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隔离

非隔离

非隔离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9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1850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文教资料、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全国照明LED驱动与电源技术研讨会等;非隔离的相关文献由1980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华锋、林国庆、马海啸等。

非隔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1850 占比:99.97%

总计:201918篇

非隔离—发文趋势图

非隔离

-研究学者

  • 肖华锋
  • 林国庆
  • 马海啸
  • 张波
  • 邾玢鑫
  • 吴红飞
  • 代云中
  • 廖志凌
  • 张永良
  • 李伦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洪臣
    • 摘要: 苏泊尔CFXB40FC32-75型智能电饭煲的电源电路采用非隔离高效AC-DC芯片PN8024S,其实绘电路如图1所示。没标注容量的电容为贴片电容,由于该电源未进行冷热地隔离,所以检修时一定要注意,以防触电。
    • 任朝君; 童亦斌; 赵宇明; 郝斌; 曾维波
    • 摘要: 非隔离型交直流混合系统正常工作时产生的交流泄漏电流表现为剩余电流形式,可能会造成剩余电流保护误动作,影响电击故障保护效果。首先,从泄漏电流和故障电流2个方面,通过剩余电流特性分析,确定了系统正常工作和事故状态下剩余电流的频谱分布情况,通过分析电流的人体效应和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保护动作有效性,确定了影响系统用电安全的剩余电流频段。然后,利用仿真模型,验证了正弦脉宽调制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2种方式下,系统正常工作和发生电击事故时的剩余电流特性,并验证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剩余电流的影响以及换流器采用单级、两级结构的系统发生事故时,剩余电流变化的差异性。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提出了系统保护配置方案。
    • 林国庆; 张宙
    • 摘要: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电压低、供电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非隔离双输入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该变换器在2个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开关电容电路,实现了高电压增益,且两输入源可以单独或同时向负载供电.分析该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出了3种供电模式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表达式以及主要开关器件电压应力,给出了两路同时供电时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最后,搭建了一台1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具有电压增益高、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控制简单、可以灵活供电等优点.
    • 林思圻; 林国庆
    • 摘要: 针对以光伏和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存在输出电压低、供电可靠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隔离型双输入高升压比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两路输入源可以单独供电也可以同时供电,详细介绍了变换器在三种供电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电压增益特性、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以及双输入工作模式下两路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最后搭建了一台1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具有电压增益高、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可灵活供电等优点.
    • 盛伦辉; 周玉斐; 吴旗斌
    • 摘要: LLC谐振网络变换器是一种软开关变换器,能够降低损耗、实现高频化、提高效率,在通信电源、电池充电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LLC变换器为隔离型的谐振变换器,其中包含一个高频隔离变压器.在功率较大的场合中,隔离变压器设计困难,且漏感较大,导致损耗高,影响变换器性能;另一方面,隔离变压器由两个绕组组成,导致谐振变换器的体积较大,从而影响变换器的功率密度,若直接将其用于高频、高效的非隔离应用场合,不利于其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发挥.提出一种具有输入输出共地结构的非隔离型LLC谐振变换器,适用于光伏逆变器、LED恒流驱动等非隔离场合.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 王凯欣; 方刚; 程尧; 李浩洋; 谢胜仁; 曾维波
    • 摘要: 非隔离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漏电流的存在会带来人身及财产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因和保护措施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漏电流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路径,建立了漏电流电路模型;然后提出可通过增大共模电感和LC滤波电容,减小Y电容,选取寄生电容更小的光伏组件的方法来减小漏电流,并进行漏电流保护分析;最后在1台6 kW的T型三电平三相并网逆变器上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所提出的减小漏电流方法的正确性及漏电流保护的有效性.
    • 黄春平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单相H桥拓扑和T型NPC拓扑相结合的五电平非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包括两种结构,即通常的单相全桥和T型中点钳位结构.该拓扑通过一个由双向开关管组成的T型中点钳位结构来获得五电平,称之为T型五电平拓扑.具体分析了该新型拓扑的工作模态与共模漏电流抑制能力,该新型拓扑具有较高的效率,具有较低的泄漏电流,相比于传统的三电平拓扑具有很小的并网电流谐波和较低的开关管电压应力,可以减少并网逆变器的滤波成本和开关管器件成本.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所提出的T型五电平拓扑符合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相关标准,适用于光伏逆变器市场.
    • 江友华; 朱沁琳; 赵方平
    • 摘要: 针对现有非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共模电流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非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该拓扑在单相全桥逆变器的基础上增加2个续流二极管,并将交流侧滤波电感移至逆变器下桥臂,使得开关周期内共模电压保持恒定,有效抑制了共模电流;同时高频开关管使用MOSFET,工频开关管使用IGBT,且避免引入额外的开关管,系统整体损耗降低.通过对3 kW系统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新型拓扑抑制共模电流的效果.
    • 张云; 高胜寒
    • 摘要: 针对电动汽车的多源系统应用背景,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的耦合电感式开关准Z源双向直流变换器.在传统的开关准Z源拓扑基础上,通过将开关准Z源网络中的电感进行耦合,从而减小所需的总电感量与磁芯体积,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本文对电感耦合后的开关准Z源变换器进行了运行原理及稳态分析,对所提电感耦合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参数设计,并与分离式电感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杨瑞福; 王萍; 毕华坤
    • 摘要: 为研究更适用于不同电池供电装置的升压直流变换器,提出一种非隔离型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首先,对变换器进行拓扑介绍和稳态分析;然后,对变换器进行详细的特性分析并和其他拓扑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变换器的器件进行参数设计;最后,通过搭建样机(200 V/400 W)验证了该变换器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更宽的电压增益,也验证了两个功率开关同时导通同时关断的方式易于控制,输入输出采用共地结构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该变换器较适用于不同电池供电装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