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乙烯电缆
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0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157篇、专利文献305908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电工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世界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全国第九次电力电缆运行经验交流会、2010年(苏州)电力电缆状态检修技术交流会等;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相关文献由167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凯、朱晓辉、李建英等。
交联聚乙烯电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5908篇
占比:99.85%
总计:306366篇
交联聚乙烯电缆
-研究学者
- 周凯
- 朱晓辉
- 李建英
- 余欣
- 尹毅
- 杜伯学
- 江平开
- 黄振
- 何维国
- 周雁
- 孟峥峥
- 张宇
- 曹晓珑
- 杨玉智
- 赵勇
- 陶文彪
- 尹游
- 廖瑞金
- 张丽
- 彭嘉康
- 李巍巍
- 杨帆
- 柳松
- 欧阳本红
- 郑晓泉
- 金海云
- 陈守直
- 陈泽龙
- 高乃奎
- 刘英
- 宋鹏先
- 张伟
- 张涛
- 李诗雨
- 江秀臣
- 汪传斌
- 王伟
- 王浩鸣
- 王达伟
- 谢红国
- 赵健康
- 陈向荣
- 雷建设
- 黄明
- 俞丽琴
- 史传卿
- 夏荣
- 张凯
- 彭向阳
- 徐阳
-
-
张益舟;
云浩;
汪亮;
孙宇飞;
桂春;
王雷;
陈祎林;
周凯
-
-
摘要:
为了研究可水解抗氧化剂对XLPE电缆修复技术长期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两种含不同抗氧化剂的修复液配方对水树老化电缆进行注入修复,并进行二次热老化,测试并分析修复与热老化前后电缆样本的电气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修复液均能显著减小水树老化电缆的介质损耗因数、泄漏电流和电导率,增大击穿电压,其中添加可水解抗氧化剂的修复样本击穿电压更大;二次热老化后,两组修复样本的介质损耗因数、泄漏电流、电导率增大,击穿电压减小,但添加可水解抗氧化剂的修复样本各项参数总体优于添加不可水解抗氧化剂的修复样本。研究证明了可水解抗氧化剂硅氧烷发生水解-缩合反应形成低聚物,分子链段增长,耐迁出能力提高,能够长期留存在电缆绝缘内部,抑制聚合物分子的热氧老化过程。
-
-
周远翔;
吴优;
张灵;
张云霄;
黄欣;
滕陈源
-
-
摘要:
在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料的挤出过程中,当局部挤出温度高于交联剂的分解温度时,交联剂会提前热分解,从而导致材料发生低程度的预交联。为研究预交联对XLPE直流电缆料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本文在对XLPE直流电缆料进行高温交联前,先在不同温度(140、150、160°C)下进行低程度的预交联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交联度测试等手段表征聚集态结构,并开展不同温度下的空间电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预交联会阻碍XLPE高温交联过程的正常进行,导致其交联度与结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完善的交联结构使得预交联XLPE试样内积累了大量由电极注入的同极性电荷,同时试样内残留的较多杂质分子还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解离产生大量异极性电荷,导致电场畸变严重。结晶度的下降同时还造成试样内部晶区与无定形区界面处陷阱密度和深度的增加,限制了电荷的迁移和脱陷过程。
-
-
曹伟玲;
操晨润;
朱能飞;
孙哲军;
张潇
-
-
摘要:
在实际运行中,电缆面临各种类型的故障风险[1]。从某地区2017-2020年交联聚乙烯电缆故障数据来看,电缆本体故障约占17%,附件及附属设备故障约占58%,外力破坏约占25%。为了进一步地探索降低电力电缆综合故障率的可行性方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本文结合某地区交联聚乙烯电缆的运维检修经验,从故障现象、机理及影响评估等方面分析电力电缆运行典型故障,并提出预防措施。
-
-
王天;
白银浩;
吕中宾;
王钎宇;
姚利娜
