春娜
-
-
摘要:
为了有效指导非地面网络随机接入信号的设计,本文阐述了非地面网络的网络架构、传播时延、差分时延和多普勒频移。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PRACH前导格式、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期和上行定时提前机制3个方面,分析了较大的传播时延和差分时延对5G NR随机接入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5G NR随机接入信号的重新设计可以有效克服非地面网络较大的传播时延和差分时延,加快非地面网络的部署和应用。
-
-
闫志宇;
沈霞;
焦慧颖
-
-
摘要:
通过增强基础地面网络,使之与星载或空载网络融合,可将地面通信网络应用推广到覆盖范围更广的非地面通信网络.分析非地面网络超大传输时延、多普勒效应、小区移动等通信条件对无线通信接口设计的影响,从标准化角度分析同步过程、定时关系、HARQ、波束管理与极化方面的增强解决方案,满足了非地面网络应用需求.
-
-
周奕昕;
赵煜;
谷俊江;
祝海亮
-
-
摘要:
当前5G网络组网结构主要以TDD为主,相对于FDD模式,TDD组网在域同步上有更高的要求.远端干扰是TDD制式固有的网内干扰,随着5G网络的建设发展,远端干扰影响更加凸显,受远端干扰影响,网络接入类、保持类指标,以及用户感知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江苏联通结合现网实际情况,针对远端干扰分别从时域、频域、空域给出防范解决方案,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
-
-
-
葛晓瑜;
沈国华;
黄志球;
邓刘梦;
宛伟健
-
-
摘要:
嵌入式实时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交通、航空、核能等安全关键环境.尽管系统设计可能没有任何缺陷,但由于物理组件的磨损或环境的突变而导致的随机故障在运行时仍可能导致系统发生危险.目前基于失效传播模型的危害分析方法要么仅考虑失效传播时间,要么仅考虑失效概率,缺少综合分析失效传播时间及失效概率对危害分析的影响.时间失效传播图 TFPGs 模型用于建模安全关键系统设计阶段中失效传播过程,该模型包含失效传播时延建模.考虑到失效传播路径的不确定对危害发生的概率影响,提出了一种危害分析方法,用概率-时间失效传播图 P-TFPGs 模型建模失效传播过程,并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分析危害发生时间与发生概率之间关系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案例来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
-
刘锋;
王淑萍;
姜胜明
-
-
摘要:
对于3×3X信道,其理论自由度9/5只能以渐近干扰对齐的方式来实现,这需要无穷资源来逼近,实际中不可能实现.在单天线节点场景中,可以通过时域进行干扰对齐的方案设计.为最小化传输时延,考虑以增加一个额外时隙的代价来实现消息的收发处理.通过合理调度消息的发送时隙,以及匹配选择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传播延迟,实现了3×3X信道的消息传输.通过循环多项式的表示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发送与接收方案,其自由度达到了3/2.并就成功传输消息总数进行对比,结果传输效率优于时分多址方案,进一步推导了该方案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的可行性条件,表明了各个节点排布的范围要求.
-
-
-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负责目前由国家授时中心(NTSC)、上海天文台(SO)、北京天文台(BAO)、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昌时辰站(WTO)和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BIRM)共同组成的我国综合原子时TA(JATC)的归算工作,通过专用长、短波授时台发播我国的标准时间与标准频率信号,并通过本刊向用户提供广泛的授时业务信息。
-
-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负责目前由国家授时中心(NTSC)、上海天文台(SO)、北京天文台(BAO)、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昌时辰站(WTO)和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BIRM)共同组成的我国综合原子时TA(JATC)的归算工作,通过专用长、短波授时台发播我国的标准时间与标准频率信号,并通过本刊向用户提供广泛的授时业务信息。
-
-
-
巴晓辉;
罗士栋
-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是测试和评价导航接收机的重要工具,但其价格昂贵,测试成本较高.本文以GPS信号为例给出了一种卫星导航数字中频信号的产生方法,可用于基带算法和基带芯片的验证.信号产生时考虑了信号功率控制和各种传播时延,可以定制用户轨迹,满足多种测试需求.与常规的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相比,设计灵活,易于修改,大大减小了基带算法与基带芯片的测试成本,同时也便于对新的信号体制进行验证.
-
-
-
-
陈洪卿;
张竹恒;
王素琴;
高玉平;
王丹妮;
张峰云
-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报告会》
| 2001年
-
摘要:
在实施"GPS技术检测量大地电导率"的基金研究项目中,我们采用高精定位定时的GPS技术,取代经典大地坐标测量和飞机搬运原子钟测量时差的方法,可以进行测量参考点的周期判别和发、收传播时延的精确测量、改正,实测地波二次相位因子和场强,反演传播路径上的大地等效电导率.研究我国大地电导率的分布,对授时、导航、通信系统工程以及地磁暴灾害的研究,都有应用价值.
