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69115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国际胃食管反流学术论坛等;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彭丽华、杨云生、王潇潇等。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9115 占比:99.98%

总计:469209篇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发文趋势图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研究学者

  • 彭丽华
  • 杨云生
  • 王潇潇
  • 艾洁
  • 马欣
  • 徐晓雯
  • 王丹
  • 任辉
  • 姜柳琴
  • 张玲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静; 陶娜
    • 摘要: 目的比较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与非RGERD患者的食管外症状及食管动力情况。方法将80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组RGERD组和非RGERD组,两组患者完成症状评分(GERD-Q)、食管外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结果RGERD组的GERD-Q评分及食管外症状评分显著性高于非RGERD组;RGERD组中UES静息压、LES静息压及平均DCI显著性低于非RGERD组,且存在食管动力障碍的患者显著性多于非RGERD组。结论RGERD患者症状严重、食管外症状伴发率高,LES静息压力低,常伴有食管动力障碍。
    • 古岳; 雷鸽; 范筱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150例(病例组),对照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其中糜烂性食管炎(EE)组3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118例,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收集纳入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比较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检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及评估价值。结果三组收缩前沿速度(CFA)、远端收缩积分(DIC)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CFA、DI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E组CFA、DIC低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组、NERD组、对照组pH<4次数/次、最长反流时间指标中上、下电极参数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E组各指标参数均明显高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E组+NERD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联合检测法(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诊断试验评估,灵敏度=83.58%、特异度=90.36%,准确率=87.33%,kappa值=0.743。结论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优于单用传统DH-Meester积分法分析24小时PH-DeM,且一定程度上辅助性的提高了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的准确性,为非典型症状GERD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贺福利; 戴渝卓; 李钊颖; 粟日; 曹聪; 王姣菊; 戴燎元; 侯木舟; 汪政
    • 摘要: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技术(HRM)作为检测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EMD)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随着患病率的上升,HRM图像的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加之EMD的诊断流程较为复杂,临床上EMD误诊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提高EMD诊断的准确性,希望搭建一个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系统帮助医生对HRM图像进行自动分析。由于食管收缩活力的异常是诊断EMD的重要依据,该文提出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PoS-ClasNet)以完成对HRM图像的食管收缩活力分类任务,为今后机器代替人工诊断EMD奠定基础。PoS-ClasNet作为一个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CNN)由PoSNet和S-ClasNet构成。前者用于HRM图像中吞咽框的检测和提取任务,后者根据食管吞咽特征鉴别收缩活力类型。实验使用了4000幅专家标记的HRM图像,用于训练、验证和测试的图像分别占比为70%,20%和10%。在测试集上,食管收缩活力分类器PoS-ClasNet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3.25%,精度和召回率分别为93.39%和93.60%。结果表明PoS-ClasNet能较好地适应HRM图像数据的特性,在智能诊断食管收缩活力的任务中表现出了不俗的准确性和稳健性。将它应用在临床上辅助医生诊疗,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 廖思宇; 刘咪咪; 周婧; 郝嘉敏; 程奕尊; 吴燕娉; 高雪芬; 程妍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里昂共识诊断标准下的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食管动力及反流特征,并探讨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NBI)及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PSPW)指数对反流高敏感(RH)与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以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通过胃镜检查、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24 h-pH阻抗监测,共纳入患者132例,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24例,RH组24例,FH组84例。对食管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反流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食管近端MNBI、远端MNBI及PSPW指数对RH与FH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NERD组食管下括约肌(LES)平均静息压、LES残余压及完整松弛压力(IRP)均低于RH、FH组(P0.05)。单独应用近端MNBI、远端MNBI及PSPW指数诊断RH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480、0.810、0.682;灵敏度分别为87.5%、100%、91.7%;特异度分别为26.2%、66.7%、51.2%。结论NERD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食管动力学异常,主要表现为LES松弛,这进一步加重了病理性酸反流,而RH、FH患者主要以生理性或非酸反流为主。在内镜阴性烧心患者中,食管远端MNBI值可提高RH的临床诊断率,有助于RH与FH的鉴别。
    • 赵爽; 胡宵月; 王玉珍; 白云; 于亭亭; 彭纪云; 郑吉敏