-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的绝缘老化特性,需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老化试验,本文总结了目前对XLPE电缆的绝缘老化试验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常见老化类型和现象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目前对于水树老化和电树老化生长机理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对XLPE电缆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的方法和该试验对电缆的影响;然后对目前电缆绝缘老化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分类,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和优缺点以及各个阶段绝缘检测的特点和适用方法;此外,总结了目前对于水树老化和电树老化的抑制方法和原理;最后对电缆绝缘老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
-
星河;
孔卫东;
李自强;
王琬凇;
鲍靖雯
-
-
摘要: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作为“双碳”目标中电力传输的重要工具,在使用一定年限后绝缘性能会下降,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检测作为评估XLPE电缆绝缘状态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针对PD信号中存在的各类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pearman变分模态分解(Spearman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S_VMD)与空间相关递归样本熵(Spatial Dependence Recurrence Sample Entropy,Sdr_SampEn)的局部放电信号去噪方法。首先通过S_VMD将信号分解为K个最优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通过计算各IMF的Sdr_SampEn值来判定其是噪声主导分量还是PD主导分量;再对分类后的IMF分别采取改进小波阈值去噪和Savitzky-Golay(SG)滤波去噪,最后进行重构得到去噪后的PD信号。利用该方法对仿真与实测PD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Adaptive VMD,AVMD)等去噪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PD信号中的噪声,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
-
管毓瑶;
刘守豹;
宋佳骏;
胡思宇;
王晓兰
-
-
摘要:
交联聚乙烯由于其电气性能、结构轻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压交直流电缆绝缘领域,但是近年来因电缆故障导致的停电事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文中针对某水电厂主变压器空载充电过程中存在的50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外护套对夹件间隙放电的问题。首先,利用ATP-EMTP仿真软件建立了全厂一次设备电磁暂态仿真分析模型,对导致电缆铝护套放电现象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不同种类的故障治理措施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
-
吕超;
李赫;
王劭;
周佳;
司思
-
-
摘要:
解析了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水树引起的绝缘劣化机理及其介损(tanδ)特性,提出了基于超低频(0.1 Hz)介损检测技术的电缆老化评估方法.并利用现场6段典型电缆进行了实际测试,通过该方法准确检测出其中一根电缆某相受潮老化严重,需要立即更换;而另外一根电缆的三相介损均超标,需要进一步测试,以确保其绝缘完好.结果 表明,该方法适用于10 kV配电网XLPE电缆的受潮绝缘老化评估工作.
-
-
史文义
-
-
摘要:
研究风电场环境下交联聚乙烯电缆的老化过程以及温度因子对其老化过程的影响.将电缆用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反应温度控制策略与电缆运行温度控制策略构建成复合因子,即TB指标因子.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该TB指标因子与电缆老化速率呈对数相关,与电缆运行一年内的鼓包故障和击穿接地事故发生概率呈统计相关.发现电缆老化过程以及其1年使用寿命的控制效果,与该TB指标因子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关联性.所以,针对特定批次的电缆,其交联反应过程基本一致,则应充分控制电缆运行环境的温度净值、温度变化幅度、温度变化速率等综合温度控制目标,可以充分延缓电缆老化,充分延长电缆寿命.
