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疾病
鼻腔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6037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全科护理、吉林医学、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全国头颈部病理读片研讨会暨2010全国疑难病例病理学术交流会等;鼻腔疾病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罗静、陈庆、等等。
鼻腔疾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037篇
占比:99.57%
总计:36194篇
鼻腔疾病
-研究学者
- 罗静
- 陈庆
- 等
- 何中美
- 刘红刚
- 卢育华
- 吴艳秋
- 周卫东
- 喻敏
- 张锋
- 李俊萍
- 李娅
- 李源
- 李玲珑
- 杨志联
- 毛得宏
- 熊敏
- 熊明辉
- 王东
- 甘世巧
- 申花淑
- 贾梅
- 陈意欣
- 鲁才红
- 黄晓莉
- 丁有红
- 丛美炎
- 乌维秋
- 仇荣星
- 余买菊
- 余文兴
- 余洪猛
- 倪良华
- 傅翼
- 兰晓曦
- 冉文婧
- 冯小英
- 刁占林
- 刘为纲
- 刘勤英
- 刘及
- 刘建华
- 刘忠运
- 刘晓华
- 刘欣梅
- 刘江峰
- 刘荣志
- 刘菊花
- 刘萍
- 卓木改
-
-
-
-
熊洪斌;
杨茜;
石润杰
-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鼻腔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7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都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后鼻腔没有出现出血和干燥情况,病情没有复发.结论 在鼻腔疾病治疗中,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治疗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
-
徐前容;
苟国兰;
王晓兰;
王晓光;
马祖霞;
殷瑜霞
-
-
摘要:
目的 观察双鼻腔填塞术后应用改良口腔通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0例鼻腔疾病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11例和对照组109例,两组双鼻腔填塞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辅以自主设计并制作改良口腔通气管协助呼吸.术后1周,采用主观感觉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口腔干燥、下颌酸痛、胸闷和耳闷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共7个成分);术前和术后1周,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术后1周,两组下颌酸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口腔干燥、胸闷、耳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观察组PSQI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口腔通气管能减轻双鼻腔填塞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并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
-
郭艳;
李娅;
李腾
-
-
摘要: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腔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鼻腔疾病患者60例,给予鼻内镜下射频治疗,评价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17例鼻出血患者治疗有效16例,有效率94.1%,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有效17例,有效率94.4%,15例肥厚性鼻炎患者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93.3%,10例鼻腔粘连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结论:针对鼻腔疾病患者,鼻内镜下射频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胡丽雁
-
-
摘要:
目的:观察对鼻腔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鼻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自我感觉疼痛情况,睡眠质量,及住院满意度.结果:HTK观察组患者自我感觉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腔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降低病人术后疼痛度,提高睡眠质量及住院满意度,可推广.
-
-
-
冉文婧;
李娅
-
-
摘要:
目的:调查并分析重庆市城市居民鼻腔健康状况。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以及其他非鼻部原因来该院就诊的1445例18岁至55岁重庆市城市居民进行鼻腔健康检查。结果受检居民中鼻腔疾病患病率为12.25%,其中慢性鼻炎患病率占首位[6.71%(97/1445)],其次是变应性鼻炎[3.11%(45/1445)]。在慢性鼻炎中,男性患病率(7.8%)高于女性(5.0%),而变应性鼻炎中,女性患病率(4.8%)高于男性(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城市居民鼻部疾病中以慢性鼻炎为主,鼻腔健康状况还需进一步改善。%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nasal condition in urban areas of Chongqing .Methods A total of 1 445 cases aged 18 to 55 years old who were urban inhabita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nasal inspection of the subjects had been conducted in the hospital for tak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or other non‐nasal diseases inspection from 2013 to 2015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e nasal disease was 12 .25% .The highest prevalence rate of the nasal disease was the chronic rhinitis [6 .71%(97/1 445)] ,and the rate of allergic rhinitis[3 .11% (45/1 445)] was the second highest one .And the rate of ma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itis (7 .8%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patients (5 .0% )(P<0 .05) ,while the rate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4 .8%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patients (2 .0% ) (P<0 .05) .Conclusion The chronic rhinitis is mainly expressed in Chongqing urban inhabitants with nasal diseases ,and nasal condition should still be im‐proved .