    • 摘要: 目的不同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和24h食管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tuminal impedante-pH,24hMII-pH),通过比较其食管动力学特征及反流特点,探讨GERD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GERD患者60例,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tGERD组)、非典型症状组(aGERD组)和食管外症状组(eGERD组),收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HRM、24hMII-pH相关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方法、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GERD组、aGERD组和eGERD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7.04,P=0.03)。三组患者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UESP)低压占比分别为7.4%、14.3%、41.7%,差异有显著性(χ^(2)=6.177,P=0.041)。三组间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sidual pressure,UESRP)、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无效食管动力(ineffective esophageal motility,IEM)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GERD组、aGERD组和eGERD组患者弱酸和非酸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427,P=0.04)。三组间气体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7.518,P=0.023)。三组近端反流次数、近端弱酸和非酸反流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外症状为主的GERD患者LES和UES屏障功能受损更严重,反流物更易突破其屏障反流至咽喉、气道等部位;弱酸和非酸反流可能在食管外症状为主的GERD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食管外症状为主患者近端食管黏膜完整性受损更严重;与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患者相比,食管外症状为主患者食团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其到达食管外的可能。
    • 黎鑫; 艾克拜尔·艾力;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王志; 蒋媛; 伊比提哈尔·买买提艾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 摘要: 背景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的检查方法,提高术前的检出率,对于制订合理的手术方式并且避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代谢综合征合并胃食管反流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根据术中所见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组(复杂组,17例)和代谢综合征未合并食管裂孔疝组(单纯组,38例)。入院后完善胃镜检查、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测酸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采用Gerd Q评分量表进行测评。绘制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复杂组胃镜诊断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率、测压食管裂孔疝直径、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Gerd Q评分均高于单纯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LESP)、Demeester评分均低于单纯组(P0.7,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胃镜检查、LESP、Demeester评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Gerd Q评分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苑彩云; 殷梦婕; 刘加宁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D)患者临床特点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食管动力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NO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HRM,检测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食管上括约肌(UES)残余压、4s完整松弛压(4s IRP)、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L)、远端收缩积分(DCI)等指标,观察食管体部蠕动收缩功能,包括收缩力度、模式。结果:60例NOD患者中25例功能性吞咽困难(41.66%)、22例贲门失弛缓症(36.66%)、13例胃食管反流(21.66%);其中44例食管体部蠕动异常(73.33%),包括22例蠕动缺失、17例低幅蠕动、2例远端食管痉挛、3例其他测压异常;25例功能性吞咽困难中16例LES松弛不完全或不松弛(64.00%),2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20例LES松弛不完全(90.90%);贲门失弛缓症组LESP、UES残余压高于功能性吞咽困难组、胃食管反流病(GERD)组,功能性吞咽困难组LESP高于GERD组,UES残余压低于GERD组(P<0.05);贲门失弛缓症组4s IRP、DL、DCI均高于功能性吞咽困难组、GERD组,功能性吞咽困难组DL、DCI高于GERD组,4s IRP低于GERD组(P<0.05)。结论:NOD患者主要病因为功能性吞咽困难,其次是贲门失弛缓症,病理、生理机制为食管蠕动收缩功能障碍、LES松弛不完全,HRM可用于诊断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行NOD诊断并分类,利于评估预期疗效。
    • 张申; 钱骏
    • 摘要: 随着临床对滑动性食管裂孔疝(SHH)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技术的发展,SHH的检出率逐步增加。上消化道造影、CT及内镜检查作为传统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新兴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检查使精细化探究SHH成为可能。本文结合SHH的临床诊断进展,总结SHH的诊断方法并探讨其优劣,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顾韵
    • 摘要: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例临床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和22例正常人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患病组UES静息压平均值、UES残余压平均值、LES静息压平均值、LES残余压平均值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较正常人有差异,食管动力障碍,清除胃内反流物的能力下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有效辅助方法.
    • 杨莉丽; 邓兴明; 张燕燕; 邹兵; 王俊萍
    • 摘要: 目的: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食管动力学状态及反流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RGERD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非难治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监测并比较两组食管动力学参数[食管上端括约肌(UES)压力、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压力、LES长度、远端收缩积分(DCI)、收缩前沿速度(CFV)、胃食管连接处收缩积分(EGJ-CI)].采用24 h食管pH-阻抗监测(24 h MⅡ-pH)监测并比较两组反流指标.结果:病例组UES压力与LES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体反流及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R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状态以UES压力及LES压力明显降低为主,反流特点以弱酸、非酸、气体及气液混合反流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