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黑土区

黑土区

黑土区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39049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全国第六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东北三省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黑土区的相关文献由96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兴义、付强、魏永霞等。

黑土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1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9049 占比:98.87%

总计:39494篇

黑土区—发文趋势图

黑土区

-研究学者

  • 张兴义
  • 付强
  • 魏永霞
  • 刘绪军
  • 任宪平
  • 刘慧
  • 张瑜
  • 景国臣
  • 李浩
  • 刘继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佳蕊; 方胜志; 张玉玲; 安晶; 虞娜; 邹洪涛
    • 摘要: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自然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矿化氮含量、氮净矿化速率和氮净矿化率,探讨土壤供氮能力及其特点,揭示土壤氮素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自然荒地(0 a,为对照土壤,原始自然草甸植被)和不同开垦年限(12、35、62和85 a)的稻田(地形、种植制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大致相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淹水密闭-间歇淋洗培养方法,研究黑土自然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特征。【结果】在培养初期(约1个月),各年限土壤累积矿化氮量迅速增加,之后呈缓慢增加趋势;在淹水培养结束(297 d)时,土壤累积矿化氮量为212.43—388.11 mg·kg^(-1),各开垦年限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大小顺序为0、12、35、85和62 a。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可用混合模型(Special模型)很好地进行描述,并可将土壤有机氮库分为增量氮库和其他组分氮库,与对照土壤(0 a)相比,各年限稻田土壤增量氮库的氮矿化势(NF)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开垦12 a与开垦35、62和85 a稻田土壤的NF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开垦12和35 a稻田土壤的NF显著高于开垦62和85 a稻田土壤(P0.05);开垦12和35 a稻田土壤其他组分氮库的矿化速率常数(k0)无显著变化(P>0.05),但开垦62和85 a稻田土壤的k0则显著下降(P<0.05)。各年限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在培养4 d时为最大,之后逐渐下降,在淹水培养结束(297 d)时,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大小顺序与其累积矿化氮量的大小顺序相一致;各年限土壤氮净矿化率在淹水培养初期较高,之后缓慢增加,在培养结束(297 d)时,土壤氮净矿化率为78.60—101.82 mg·g^(-1),各开垦年限土壤氮净矿化率的大小顺序为0 a、35 a、12 a、85和62 a;土壤全氮和C/N是影响土壤矿化氮量和氮净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P<0.05)。土壤初始矿质氮与NF之和可用来表征当季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大小,与对照土壤(0 a)相比,各年限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显著下降(P<0.05),开垦12和35 a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显著高于开垦62和85 a的稻田土壤(P<0.05)。【结论】黑土自然荒地开垦种稻85 a间,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均有所下降,种稻大于35 a时下降显著,因此在稻田土壤地力培育中应注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 牟廷森; 沈海鸥; 贺云锋; 李春丽; 郭聃; 刘殿民
    • 摘要: [目的]分析黑土区不同垄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调控效果,为该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在5°和10°坡耕地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强度为50,100 mm/h,垄作方式包括:横坡垄作、垄向区田、顺垄+底部横垄和横垄+排水沟,对照处理为传统顺坡垄作。[结果]试验条件下,与顺坡垄作处理相比,横坡垄作、垄向区田、顺垄+底部横垄和横垄+排水沟处理均可有效调节径流、降低土壤侵蚀量,但不同垄作方式对径流和侵蚀的调控效果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在5°坡耕地,横坡垄作方式对径流和侵蚀的调控效果最佳,产流率和土壤侵蚀速率分别稳定在15.0 mm/h和0.2 kg/(m^(2)·h)以下。在50,100 mm/h降雨强度下,与顺坡垄作处理相比,其径流量分别降低92.3%和83.9%,土壤侵蚀量分别降低96.8%和94.6%;而垄向区田方式对径流和侵蚀的调控效果略大于顺垄+底部横垄处理。在10°坡耕地,横坡垄作方式在降雨前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作用,但在降雨后期垄体易损坏,造成土壤侵蚀量剧增;横垄+排水沟方式在降雨前期能够蓄水保土,在降雨后期能够较好地进行排水。[结论]在坡度平缓的坡耕地,应该优选横坡垄作和垄向区田方式;在坡度较大的坡耕地,应该优选横垄+排水沟方式。因此,建议根据地形坡度和降雨特征筛选适宜的垄作方式。
    • 李合昌; 季晓慧; 史绍林; 崔琳
    • 摘要: 黑土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该区农业生产。本文对黑土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类型作了简要概述,系统总结了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并指出人工植被复合经营模式在未来治理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后该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李钰婉; 崔杨; 王烁
    • 摘要: 为研究等高种植模式的保水能力,本文选择黑龙江省友谊县某坡耕地作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高程和土壤体积含水率,通过与传统直垄种植在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对黑土区开展等高种植技术的保水能力进行多角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等高种植模式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 李金凤; 刘宝林; 郑紫郡; 路晓慧; 杭璐; 刘思序; 罗馨雨; 尹方圆
