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室
采血室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2211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包头医学、实用医技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四川省医学会第十次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等;采血室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莉莉、于野、蒋蓉等。
采血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2211篇
占比:99.89%
总计:132360篇
采血室
-研究学者
- 林莉莉
- 于野
- 蒋蓉
- 于小洪
- 何其通
- 何晶
- 余君君
- 冷容
- 刘巍
- 刘长明
- 刘静
- 叶丹玲
- 吴婷
- 吴志琴
- 张国祥
- 张志英
- 徐云丽
- 徐建萍
- 杜秋明
- 杜金梅
- 杨陵
- 梁佩然
- 王伟杰
- 王文义
- 王海燕
- 王淑英
- 白素平
- 谭瑞元
- 贾娜尔·马哈提
- 赵佳
- 赵喜娥
- 赵秀玲
- 郭笑然
- 闫淑贤
- 陈姚
- 隋杰
- 马立威
- 黄彦
- 丁丽娟
- 丁国良
- 万诗琪
- 于国双
- 于素云
- 于美娜
- 仇俊枝
- 付友梅
- 付艳
- 代术蓉
- 任小青
- 任敏
-
-
丁丽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采血室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门诊采血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始前后采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3~5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采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6~8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采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风险防范、护理操作、业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采血感染事件发生,对照组采血感染事件发生率1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采血室建立了高效规范的采血管理模式,预防采血室感染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
邓春凤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对采血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加强对采血室环境质量控制,确保献血、用血安全.方法 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对采血室空气菌落指标进行检测,消毒后0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进行空气采样,每月监测1次,对检测结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室内进行消毒后0-1小时后均可达到卫生学标准,3小时超标.对2012年1月——12月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对比,超标2个月份,达标10个月份.通过紫外线联合空气净化机对空气进行消毒,有效保持采血室的空气质量.结论 对采血室进行灭菌管理,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为临床血液安全做保证,保证献血安全和血液的质量.
-
-
郑建梅
-
-
摘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采血室的护理效果及采血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采血中心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由于对照组,且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采血中心采用优质护理对进行采血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体提高患者的采血成功率,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
-
陈畅
-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血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方法 2021年2月期间,选择本疾控中心采血室内的三个位置进行空气采样,分别作为采样点1、2、3,每个采样点,均连续采样6d(同一时间),对比各采样点消毒前、后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同时统计3个空气采样点消毒前、后空气细菌合格率.结果 空气细菌培养显示:空气消毒前采样点1(39.26±9.67个)、2(37.66±8.67个)和3(38.15±9.02个)菌落个数显著多于消毒后(20.23±8.57个、21.68±8.57个、21.13±9.9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消毒前采样点1(16.67%)、2(16.67%)和3(33.33%)空气细菌合格率显著低于消毒后(83.33%、100.00%、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血室普遍存在空气细菌培养菌落数量升高表现,应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提升空气细菌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
-
-
-
-
于野
-
-
摘要:
目的 研究人性化服务应用在门诊采血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静脉采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采血护理)、试验组(50例,人性化采血护理),比较两组的标本合格率、抽血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标本合格率(92.00%)、抽血成功率(98.00%)均高于对照组(78.00%、86.00%),且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8.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采血室实施人性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抽血成功率,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
陈璐璐
-
-
摘要:
对在采血中心接受采血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是提高门诊采血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在采血室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现代护理理念在护理工作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一方面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临床接受治疗护理的感受,得到了患者认可和高度好评;另一方面,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医院门诊采血室的开展,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个人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予护理人员更好的自我提升机会,有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如何在医院采血室开展优质护理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
-
包莉
-
-
摘要:
目的:对门诊采血室护理中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提升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进行采血的4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20例患者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3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5).结论:对门诊采血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
-
陈姚;
吴琳娜;
吴琴琴;
冷容;
屈邦容;
龚玲;
黄培均;
刘天贶
-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次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
-
摘要: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采血室工作开展的效果和必要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6月行健康体检的静脉血标本的21130例(观察组),2016年7月-11月行健康体检的静脉血标本19820例(研究组)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进行常规体检静脉采血服务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实施“五常法”管理,让采血环境、采血物品、采血人员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结果:研究组条码贴错率、漏抽率、标本凝血、标本溶血、皮下淤血及晕血晕针现象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采血环境、采血物品、采血人员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提高了采血质量及效率,更好地适应体检客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