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溃疡
难治性溃疡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431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2011年全国外科学科建设暨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学术大会等;难治性溃疡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常柏、李巧芬、李晓军等。
难治性溃疡
-研究学者
- 常柏
- 李巧芬
- 李晓军
- 向延卫
- 宋建坤
- 庞宗然
- 张展
- 张颖
- 朱全刚
- 李斌
- 杨继志
- 江静斯
- 罗楹
- 茹意
- 蒯仂
- 陈启龙
- 吴丽芳
- 程鹏
- 魏开敏
- 丁晓杰
- 亓发芝
- 位磊
- 凌华英
- 刘河军
- 吴明远
- 吴海燕
- 周蜜
- 施越冬
- 朱聪聪
- 李令根
- 李成秀
- 李文远
- 李欣
- 杨丹
- 杨树忠
- 杨耘
- 王久云
- 王瑞平
- 白云
- 罗月
- 胡银慈
- 薛婷婷
- 谢雪霞
- 谭杰文
- 费晓雅
- 赵钢
- 陆士红
- 陈彤
- 陈思婷
- 马晓萱
-
-
安东;
杨通江;
黄萍;
田维明
-
-
摘要:
微波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非细菌性炎症、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是现代康复的常规物理治疗手段,但因其在高频电磁场下组织产生内源热的特性,一旦发生烫伤则相较于常规热辐射损伤,其累及深度更深且创面恢复缓慢。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创面修复及瘢痕调控方面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将ESWT应用于微波全层烫伤后创面的治疗是治疗烧伤的一种新尝试。本研究报道了1例肌筋膜炎微波治疗后烫伤进而形成难治性溃疡伴感染病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转归,为难治性烧伤创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
-
张健;
郑召同;
胡海洋;
吴海生;
潘烨;
邵明哲;
赵珺;
梅家才
-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皮肤移植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难治性慢性下肢静脉溃疡(VLU)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20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难治性慢性VL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61),观察组在常规静脉曲张手术的基础上对VLU创面采取清创术+自体皮肤移植术+VSD,对照组仅采取常规静脉曲张手术+清创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4周,观察组VLU的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常规静脉曲张手术基础之上的自体皮肤移植术联合VSD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难治性慢性VLU创面的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
-
郑若;
李志斌;
余谦;
曾荣洽
-
-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网状中厚皮片移植在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0例糖尿病难治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中厚皮片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VSD技术联合网状中厚皮片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片存活率、术后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8周的溃疡面积缩小率和肉芽组织覆盖率;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和温哥华癜痕评分量表(VS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癜痕情况;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片存活率为(92.23±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6±5.46)%,术后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31±0.46)次、(10.23±1.33)d和(12.84±2.26)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4.29±0.67)次、(12.56±1.68)d、(15.03±2.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8周的溃疡面积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率明显大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NRS评分、VSS评分分别为(1.23±0.32)分、(0.94±0.19)分和(3.39±0.63)分、(2.03±0.36)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1.66±0.41)分、(1.21±0.29)分和(5.22±0.86)分、(3.45±0.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VSD技术联合网状中厚皮片移植能够及时清除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的创面渗出物,促进了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速度,皮瓣存活率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冯宇
-
-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祛腐生新膏治疗难治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40例难治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祛腐生新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平;创面缺损消失时间、创面溃疡完全愈合的时间、创面渗出消失时间、肉芽开始长出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创面的炎症因子监测水平、诺丁汉健康量表NHP分数;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水平20例(100.00%)高于对照组16例(80.00%)(x2=12.181,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祛腐生新膏治疗难治性溃疡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控制创面炎症,加速创面愈合,促使患者健康水平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
李伟光
-
-
摘要:
吕培文在难愈性溃疡的治疗中,依据本病的特点,非常重视脾肾不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脾肾不足往往既是患者在慢性溃疡治疗中形成的后果,又会对慢性溃疡的愈合产生重要的影响,脾肾二脏之间,先后天相互滋生,为气血生化之源,病理上,脾与肾常常互为影响,互为因果,脾肾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生化无源则疮疡愈合无期慢性溃疡治疗关键在辨证准确,对脾肾不足的辨证,应包括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而治疗需要在准确辨证基础上内治、外治相结合,重视局部辨证与外用药物治疗是吕培文外科疮疡疾病治疗的重要特点,局部辨证既是对整体辨证的重要补充,也对我们的疮疡外治方法的选则起着关键作用.