-
-
胡彬雅
-
-
摘要:
不少宝宝反复挠耳朵,父母们看在眼里却不知何故。等到出现发热、呕吐、耳道流脓等症状,到医院一查才知道是中耳炎惹的祸。中耳炎重在尽早治疗和预防复发,一旦病情延误,会遗留许多后遗症,千万不能轻视哦。
-
-
-
-
-
李光淳;
李光宁;
许春善;
权锺钰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人们在打喷嚏前1秒左右时有扭头或捂鼻现象,这一现象告诉将要打喷嚏的感知点来自于鼻腔的某一点,认为打喷嚏可分为激发期、喷嚏期、喷嚏后期,本文仅对喷嚏的激发期中的激发点(或称喷嚏启动点)位置做了调查.每一患者喷嚏的激发点位置有所不同,对喷嚏激发点的了解可对鼻腔定量定向注入给药具有比较准确的靶位指向意义和提供鼻内定向给药依据.rn 方法:①病例选择:2014/9/6~2014/12/15日期间一周之内复诊2次以上者23例,其中女性15例、男性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8岁,23例均以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诉症状。②调查方法:分为首诊调查和复诊调查加以确认,被调查者用手指指出鼻腔内打喷嚏激发点相对应的外鼻部标记点,并在外鼻正、侧位图片上由被调查者做出标记(图1).③问诊时必须要问激发点位置是否在鼻腔的中、后部?④喷嚏激发时的感觉以痒感、刺感和不适感做记录。rn 结果:23例喷嚏激发点位置相对应的点均指向了鼻腔前部(图2),否认中、后部。其中3例首诊、复诊均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其余20例首诊时不能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通过留意体验喷嚏后复诊时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9例两侧鼻腔均有激发点,14例激发点位置指向单侧鼻腔。根据喷嚏激发点位置所在鼻腔部位以最小剂量尽最少次数给药,取得了良好的喷嚏控制效果。rn 结论:根据综合打喷嚏激发点所指认位置的特点,认为:喷嚏激发点分布于筛前神经分布区内,激发点可在单侧或双侧鼻腔前部出现,激发点在喷嚏反射过程中可起到感知刺激启动喷嚏的作用。还观察到:在某种非药物因素的影响下喷嚏偶尔会在启动阶段里自动终止现象。因此喷嚏的激发点是一个关键节点。
-
-
李光淳;
李光宁;
许春善;
权锺钰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人们在打喷嚏前1秒左右时有扭头或捂鼻现象,这一现象告诉将要打喷嚏的感知点来自于鼻腔的某一点,认为打喷嚏可分为激发期、喷嚏期、喷嚏后期,本文仅对喷嚏的激发期中的激发点(或称喷嚏启动点)位置做了调查.每一患者喷嚏的激发点位置有所不同,对喷嚏激发点的了解可对鼻腔定量定向注入给药具有比较准确的靶位指向意义和提供鼻内定向给药依据.rn 方法:①病例选择:2014/9/6~2014/12/15日期间一周之内复诊2次以上者23例,其中女性15例、男性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8岁,23例均以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诉症状。②调查方法:分为首诊调查和复诊调查加以确认,被调查者用手指指出鼻腔内打喷嚏激发点相对应的外鼻部标记点,并在外鼻正、侧位图片上由被调查者做出标记(图1).③问诊时必须要问激发点位置是否在鼻腔的中、后部?④喷嚏激发时的感觉以痒感、刺感和不适感做记录。rn 结果:23例喷嚏激发点位置相对应的点均指向了鼻腔前部(图2),否认中、后部。其中3例首诊、复诊均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其余20例首诊时不能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通过留意体验喷嚏后复诊时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9例两侧鼻腔均有激发点,14例激发点位置指向单侧鼻腔。根据喷嚏激发点位置所在鼻腔部位以最小剂量尽最少次数给药,取得了良好的喷嚏控制效果。rn 结论:根据综合打喷嚏激发点所指认位置的特点,认为:喷嚏激发点分布于筛前神经分布区内,激发点可在单侧或双侧鼻腔前部出现,激发点在喷嚏反射过程中可起到感知刺激启动喷嚏的作用。还观察到:在某种非药物因素的影响下喷嚏偶尔会在启动阶段里自动终止现象。因此喷嚏的激发点是一个关键节点。