-
-
刘弘景;
黄山;
李华春;
苗旺;
董学家;
刘勇
-
-
摘要:
35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运行中热、机械、电等因素会引发电缆绝缘劣化.为提高电力电缆状态评估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分布特征分析的电缆绝缘劣化评估方法.基于搭建的35 kV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主绝缘气隙和半导电层凸起缺陷时电缆磁场分布特征,建立了缺陷类型、大小、位置和劣化程度与磁场强度和磁场畸变特征的关系,利用磁场畸变特征检测电缆故障,提升了电缆故障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
林劝立;
叶建区;
张桂凯
-
-
摘要:
电缆可分离连接器广泛应用在35 kV及以下的中压配电网.为了明确可分离连接器对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量的影响,更有效地检测和分析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的绝缘状况,针对试验接线时是否需要拆卸可分离连接器进行研究.在介绍测量原理和试验步骤后,分析了3种涉及电缆可分离连接器的现场处理方式,并使用故障电缆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分离连接器只影响电缆首末终端的局部放电结果,拆除连接器有可能诱发应力锥错位,如不拆除则需关注接线端子延长杆与插拔头主体外表面的绝缘.为了更好检测绝缘状态,把电缆及终端附件当成一个系统看待是一种更加合理的试验选择,而且还能避免多次拆装造成应力锥错位的风险.所得结果可为试验指引和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
-
-
何文荣;
贺霄皖;
郑珊珊;
宋昕;
赵勇;
卫二兵
- 《宁波市第十届学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对中低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故障类型及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发现对电缆中间件和终端头的故障类型及测试研究相对较为成熟,而针对电缆本体的研究相对较少.于是针对电缆的本体主绝缘损伤的故障类型进行了人工复现及测试,着重对电缆的主绝缘损伤并伴随金属铜屏蔽和半导电带损伤的故障类型进行试验,详细描述了采用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OWTS)进行测试的过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局部放电点进行定位.结果表明OWTS系统可以对电缆本体损伤进行有效的检测及定位,为XLPE电缆检修和试验提供方法和依据.
-
-
邓云坤;
马仪;
王达达;
张少泉;
陈晓云
- 《201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基于电声脉冲法研制了适用于工频电场的全尺寸电缆空间电荷检测装置,利用白动均分移相原理,在不设置相位检测和同步模块的条下,通过调整周期电场和检测脉冲的频率关系完成周期电场下的高相位分辨率空间电荷检测.经过仿真,确定了检测系统的硬件参数.之后在工频电场下,以电压等级8.7/10kV的交联聚乙烯电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尺寸空间电荷的检测.为了克服电场频率的波动,提出两种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式,并可以根据交流相位误差与平均次数的关系确定正确的分析模式,确保空间电荷信息的准确性.
-
-
-
吴倩;
黄嘉盛;
石银霞;
凌颖
- 《EPTC第六届输电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利用电声脉冲法在不同电场下测量了老化与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切片,初步分析了界面极化电荷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结果发现:电荷未注入时,电荷只在界面处积累;电荷注入后,界面电荷密度增大,试样内部不断积累异极性电荷.外加电场撤去后,界面极化电荷只在电荷消散初始阶段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分布和内部电场影响较大;随着界面极化电荷消散殆尽,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越来越弱.与未老化的试样对比,老化的试样由于注入电荷更多,因此电荷平均体密度更大,且试样内部能级也加深.
-
-
吴倩;
黄嘉盛;
石银霞;
凌颖
- 《EPTC第六届输电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利用电声脉冲法在不同电场下测量了老化与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切片,初步分析了界面极化电荷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结果发现:电荷未注入时,电荷只在界面处积累;电荷注入后,界面电荷密度增大,试样内部不断积累异极性电荷.外加电场撤去后,界面极化电荷只在电荷消散初始阶段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分布和内部电场影响较大;随着界面极化电荷消散殆尽,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越来越弱.与未老化的试样对比,老化的试样由于注入电荷更多,因此电荷平均体密度更大,且试样内部能级也加深.
-
-
吴倩;
黄嘉盛;
石银霞;
凌颖
- 《EPTC第六届输电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利用电声脉冲法在不同电场下测量了老化与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切片,初步分析了界面极化电荷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结果发现:电荷未注入时,电荷只在界面处积累;电荷注入后,界面电荷密度增大,试样内部不断积累异极性电荷.外加电场撤去后,界面极化电荷只在电荷消散初始阶段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分布和内部电场影响较大;随着界面极化电荷消散殆尽,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越来越弱.与未老化的试样对比,老化的试样由于注入电荷更多,因此电荷平均体密度更大,且试样内部能级也加深.
