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5323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社区医师、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方铭、刘超、吴文庆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53233篇
占比:99.99%
总计:1053367篇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研究学者
- 刘方铭
- 刘超
- 吴文庆
- 滕安琪
- 王寿兰
- 王轶
- 白海涛
- 韩春霞
- 高崇
- 万晓勇
- 付勇
- 冯庆章
- 刘建航
- 刘海春
- 周豪民
- 唐晓菊
- 夏建龙
- 宋珍
- 康小可
- 张东林
- 张惠敏
- 张秀芬
- 曹乾安
- 朱恪材
- 李小琴
- 李浩
- 李琳慧
- 杜清
- 杨挺
- 杨明
- 梁丽
- 熊俊
- 王凤丽
- 王帅
- 王成研
- 王文军
- 王文强
- 王春丽
- 王秀义
- 王芳
- 王达建
- 章海凤
- 管咏梅
- 聂亚飞
- 苏宏
- 范荣
- 蔡平
- 裴保安
- 谢斌
- 赵焰
-
-
郭晋碹;
杨才德
-
-
摘要: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星状神经节埋线组。穴位埋线组予以单纯穴位埋线治疗,星状神经节埋线组采用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星状神经节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28/29),高于穴位埋线组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
郝照辉
-
-
摘要:
目的分析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与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按摩推拿、牵引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以及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结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与康复治疗,有利于减轻其疼痛感,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
-
连红宇;
李浩;
李宪军
-
-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调节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指标、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S、D、ED、FV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PS、D、ED、F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和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
-
刘艳伟;
孟爱霞;
于瑞杰;
曹胜;
樊碧发
-
-
摘要: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疗效,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90例临床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安慰剂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口服淀粉片治疗,8周为1个疗程。评价治疗前、8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三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生活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三组病人疼痛VAS评分及SF-36评分、SAS和SDS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度洛西汀口服在改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人疼痛、生活质量及心慌、头晕等方面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付勇;
黄小英;
章海凤;
熊俊;
李琳慧;
李小琴;
曹乾安;
管咏梅;
杜清;
杨明
-
-
摘要:
目的:比较芳香推拿与传统推拿疗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将9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芳香推拿组(45例,脱落1例),传统推拿组(45例,脱落3例);芳香推拿组采用芳香中药精油配合简便推拿手法治疗;传统推拿组,单用推拿。每组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采用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CSSEQ)、疼痛数字评分(NR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观察患者颈交感神经症状、颈部肌肉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改善颈交感神经症状、颈部肌肉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方面,芳香推拿组较传统推拿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芳香推拿较传统推拿可更为显著改善颈交感症状、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障碍,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
付勇;
杨明;
黄小英;
章海凤;
熊俊;
李琳慧;
李小琴;
曹乾安;
管咏梅;
杜清
-
-
摘要:
目的:比较芳香推拿与传统推拿疗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将9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芳香推拿组(45例,脱落1例),传统推拿组(45例,脱落3例);芳香推拿组采用芳香中药精油配合简便推拿手法治疗;传统推拿组,单用推拿.每组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采用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CSSEQ)、疼痛数字评分(NR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观察患者颈交感神经症状、颈部肌肉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改善颈交感神经症状、颈部肌肉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方面,芳香推拿组较传统推拿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芳香推拿较传统推拿可更为显著改善颈交感症状、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障碍,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
李本澈;
韩杰;
刘建航;
徐志;
杨博
-
-
摘要:
目的 挖掘整理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临床经验,观察韦贵康教授三联整治手法联合痛安汤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SCS患者按就诊顺序单盲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韦贵康教授三联整治手法联合痛安汤治疗.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颈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韦氏三步整治手法联合三路烫疗包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可靠,能有效降低炎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陈晓朋;
张明珠;
彭彩亮
-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百会穴联合芪葛通络舒颈方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HRV)与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治疗的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针刺百会穴联合芪葛通络舒颈方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压、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NPQ颈痛量表评分、HRV参数、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悸、失眠评分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DI、NPQ颈痛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舒张期血流速均明显增加(P均<0.05),血管阻力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百会穴联合芪葛通络舒颈方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高血压不仅可明显减轻症状,降低血压,改善颈椎功能,还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
-
龙凌;
黄彩虹;
赵焰;
周晶;
曹必伟;
罗昱君
-
-
摘要:
目的 搜集整理并总结近10年推拿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正确诊断及优化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10年-2020年发表于万方、知网、维普3个数据库关于推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探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相关症状、推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结果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复杂多样,推拿能有效改善并预防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结论 推拿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操作安全、疗效显著,值得应用并推广于临床,其治疗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