-
-
李光淳;
李光宁;
许春善;
权锺钰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人们在打喷嚏前1秒左右时有扭头或捂鼻现象,这一现象告诉将要打喷嚏的感知点来自于鼻腔的某一点,认为打喷嚏可分为激发期、喷嚏期、喷嚏后期,本文仅对喷嚏的激发期中的激发点(或称喷嚏启动点)位置做了调查.每一患者喷嚏的激发点位置有所不同,对喷嚏激发点的了解可对鼻腔定量定向注入给药具有比较准确的靶位指向意义和提供鼻内定向给药依据.rn 方法:①病例选择:2014/9/6~2014/12/15日期间一周之内复诊2次以上者23例,其中女性15例、男性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8岁,23例均以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诉症状。②调查方法:分为首诊调查和复诊调查加以确认,被调查者用手指指出鼻腔内打喷嚏激发点相对应的外鼻部标记点,并在外鼻正、侧位图片上由被调查者做出标记(图1).③问诊时必须要问激发点位置是否在鼻腔的中、后部?④喷嚏激发时的感觉以痒感、刺感和不适感做记录。rn 结果:23例喷嚏激发点位置相对应的点均指向了鼻腔前部(图2),否认中、后部。其中3例首诊、复诊均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其余20例首诊时不能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通过留意体验喷嚏后复诊时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9例两侧鼻腔均有激发点,14例激发点位置指向单侧鼻腔。根据喷嚏激发点位置所在鼻腔部位以最小剂量尽最少次数给药,取得了良好的喷嚏控制效果。rn 结论:根据综合打喷嚏激发点所指认位置的特点,认为:喷嚏激发点分布于筛前神经分布区内,激发点可在单侧或双侧鼻腔前部出现,激发点在喷嚏反射过程中可起到感知刺激启动喷嚏的作用。还观察到:在某种非药物因素的影响下喷嚏偶尔会在启动阶段里自动终止现象。因此喷嚏的激发点是一个关键节点。
-
-
李光淳;
李光宁;
许春善;
权锺钰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人们在打喷嚏前1秒左右时有扭头或捂鼻现象,这一现象告诉将要打喷嚏的感知点来自于鼻腔的某一点,认为打喷嚏可分为激发期、喷嚏期、喷嚏后期,本文仅对喷嚏的激发期中的激发点(或称喷嚏启动点)位置做了调查.每一患者喷嚏的激发点位置有所不同,对喷嚏激发点的了解可对鼻腔定量定向注入给药具有比较准确的靶位指向意义和提供鼻内定向给药依据.rn 方法:①病例选择:2014/9/6~2014/12/15日期间一周之内复诊2次以上者23例,其中女性15例、男性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8岁,23例均以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诉症状。②调查方法:分为首诊调查和复诊调查加以确认,被调查者用手指指出鼻腔内打喷嚏激发点相对应的外鼻部标记点,并在外鼻正、侧位图片上由被调查者做出标记(图1).③问诊时必须要问激发点位置是否在鼻腔的中、后部?④喷嚏激发时的感觉以痒感、刺感和不适感做记录。rn 结果:23例喷嚏激发点位置相对应的点均指向了鼻腔前部(图2),否认中、后部。其中3例首诊、复诊均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其余20例首诊时不能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通过留意体验喷嚏后复诊时可明确指出激发点位置。9例两侧鼻腔均有激发点,14例激发点位置指向单侧鼻腔。根据喷嚏激发点位置所在鼻腔部位以最小剂量尽最少次数给药,取得了良好的喷嚏控制效果。rn 结论:根据综合打喷嚏激发点所指认位置的特点,认为:喷嚏激发点分布于筛前神经分布区内,激发点可在单侧或双侧鼻腔前部出现,激发点在喷嚏反射过程中可起到感知刺激启动喷嚏的作用。还观察到:在某种非药物因素的影响下喷嚏偶尔会在启动阶段里自动终止现象。因此喷嚏的激发点是一个关键节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