-
-
张良;
Zhang Liang;
吴杰;
Wu Jie;
李青松;
Li Qingsong
-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飞机自动着陆、精细农业和智能导航等应用领域,为了满足低时延、高更新率和高精度位置输出要求,本文采用了基于历元间差分和同步差分定位模型的低时延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定位算法.当同步基站观测数据到达移动站之前,移动站利用历元间差分模型获得相邻历元的位置增量以及位置;当获得滞后的同步基站观测数据时,移动站采用同步RTK定位结果修正当前时刻位置.短基线BDS/GPS五频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低时延RTK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站数据链路传输时延.基站数据传输时延越大,低时延RTK实时定位精度越差.在固定时延条件下,更新率对低时延RTK定位精度影响不明显,更新率从1 Hz到20Hz,地向定位精度稍微降低.在位置更新率为20Hz条件下,当时延为0.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与同步RTK相当;当时延为1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为cm量级.
-
-
张良;
Zhang Liang;
吴杰;
Wu Jie;
李青松;
Li Qingsong
-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飞机自动着陆、精细农业和智能导航等应用领域,为了满足低时延、高更新率和高精度位置输出要求,本文采用了基于历元间差分和同步差分定位模型的低时延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定位算法.当同步基站观测数据到达移动站之前,移动站利用历元间差分模型获得相邻历元的位置增量以及位置;当获得滞后的同步基站观测数据时,移动站采用同步RTK定位结果修正当前时刻位置.短基线BDS/GPS五频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低时延RTK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站数据链路传输时延.基站数据传输时延越大,低时延RTK实时定位精度越差.在固定时延条件下,更新率对低时延RTK定位精度影响不明显,更新率从1 Hz到20Hz,地向定位精度稍微降低.在位置更新率为20Hz条件下,当时延为0.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与同步RTK相当;当时延为1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为cm量级.
-
-
张良;
Zhang Liang;
吴杰;
Wu Jie;
李青松;
Li Qingsong
-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飞机自动着陆、精细农业和智能导航等应用领域,为了满足低时延、高更新率和高精度位置输出要求,本文采用了基于历元间差分和同步差分定位模型的低时延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定位算法.当同步基站观测数据到达移动站之前,移动站利用历元间差分模型获得相邻历元的位置增量以及位置;当获得滞后的同步基站观测数据时,移动站采用同步RTK定位结果修正当前时刻位置.短基线BDS/GPS五频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低时延RTK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站数据链路传输时延.基站数据传输时延越大,低时延RTK实时定位精度越差.在固定时延条件下,更新率对低时延RTK定位精度影响不明显,更新率从1 Hz到20Hz,地向定位精度稍微降低.在位置更新率为20Hz条件下,当时延为0.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与同步RTK相当;当时延为1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为cm量级.
-
-
张良;
Zhang Liang;
吴杰;
Wu Jie;
李青松;
Li Qingsong
-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飞机自动着陆、精细农业和智能导航等应用领域,为了满足低时延、高更新率和高精度位置输出要求,本文采用了基于历元间差分和同步差分定位模型的低时延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定位算法.当同步基站观测数据到达移动站之前,移动站利用历元间差分模型获得相邻历元的位置增量以及位置;当获得滞后的同步基站观测数据时,移动站采用同步RTK定位结果修正当前时刻位置.短基线BDS/GPS五频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低时延RTK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站数据链路传输时延.基站数据传输时延越大,低时延RTK实时定位精度越差.在固定时延条件下,更新率对低时延RTK定位精度影响不明显,更新率从1 Hz到20Hz,地向定位精度稍微降低.在位置更新率为20Hz条件下,当时延为0.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与同步RTK相当;当时延为1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为cm量级.
-
-
张良;
Zhang Liang;
吴杰;
Wu Jie;
李青松;
Li Qingsong
-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飞机自动着陆、精细农业和智能导航等应用领域,为了满足低时延、高更新率和高精度位置输出要求,本文采用了基于历元间差分和同步差分定位模型的低时延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定位算法.当同步基站观测数据到达移动站之前,移动站利用历元间差分模型获得相邻历元的位置增量以及位置;当获得滞后的同步基站观测数据时,移动站采用同步RTK定位结果修正当前时刻位置.短基线BDS/GPS五频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低时延RTK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站数据链路传输时延.基站数据传输时延越大,低时延RTK实时定位精度越差.在固定时延条件下,更新率对低时延RTK定位精度影响不明显,更新率从1 Hz到20Hz,地向定位精度稍微降低.在位置更新率为20Hz条件下,当时延为0.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与同步RTK相当;当时延为15s时,低时延RTK定位精度为cm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