    • 摘要: 以吉林省黑土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随机布点的方法采集26个土壤样品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分析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Cu、Mn、As、Zn、Cr、Ni、Pb这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吉林省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其中Pb的含量最高,高于背景值6.44倍。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As、Cu、Pb、Cr、Zn、Ni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1.103、0.369、0.282、0.301、0.278、1.725,说明研究区土壤主要受到Ni和As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298,表明研究区土壤总体达到轻度污染的程度。Ni的超标样点共20个,超标率达76.9%;As的超标样点2个,超标率为7.7%;Pb的超标样点只有1个,超标率为3.8%,其余元素均未超标。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中Pb达到了显著污染的程度,Ni、Cr、Cu、As为中度污染,Fe、Mn、Zn为轻微污染程度,并未造成污染。
    • 宋爽; 范昊明; 牛天一
    • 摘要: 侵蚀沟形态特征是了解沟蚀发生、发育的关键性因素,探究不同季节侵蚀沟形态参数变化特征对深入理解侵蚀沟的侵蚀过程和侵蚀沟的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小流域内的3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探究季节变化下侵蚀沟长度、面积、体积等形态参数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侵蚀沟横断面形态由沟头到沟尾均呈现出由“V”形向“U”形转变;(2)侵蚀沟在降雨期由沟头前进和沟尾后退所引起的长度增加量大于融雪期由沟头前进所引起的长度增加量;(3)侵蚀沟面积在降雨期的增加量大于融雪期,但不同时期侵蚀沟面积变化位置不同,降雨期侵蚀沟面积增加主要是由长度变化和沟头周围发生大规模崩塌引起的,而融雪期则是由长度变化和沟岸扩张引起侵蚀沟面积增加;(4)侵蚀沟体积在降雨期变化量大于融雪期,这与侵蚀沟长度、面积和径流的剪切能力有关,降雨径流的下切侵蚀能力大于融雪径流。研究结果可为侵蚀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邹文秀; 韩晓增; 张谦; 崔贵军; 才卓伟; 孙义春; 刘月辉; 张乃文; 甘佳伟; 陆欣春; 陈旭; 严君
    • 摘要: 为全面掌握松嫩平原中东部黑土带上大豆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十四五”期间技术需求,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海伦综合试验站分布在区域内的巴彦县、绥棱县、海伦市、北安市和嫩江县5个服务区开展问卷调查。文中以包括松嫩平原中东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98名农户、56个合作社和41名基层农技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综合评价分析,全面地掌握了服务区内大豆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区域内大豆生产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区域内“十四五”期间技术研发、试验示范、集成推广提供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内大豆产业发展,助力大豆产业振兴。
    • 刘殿民; 沈海鸥; 武佳龙; 栾凤娇; 牟廷森; 王岩生
    • 摘要: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垄侧少耕措施对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在5°和7°坡面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强度为75,100 mm/h,横垄处理方式包括全松(土壤容重均为1.00 g/cm^(3))、上松下实(土壤容重分别为1.00,1.20 g/cm^(3))、上实下松(土壤容重分别为1.20,1.00 g/cm^(3))及全实(土壤容重均为1.20 g/cm^(3))4种。结果表明:垄侧少耕措施有助于延缓横垄溢流时间,具有明显的调控土壤侵蚀作用。土壤侵蚀量大小总体表现为全松>上松下实>全实>上实下松。除75 mm/h降雨强度下的5°坡面外,与全松处理相比,上实下松和全实处理的径流量分别减少16.1%~19.4%和6.6%~11.4%,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25.0%~52.5%和17.9%~31.6%,且上实下松和全实处理的径流率和土壤侵蚀速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可见,垄侧少耕措施在调控总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同时,也具有较好地调控径流侵蚀过程的作用。因此,建议根据黑土区坡耕地具体降雨特征和地形坡度等因素科学选用垄侧少耕措施。
    • 宁静; 周杰; 周芳琪
    • 摘要: 黑土区的土壤侵蚀风险评价有助于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探究典型黑土区宾县土壤侵蚀风险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变权理论和物元理论,建立土壤侵蚀风险性评价的变权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各评价因子对各侵蚀风险等级的隶属度及综合隶属度并进行单值化处理,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宾县土壤侵蚀综合风险值较高,其中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剧烈侵蚀风险等级的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4.82%、24.30%、31.76%、18.00%、11.13%,主要受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的影响。(2)宾县土壤侵蚀综合风险空间分布跟经济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趋势相反,经济开发强度大的乡镇土壤侵蚀风险较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研究显示,宾县土壤侵蚀综合风险主要受到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的影响,空间分布与经济开发强度结果基本一致。所以,应该在土壤侵蚀风险高的地方加大植被的种植,并减少对坡耕地的利用,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该研究结果能为黑土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坤哥
    • 摘要: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黑土地都是你的故乡,黑土地都是你的拥有。在第32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黑土地保护法》表决通过,8月1日起施行。“一两黑土二两油”,200~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度的黑土层,否则哪来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美誉呢?足见其珍贵。全世界有4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平原、密西西比平原、潘帕斯草原和我们的东北平原。黑土地能被国家层面立法保护,也就我们中国了,顺便说一句,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