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新城疫
鸽新城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164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畜牧兽医杂志、畜禽业、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2016第四届中国肉鸽学术交流会等;鸽新城疫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步、范建华、贺奋义等。
鸽新城疫
-研究学者
- 徐步
- 范建华
- 贺奋义
- 郭慧琳
- 易忠
- 杨明
- 陈伯祥
- 丁原春
- 丁树荣
- 仇明生
- 任涛
- 余双祥
- 刘华栋
- 刘华雷
- 刘学贤
- 刘思伽
- 卜仕金
- 卜柱
- 向斌
- 吴传星
- 唐娟
- 崔保安
- 常亮
- 张云现
- 张姝
- 张波
- 张淼
- 徐成刚
- 戴鼎震
- 李婷婷
- 武毅
- 涂宜强
- 潘玲
- 王彩先
- 王玮
- 符子华
- 简永利
- 胡尔玛西
- 蒋加进
- 贺泂杰
- 赵从民
- 赵宝华
- 邹永新
- 金璐娟
- 钱晶
- 陆冰洋
- 陈仲铭
- 韦天超
- Bu Shijin
- Fan Jianhua
-
-
任金莲;
袁庆力;
刘宏梽;
喻常浪;
向斌;
廖明;
徐成刚;
任涛
-
-
摘要:
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引起流行于鸽群,能够引起鸽群严重发病死亡的重要病毒性疾病,该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常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对鸽业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破坏力。目前除了生物安全及鸽群保健,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鸽新城疫的关键措施,进行定期抗体监测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鸽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及在鸽子专用新城疫疫苗尚未面世的背景下,阐述了利用现有鸡新城疫疫苗对鸽实施免疫接种后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鸽新城疫的防控和监测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
-
蔡琳琳;
梁健鹏;
向斌;
徐成刚;
任涛
-
-
摘要: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鸽副黏病毒Ⅰ型(Pigeon Paramyxovirus,PPMV-1)引起的急性、烈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导致肠炎和下痢等消化道症状及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1].与典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不同的是PPMV-1适应宿主往往局限于鸽和野鸟,对鸽场养殖,赛鸽活动造成严重的生物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害.
-
-
-
-
王占新;
鲁俊鹏;
覃健萍
-
-
摘要: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诱发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鸽群表现为死淘异常增大、头颈扭曲、口腔中有大量粘液流出,并伴有黄绿色水便,由于疾病发生后病毒可在鸽群中长期存在,会持续影响鸽群健康,因此可对养鸽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现场防控压力不容小觑。
-
-
杨涛;
李守刚;
方桂明
-
-
摘要: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养鸽业有较大危害[1].该区一鸽场在2017年下半年发病,蛋鸽死亡率明显上升,经综合诊断确定为新城疫感染所致,另外存在饲料黄曲霉毒素B1超标及肠道细菌感染的问题,采取紧急免疫以及隔离治疗等应对措施后,发病和死亡率降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
-
李婷婷;
刘华栋;
陆冰洋;
唐娟;
王彩先;
丁树荣;
詹丽娥
-
-
摘要:
鸽新城疫又称鸽I型副粘病毒病或鸽瘟,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养鸽业危害巨大.利用RT-PCR快速诊断法和抗体检测等综合诊断,确诊山西省忻州市某赛鸽公棚感染鸽I型副粘病毒,全棚赛鸽采取紧急免疫、隔离治疗等治疗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鸽群基本痊愈.
-
-
葛东红;
房玉红
-
-
摘要:
近年来,鸽新城疫的流行表现出新特点,已免疫新城疫疫苗的鸽群仍时有新城疫病例的发生,疫苗紧急免疫效果不佳等,为此制订鸽新城疫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的免疫程序,并在试验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鸽新城疫的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
-
吴星星
-
-
摘要:
为查找引起新疆某养鸽场鸽群突然发病大量死亡病原,控制疫情蔓延.通过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观察,然后采集病死鸽子肝脏、 肺脏、 喉头和气管等脏器组织,提取RNA,分别对其进行禽流感荧光RT-PCR检测和新城疫RT-PCR检测.诊断出该鸽场疫情由鸽新城疫病毒感染引起.建议预防控制好鸽场新城疫的发生,除日常免疫接种外,全面做好鸽场生物安全防护及研制鸽新城疫专用疫苗更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
-
任芳;
金映红;
易忠;
魏玉荣;
魏婕;
苗书魁;
夏俊;
王杰;
米晓云
-
-
摘要:
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PPMV-I)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流行期长,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了养鸽业的发展.就鸽I型副粘病毒的病毒结构、分类地位2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且分析了鸽新城疫疾病的危害与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
-
-
-
-
余双祥;
张君
- 《2016第四届中国肉鸽学术交流会》
-
摘要:
鸽新城疫(PND俗称“鸽瘟”,学名鸽禽Ⅰ型副粘病毒(PPMV-1)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了制定该病的综合性防制技术措施,需要研究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流行规律。重点是研究该病发生的原因,发病鸽的年龄、性别和季节性。为了有效防制鸽新城疫,平时要做好预防应激措施。最好不从外地外场引入鸽群,如果必须从外地或外场引入,引入后先经隔离饲养,不要混群。此外,接种疫苗的前一天及接种后3天内,也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和中草药制剂“抗囊疫”等防应激药物。定期免疫接种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利用现代的免疫监测技术,制定一个适合自己鸽场的免疫程序。
-
-
潘超;
黄春艳;
黄小芳;
农凯婷;
刘辉;
农海连;
韦天超
- 《2016第四届中国肉鸽学术交流会》
-
摘要:
鸽新城疫,也称鸽瘟或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危害较大[1-2].鸽Ⅰ型副粘病毒能够引起各种日龄鸽子发病,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乳鸽敏感性最高,病死率高达50%~100%[3].2015年1月,广西南宁市江西镇某农户送检一批疑似患有新城疫的鸽子,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新城疫.对鸽群采取紧急接种LaSota疫苗,并加强生物安全性措施,改善饲养管理,40天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种鸽群完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