-
-
吴倩;
黄嘉盛;
石银霞;
凌颖
- 《EPTC第六届输电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利用电声脉冲法在不同电场下测量了老化与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切片,初步分析了界面极化电荷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结果发现:电荷未注入时,电荷只在界面处积累;电荷注入后,界面电荷密度增大,试样内部不断积累异极性电荷.外加电场撤去后,界面极化电荷只在电荷消散初始阶段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分布和内部电场影响较大;随着界面极化电荷消散殆尽,对试样内部空间电荷的影响越来越弱.与未老化的试样对比,老化的试样由于注入电荷更多,因此电荷平均体密度更大,且试样内部能级也加深.
-
-
王雅妮;
郭沣;
吴建东;
尹毅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一种以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为基体,添加0.5 wt%纳米 MgO颗粒的新型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和某商用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添加、环境温度、电压极性对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中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的影响,并对某商用级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进行了室温下不同单次预压时间的直流接地电树枝实验,结合双载流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单次预压时间下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分布与直流接地电树枝的联系.实验研究表明,纳米MgO/XLPE绝缘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好的抗电树枝化性能;温度升高使电树枝更容易引发和生长,且形态更加茂密;负极性下电树枝比正极性下更易引发,且生长更为分散;正极性下电树枝长度随着单次预压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负极性下单次预压时间对电树枝长度的影响不大.仿真研究在综合考虑了电荷的注入、迁移、扩散、入陷和脱陷等行为的基础上,计算出了XLPE中随时间变化的空间电荷分布,并据此提出了空间电荷有效注入深度这一新概念,用来表征能够引发电树枝的那部分空间电荷在材料中的分布范围,从而从空间电荷的角度对不同预压时间下的电树枝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同时证明了入陷电荷是导致直流接地电树枝生长的原因.
-
-
王雅妮;
郭沣;
吴建东;
尹毅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一种以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为基体,添加0.5 wt%纳米 MgO颗粒的新型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和某商用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添加、环境温度、电压极性对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中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的影响,并对某商用级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进行了室温下不同单次预压时间的直流接地电树枝实验,结合双载流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单次预压时间下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分布与直流接地电树枝的联系.实验研究表明,纳米MgO/XLPE绝缘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好的抗电树枝化性能;温度升高使电树枝更容易引发和生长,且形态更加茂密;负极性下电树枝比正极性下更易引发,且生长更为分散;正极性下电树枝长度随着单次预压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负极性下单次预压时间对电树枝长度的影响不大.仿真研究在综合考虑了电荷的注入、迁移、扩散、入陷和脱陷等行为的基础上,计算出了XLPE中随时间变化的空间电荷分布,并据此提出了空间电荷有效注入深度这一新概念,用来表征能够引发电树枝的那部分空间电荷在材料中的分布范围,从而从空间电荷的角度对不同预压时间下的电树枝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同时证明了入陷电荷是导致直流接地电树枝生长的原因.
-
-
王雅妮;
郭沣;
吴建东;
尹毅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一种以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为基体,添加0.5 wt%纳米 MgO颗粒的新型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和某商用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添加、环境温度、电压极性对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中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的影响,并对某商用级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进行了室温下不同单次预压时间的直流接地电树枝实验,结合双载流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单次预压时间下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分布与直流接地电树枝的联系.实验研究表明,纳米MgO/XLPE绝缘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好的抗电树枝化性能;温度升高使电树枝更容易引发和生长,且形态更加茂密;负极性下电树枝比正极性下更易引发,且生长更为分散;正极性下电树枝长度随着单次预压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负极性下单次预压时间对电树枝长度的影响不大.仿真研究在综合考虑了电荷的注入、迁移、扩散、入陷和脱陷等行为的基础上,计算出了XLPE中随时间变化的空间电荷分布,并据此提出了空间电荷有效注入深度这一新概念,用来表征能够引发电树枝的那部分空间电荷在材料中的分布范围,从而从空间电荷的角度对不同预压时间下的电树枝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同时证明了入陷电荷是导致直流接地电树枝生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