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区
阜新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918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农业经济、中国检验检疫、农业科技与装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高级论坛、首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论坛、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阜新地区的相关文献由325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志研、孙可、孙宝利等。
阜新地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918篇
占比:98.30%
总计:13142篇
阜新地区
-研究学者
- 侯志研
- 孙可
- 孙宝利
- 孙艳涛
- 张丹梅
- 杜桂娟
- 赵晓东
- 卢宏玉
- 吴则富
- 孙仕军
- 尤淑丽
- 岳峰
- 张旭东
- 惠成章
- 林鹏超
- 王海新
- 秦雪敏
- 赵振宇
- 邱丽妍
- 闫瀛
- 陈颖
- 顾延雄
- 马艳菲
- 高扬
- 万楠楠
- 冮行久
- 冯良山
- 刘全德
- 刘洋
- 刘贞
- 周庆林
- 商胜才
- 姜涛
- 孙占祥
- 孙颖
- 岳惠卿
- 巨妙兰
- 庞洪涛
- 张丹丹
- 张坤
- 张秀敏
- 张秀艳
- 曹铭书
- 李启辉
- 李喆
- 李国志
- 李宝贵
- 李开宇
- 李迎
- 杨姝
-
-
张丹梅;
赵振宇;
万楠楠;
谭婷婷
-
-
摘要:
利用了2017-2020年5-9月份逐小时阜新地区融合和站点资料,分析了两种资料在阜新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上的异同点。结果表明:①空间分布特征相近,局地特征融合资料更加细致。②出现最多的地区主要是在阜新县西北部、彰武县西北部和东南部,站点资料在阜新县西南部短时强降水发生也比较多,而融合资料并没有表现。③月和日分特征较为一致。月分布6-8月最多,呈夏季多发性。日分布呈单峰型,17-18时最多,呈傍晚多发性。
-
-
郭宏伟
-
-
摘要:
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林地光照,改善林地土壤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对阜新地区的林业现状分析,阐述了混交林与纯林相比较的优势,提出营造混交林如何选择树种、时间和混交类型等技术,对当前适合混交的模式及主要的营造林技术进行探讨。
-
-
田起
-
-
摘要:
针对传统面平均降水计算方法很难考虑区域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选用可考虑地形影响的两种空间插值方法,结合阜新地区实测雨量数据,探讨各插值方法在阜新地区降水插值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反距离插值方法在阜新地区降雨插值的适用性明显好于克里金方法,适合于阜新山丘较多地区面平均降水及无资料地区降水插值计算。
-
-
王宝琛
-
-
摘要:
随着阜新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大,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水生态文明建设及阜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亟需加强水资源保护。根据阜新地区2016-2020年17个水功能区达标状况,深入探讨了水功能区不达标的原因,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薄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上游来水影响和水环境承载力薄弱等,并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外源污染治理、强化内源污染整治、推进区域治水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等新时期达标整治措施,旨在为美丽阜新建设提供水源保障。
-
-
-
付鑫;
裴立山
-
-
摘要:
对热惯通量模型在阜新地区土壤水模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热惯通量模型后在阜新地区土壤水反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是实测土壤水监测相比,反演误差在20%以内,模型可用于区域土壤水模拟计算.
-
-
王丹丹
-
-
摘要:
采用同步对比观测试验的方式,对OBS-3A浊度仪在阜新地区多沙河流含沙量测验进行应用探讨.结果表明:当河流含沙量低于15 g/m3时,河流水流浊度和含水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OBS-3A浊度仪转化得到的含沙量总体可满足含水量测验要求.
-
-
齐丽;
王长迪
-
-
摘要:
文章建立阜新地区饶阳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指数,对其水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近20 a细河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指数总体在0.2-0.4之间变化,且变化相对较为稳定,处于中度水污染状况的年份较多.
-
-
孙颖
-
-
摘要:
为提高多沙河流断面含沙量测验效率,对阜新地区含沙量测沙垂线进行组合精简,并以阜新地区韩家杖子水文站为实例,探讨精简精度.精简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布设8条测沙垂线的方式,选用相关系数较高的3条测沙垂线,基本可满足河道泥沙测验规范要求.
-
-
蒋越
-
-
摘要:
阜蒙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移民水利设备配套等建设项目相继安排在移民安置区实施,为移民安置区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基础.通过社会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移民安置区人民生活水平,对建设美丽家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
孙宝利;
曹铭书;
孙可
-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干旱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辽宁省干旱多发,以辽西旱灾最为严重.位于辽西的阜新市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影响,干旱频发,每年都因旱灾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本文利用1962-2009年阜新地区降水和气温资料、2006-2015年土壤墒情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相似归类等方法对阜新干旱成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缓解、抗御干旱的应对策略,如修建水库提高蓄水能力;跨流域调水补充本地水源;植树造林抑制水土流失;人工增雨增加水资源总量;建设“海绵城市”提升蓄水能力;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该地区有效应对干旱提供参考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