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539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生产力研究、商情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第三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茂、田涛、谭小芬等。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539篇
占比:99.37%
总计:24694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研究学者
- 王永茂
- 田涛
- 谭小芬
- 马宇
- 丁乐
- 乔玉林
- 于舟
- 全丽
- 刘春杰
- 刘立清
- 周二龙
- 商文斌
- 常川
- 张丽静
- 张瑞雯
- 曹晶
- 李欢丽
- 李石凯
- 柳光程
- 温宇静
- 王剑
- 王欣
- 王珍
- 陈虹
- 陈鹏
- Tan Xiaofen
- 丁林涛
- 万丽瑶
-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
-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 于依洋
- 于越
- 付俊文
- 付琳
- 仵洁
- 任晓洁
- 何琦
- 余升国
- 余珊萍
- 傅浩强
- 全怡黎
- 兰洁
- 冯娟娟
- 刘丽敏
- 刘兰芬
- 刘印
- 刘婧
- 刘子健
- 刘惠好
- 刘昊虹
-
-
杨利丽
-
-
摘要:
当前全球经济呈回升态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整体复苏势头更为明显,美联储在疫情冲击下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接近尾声。2021年12月举行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加快缩减购债计划速度,标志着美联储正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从汇率、资本流动、资产价格等方面阐述了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现状提出了当前我国家庭资产配置方面可以采取的一些优化对策。
-
-
杨晋豪
-
-
摘要: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遭受到了巨大的危机与挑战,许多国家政府在市场陷入功能失效、金融体系发展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复苏。其中,为了恢复金融市场秩序、稳定经济运行,美国相继推行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入手,逐步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为市场经济稳定运行及政府制定宏观经济策略提供参考与方向。
-
-
陈明荣;
曾小强;
陈丽婷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央行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及结构变动,发现两者在扩张节奏、结构调整上具有明显差异。梳理2020年美联储采取的资产负债表政策,剖析其对我国宏观经济、商品价格、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并提出积极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保持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
-
曲远源
-
-
摘要: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研究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选取2008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发现,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贸易和汇率两个渠道间接的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正向影响.汇率是美联储量化政策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必经渠道,贸易渠道也是经由汇率间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
-
-
陈继军
-
-
摘要:
受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减产协议谈崩、沙特宣布原油增产计划并低价销往欧美,以及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等因素影响,3月9日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WTI)主力合约盘一度逼近20美元/桶。虽然期间受美国宣布购买7700万桶石油以增加本国石油储备、不少国家宣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短期超卖等因素提振,国际油价有所反弹,但至今价格仍在20美元/桶左右。
-
-
连平
-
-
摘要:
2020年,受疫情冲击的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主要经济体开启了新一轮似乎是难见底线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强化了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更大的力度对冲疫情的影响。货币政策操作形成“宽货币+重结构+降价格”的组合,通过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更加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
-
-
解琦伟
-
-
摘要:
一、引言金融危机经济周期中一种正常且不可避免的现象,自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至2009年的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已经历多次金融危机,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众多困扰。金融危机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均会受到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等影响。因此各国政府以何种方式应对金融危机就成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尤其是自2008年年末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以来,各国中央银行均在货币政策上启用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经济体中注入大量的“水分”,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的效果。
-
-
彭一枫
-
-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并从汇率、大宗商品交易与外商投资三个层面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明确了中短期抑制、长期促进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及政府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
-
徐皓;
张嘉明
-
-
摘要:
文章基于有向无环图(DAG)分析技术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并将银行流动性创造引入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而传导至银行信贷,而长期利率则直接影响银行信贷;中长期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继续通过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银行信贷,同时也开始对长期利率发挥作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和银行信贷的影响是即时的、非线性的,呈现"U"型特征,而对长期利率的影响是滞后的、线性的。
-
-
李欢丽;
李石凯
-
-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可明确区分为超宽松与常态化两个阶段,虽然常态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但受到来自政府、市场以及经济的压力,美联储准备停止加息和缩表,结束货币政策常态化进程.显然,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是支撑新一轮强势美元周期的货币性原因,以停止加息和缩表为特征的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意味着强势美元周期无法得到政策支撑,加上"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元成为低信用、高风险资产,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不断升级,会进一步打压美元汇率,未来美元有可能长期弱势.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弱化弱势美元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而强化其带来的发展契机,维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
-
李石凯;
黄剑
- 《“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弱势美元政策,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改善日益恶化的贸易收支.研究显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来,美元汇率持续并且显著下降,但美国的贸易收支仅仅只在短期内有所改善.经济增长减速,贸易逆差收缩,经济增长加速,贸易逆差扩张,已经成为美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规律.如果美国政府希望摆脱贸易逆差,就只能依靠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不是实施弱势美元政策.
-
-
谭小芬;
常川
- 《“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纷纷下调利率.在名义利率接近于零、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这些发达经济体陆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早在2001年日本央行就实行过量化宽松政策.在当前背景下,介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传递渠道和影响机制,回顾日本央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效果和局限性,对理解量化宽松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徐滢
- 《“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针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经济效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先从稳定金融市场、扩张货币供给、扩张总体需求三个方面给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理论机制,认为量化宽松可以通过稳定金融市场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扩张总货币供给量,进而通过信用扩张、通胀、贬值三大效应刺激总需求提升.然后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期间的货币供给扩张效应与由此带来的总需求扩张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本次经济衰退是有效的:第一,稳定了金融市场;第二,扩张了货币总供给;第三,通胀效应使货币供给扩张刺激了总需求.但并非所有理论上可行的机制均发挥了作用,如没有实现有效的信贷扩张,汇率贬值效应也未直接发挥作用.
-
-
Tan Xiaofen;
谭小芬
- 《第三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何时退出、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