朱忠培;
廖文胜;
王利民;
宋瑞鹏;
张敏;
吴研飞;
张扬;
马丽萍;
朱一鹏;
王卫东;
张书豪
-
-
摘要:
目的 探讨存在影像学异常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CS)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15年至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影像学异常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6例;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和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前后1周及末次随访进行评分.结果 26例患者术前SSS评分(45.50±10.39)分,术后1周评分(27.67±3.62)分,末次随访21.50(11)分,其中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SSS评分比较分别降低17.83分[95%可信区间(CI):4.660~ 31.007,P<0.05]、18.00分(95% CI:-0.701~36.701,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S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95%CI:-17.840 ~ 18.174,P>0.05).术前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法评分(8.50±1.87)分,术后1周评分1(2)分,末次随访评分0.5(4)分,其中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20分评分比较分别降低6.67分(95% CI:3.980~9.353,P<0.05)、6.17分(95% CI:0.660~ 11.673,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20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95% CI:-4.879 ~5.879,P>O.05).末次随访1例患者出现部分症状复发,其余25例患者获得明显改善,无复发症状.结论 对于存在影像学异常的SCS,ACDF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
王寿兰;
王轶;
吴文庆;
刘超;
冯庆章;
刘方铭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针刀方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2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刀松解颈周特定腧穴配合颈曲灵)与对照组(采用朱汉章氏针刀松解"痛点骨面"原则配合颈曲灵),治疗组113例,对照组116例,以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较特有症状评分及颈椎影像颈曲值变化进行效果评价,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rn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特有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特有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颈椎曲度值与之前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特有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治疗组、对照组特有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针刀松解颈周特定腧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但大大降低了操作的风险和难度,易熟练掌握,安全性相对高,操作风险显著降低.
-
-
陈震
- 《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本院骨科于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皮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评价经皮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参考.rn 方法:分析和研究本院骨科收治的40例经皮等离子刀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治疗患者.收治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术前评估包括症状、体征、查体、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两组的手术都由同一小组医师完成.于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等进行疗效评定.rn 结果:术后2周及术后1、2、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术前的VAS评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患者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术前术后CASCS评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1.21%,取得较好疗效.rn 结论:应用经皮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可靠.可提高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
-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我院骨科于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皮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评价经皮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和研究我院骨科收治的40例经皮等离子刀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治疗患者.收治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术前评估包括症状、体征、查体、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两组的手术都由同一小组医师完成.于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等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术后2周及术后1、2、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术前的VAS评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患者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术前术后CASCS评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1.21%,取得较好疗效. 结论:应用经皮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可靠.可提高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
-
王寿兰;
刘超;
吴文庆;
赵娜;
王轶;
刘方铭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针刀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刀松解颈周特定腧穴)与对照组(采用朱汉章氏针刀松解"痛点骨面"原则配合颈曲灵),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rn 结果: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rn 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但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方案大大降低了操作的风险和难度,易熟练掌握,安全性相对高.该方案避开颈椎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采用松解颈椎周围相关穴位(肌肉附着点),疏通经络(电生理主干道),调整生物力学动静态平衡的思路达到治疗目的,充分利用颈椎生理曲度的永恒可变性,解决相关组织的刺激压迫问题,并用影像、脑血流图对照,疗效直观,有据可依,避免了以往只靠病人的感觉来判断疗效的弊端。
-
-
-
Wang Xisan;
王锡三;
Chen Mingyu;
陈明玉;
Liu Cheng;
刘诚;
刘赫;
王敏;
曾娘华;
杨大志
-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对采取非手术治疗的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11年7月10年期间60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经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和MRI检查,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以牵引和手法按摩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了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椎动脉血流等方面的改变,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脑供血改善,临床治愈40例,占66.7%;显效10例,占16.7%;好转6例,占10%;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
-
-
-
陆天宝
- 《第八届全国埋线疗法经验交流大会暨甘肃省2017埋线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椎五针"是杨才德教授运用埋线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之作,也是"杨氏3A+颈肩腰腿痛特色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杨教授长期治疗疼痛类疾病的经验总结,在临床上每每取得意想不到的佳效.其基本原理是充分结合颈部骨骼、肌肉、韧带等生理和病理特点,从中医针灸学、西医解剖学、针刀医学、埋线疗法等各方面综合提炼,专门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椎五针"也是"杨氏3A+颈肩腰腿痛特色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