-
-
宋晓非
-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实施VSD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120例为研究资料,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VSD),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至创面床准备完成时间以及2次手术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内芽组织生长活跃(7.45±3.25)d,创面床准备完成(15.23±2.56)d,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2次手术总有效率94.9%,对照组81.9%,P <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实施VSD技术疗效较佳,值得推广借鉴.
-
-
施越冬;
袁馨;
杨燕文;
陈诚;
亓发芝
-
-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w therapy to treat lower extremity chronic refractory ulcer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7, 32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chronic refractory ulcers were treated. Hydrosurgery for debridement, NPWT for wound preparation and PRP assisted skin graft were combined to treat chronic wound. Results The graft of 30 patients were healed completely while 2 patients has a slight graft loss because of severe infection, and completely cured after second debridement and skin graft. The clinical cure rate is about 93.7%.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12 months with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surgery, PRP, NPWT and skin graft has an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for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chronic refractory ulcers. This new therapy may serve as an innovative regimen for its ability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 reduce damage to donor sites and shorten course of therapy.%目的:探讨治疗下肢难治性溃疡的新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随机收入院的下肢难治性溃疡患者32例,采用水动力系统清创,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行创面床准备,结合富血小板血浆辅助游离植皮术修复创面.结果:30例植皮区完全成活,2例大部分成活,经二期清创植皮后,痊愈;治愈率为93.7%,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水刀清创联合负压吸引技术,结合PRP辅助游离植皮术修复溃疡创面,既可提高修复成功率又可有效减少供区损伤,不失为一种治疗难治性溃疡创面的新方法.
-
-
王娟;
侯俊秀;
张川江
-
-
摘要:
目的 探讨miRN A-198表达异常与难治性糖尿病溃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8例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难治性溃疡的患者作为溃疡组,同期选取该院新诊断的65例2型糖尿病无任何急、慢性并发症患者作为单纯糖尿病组,另选取6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中miRNA-198水平,对miRNA-198表达水平与难治性溃疡之间潜在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溃疡组受试者外周血miRNA-198表达水平为(2.67±0.42)Ct,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2.43±0.42)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为(2.43±0.21)Ct.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iRNA-198表达水平增高可以增加患糖尿病难治性溃疡风险(OR值为1.679,P<0.01);超重/肥胖、高血压现病史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都可以增加患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风险(OR值分别为1.242、1.317、1.094、1.176,P<0.01).结论miRNA-198的水平与难治性糖尿病溃疡之间存在相关性,miRNA-198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增高存在于难治性糖尿病溃疡的病理过程之中,影响了伤口的正常愈合.
-
-
乐奕全
-
-
摘要:
临床显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10%,常常久治不愈并容易复发.本人总结2000年-2016年亲手治疗过的消化性溃疡病人546例,对其中62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经过体会如下,供同行们借鉴.
-
-
-
-
谭杰文;
陆士红;
刘河军;
谢雪霞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下直线偏振光对难治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3例病人,均为经过常规治疗和改善基础疾病针对性治疗三个月,复发或难以愈合的溃疡、坏疽及褥疮患者.前二周使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根据创面面积每个部位照射8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除基础疾病治疗外停用其他治疗.每日照射1次;后续治疗采用高压氧下直线偏振光照射10次为一疗程,根据治疗效果可行第二疗程治疗.具体方法为:通过光导纤维将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引入舱内,在吸氧的第一阶段投照于创面,方案如前.高压氧治疗方案:2ATA 30min×3+5min.结果:第一疗程(约2周)后,治愈11例(47.8%).其余12例继续治疗,第二疗程结束后评价:治愈16例(70%),有效例5(22%),无效2例(80%),恶化0例.总有效率92%.且无副作用.另外创面有金葡菌的5例患者在照射后,有4例培养转阴.结论:高压氧下联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有效提高难治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
-
常柏;
张庚扬;
王军;
李晓军;
庞宗然;
李巧芬;
杨继志
- 《2011年全国外科学科建设暨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治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空白组,其余三组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后,四组动物均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三组糖尿病溃疡动物按照血糖和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生肌象皮膏组外用生肌象皮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用凡士林纱条外敷,空白组、糖尿病对照组均以生理盐水纱条外敷,免疫组化法测定糖尿病溃疡肉芽组织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终末糖基化产物表达的差异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生肌象皮膏可以增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与糖尿病对照组、凡士林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终末糖基化产物的形成;可以抑制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的产生,随时间的延长,更为明显,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