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量
采血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334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人人健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中国解剖学会护理解剖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等;采血量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凌建、刘丽、叶美兰等。
采血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34篇
占比:98.98%
总计:12461篇
采血量
-研究学者
- 凌建
- 刘丽
- 叶美兰
- 张厚勤
- 徐容
- 李倩
- 蓝惠玲
- 赵广宇
- 郭小英
- 陈勇
- LI Hui-jun
- LI Qiang
- SHEN Yun-long
- ZHANG Yuan
- ZHAO Jia-yi
- 丁巾
- 于丽丽
- 于冬
- 付小伟
- 付红芹
- 代卫锋
- 代青
- 何卫恒
- 何育红
- 俞顺章
- 公翠兰
- 冉庆林
- 冯伟
- 冯兰洁
- 冯培蓉
- 冯春梅
- 刁玉屏
- 刘善荣
- 刘姗
- 刘新记
- 刘明慧
- 刘淑芬
- 刘琳
- 刘秀芝
- 刘翠霞
- 华露
- 单玲
- 卢少芬
- 卢燕
- 史占林
- 史志红
- 叶阳
- 向湘元
- 吴志琴
- 吴晓雨
-
-
-
-
摘要:
太原市血液中心(太原市输血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2008年通过ISO9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9年正式挂牌山西省血液中心,2021年获得了国家认可委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证书,负责省城90余所医院的临床供血,是山西省采供血工作业务指导、教学和科研中心。目前:年采血量起过40吨,年采集机采血小板超过26万治疗单位。
-
-
吴月琴
-
-
摘要:
目的:探讨检测时间、储存温度及采血量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采集体检人员120例的静脉血,每例采集3管,其中1管正常采集2 mL,1管采集1 mL,EDTA-K2抗凝常规混匀后,在血细胞分析仪上及时测定结果。将2 mL两管血液分为两组,一组置于室温(20~25°C),一组置于冰箱(2~8°C),分别在0、1、2、4、6、8、24、30 h检测每份标本的血细胞参数。将2 mL血量的0 h测定值作为参考,比较2 mL和1 mL血量的测定值及不同时间点2 mL血量室温和冷藏标本的测定值差异。结果:时间、温度及采血量对血细胞各项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仪器品牌和型号的不同,这三个因素对血细胞各参数测定值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结论: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做血细胞检测,不论室温还是冷藏放置,均应在8 h内完成;同时,采血时应注意采血量,标准采集。
-
-
赖霁佳;
刘琳;
高学梅;
潘柏莉;
陈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高血细胞比容(HCT)患者中,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130例高HC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收集20例患者进行梯度(2.0、2.4、2.8、3.2、3.6、4.0 mL)采血,比较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后续110例患者采集3个梯度的血液标本:2.0 mL、校准采血量(按公式计算的采血量)和3.2 mL,进行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同时观察患者HCT与其PT、APTT的相关性.结果 20例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显示,3.2 mL、3.6 mL采血量与校准采血量凝血四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的3.2 mL采血量与校准采血量凝血四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CT与2.0 mL采血量患者PT、APTT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HCT患者可直接采集3.2 mL血液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减少了二次采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
杨芹;
迟巍;
李凤婷;
李莲叶;
李智
-
-
摘要:
目的 概述儿童血培养采血量的现有文献,总结采血量的现行标准及采血量对血培养细菌检出率或污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政府或指南网站,从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目的、采血量、样本量、结局指标、结果描述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结果 共检索文献1442篇,最终纳入28篇.国外医院采血量多数以体重或年龄作为依据,部分医院采用固定采血量作为标准.结论 儿童采血量标准差别较大,对结果的解读也不一致,且目前文献中多为观察性研究,缺乏中国儿童的数据,有必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确立适合我国儿童的采血量标准.
-
-
温雪;
徐佳;
王雅平;
王凤梅;
张鹏;
李琦
-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源性采血对住院患者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 观察比较该院2019年12月419例住院患者住院前后的血常规结果的差异;统计患者住院期间的采血量,分析患者住院期间采血量与血常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419例住院患者住院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和0.05).结论 医源性采血对该院普通住院患者血常规结果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患者医源性贫血及临床行为改变.RBC、Hb、HCT的变化与采血量有一定相关性,在不影响临床诊疗的前提下,仍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医源性采血.
-
-
郑翠玲;
李博伟;
程焱;
崔巍
-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静脉血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的可接受样本量.方法 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用EDTA-K2定量的真空采血管分别采集1.0 mL、1.2 mL、1.4 mL、1.6 mL、1.8 mL和2.0 mL全血标本,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上述样本量的静脉血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上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测.以2.0 mL作为标准量,将非标准量的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与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采血量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计算不同采血量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相对偏差符合率.结果 非标准量与2.0 mL标准量的全血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偏差符合率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其中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的相对偏差符合率最高;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和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的相对偏差符合率较低.结论 静脉血全血细胞分析的可接受样本量为1.0~2.0 mL.
-
-
许娇
-
-
摘要:
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式,比如血常规检验、血生化检验、血糖检测、血气分析等。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当我们因接受血液检验,而需要采集血液时,通常血常规和血糖采用末梢采血,血生化检验等采用静脉采血,而血气分析则需进行动脉采血。但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前一些通常进行末梢采血的项目,如血常规检验,血糖检测等,现在医院更多地选择进行静脉采血。对此很多人或许会感到不解:为什么现在要采静脉血了?按说采末梢血不是更方便一些吗?还有一些人对于静脉采血所需的稍贵的价格,以及稍大的采血量,而或多或少有些“耿耿于怀”。
-
-
门海龙
-
-
摘要:
目的:分析可影响凝血五项检测结果的标本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陕西省兴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采集的145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这145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有采血量2.0 ml的血液标本63份,有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31份.对这145份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提供者重新进行采血,得到145份合格的血液标本.对145份合格的血液标本和145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均进行凝血五项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并比较检测的结果.结果:与合格的血液标本相比,采血量2.0 ml的血液标本其PT、APTT、TT、INR的检测结果均较高,其FIB的检测结果较低,P<0.05.与合格的血液标本相比,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PT、APTT、FIB、INR的检测结果均较低,其TT的检测结果较高,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采血量过多或过少以及血液标本发生溶血都会对凝血五项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此情况应引起检验科医生的注意.
-
-
吴秋红
-
-
摘要:
目的:观察并研究无偿献血者季节性招募方式对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供血工作的影响。方法:调取本站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的无偿献血者采血与供血资料,对无偿献血者季节性招募方式对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供血工作的影响进行分 析。结果:秋季无偿献血团体采血量为 5946U、个人采血量为 4729U,总计 10675U,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春季团 体采血量为 1018U、个人采血量为 372U,总计 1390U,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春季供血量为 1425U,夏季供血量为 1793U;秋季供血量为 6432U,冬季供血量为 6454U,秋季、冬季与其他季节相比更高(P < 0.05)。结论:血站应根据当地环境、气候以 及人们生活习惯等因素,采用季节性招募方式血站的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供血工作。
-
-
-
-
摘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红十字会,军队有关单位: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公布施行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全面建立无偿献血制度,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瞩目成就,无偿献血人次数和采血量实现22年持续增长。在此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先进地区、单位、部队和个人。
-
-
ZHANG Yuan;
张媛;
LI Qiang;
李强;
LI Hui-jun;
李慧君;
ZHAO Jia-yi;
赵家仪;
SHEN Yun-long;
沈云龙
- 《中国解剖学会护理解剖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量和凝血标本离心转速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20例,于清晨空腹采血,在真空采血管中分别加人1、1.5、2、2、2.5、3、3.5ml全血,以标本2mL血为标准采血量,分析不同采血量和不同离心力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采血量为1ml,PT、APTT和TT时间明显延长;当采血量为1.5mL,PT和AP.11T时间明显延长;而当采血量为3.5mL,TT时间缩短;与转速3500r/min相比,高速离心后PT和APTT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准确的采血量和离心条件是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加强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将精准医疗的理念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