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设备
配电设备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301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2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2612363篇;相关期刊421种,包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机电信息、轻松学电脑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2016年中国浮空器大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并行处理分会2013-2014年度石油行业计算机新技术交流会等;配电设备的相关文献由65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涛、吴学亮、徐志鹏等。
配电设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12363篇
占比:99.95%
总计:2613610篇
配电设备
-研究学者
- 李涛
- 吴学亮
- 徐志鹏
- 曾睿
- 刘伟
- 吴贻标
- 黄日光
- 杨帆
- 沈瑞锡
- 张波
- 王勇
- 王鹏
- 盛万兴
- 叶春志
- 吴宇红
- 周莉梅
- 崔敏洙
- 张贝希
- 李明宏
- 王兴越
- 苏剑
- 袁海文
- 赵明杰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涛
- 张伟
- 张勇
- 杜跃飞
- 王伟
- 王新华
- 田爱军
- 陆汉兵
- 马钊
- D.雷默
- G.M.普罗伯特
- J.R.拜拉热安
- 余伟
- 刘洋
- 刘畅
- 刘诗
- 庄传相
- 张亚飞
- 张兴文
- 张团
- 张弛
- 张斌
- 曾惜
- 李宗翰
- 杨金铎
- 池才坤
-
-
吴仲超
-
-
摘要:
根据配电台区的设备组成分析了监测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3层结构的主站系统,利用改进阻性基波电流法分析避雷器泄露电流,根据阻性电流增长情况判断避雷器运行状态。利用油温变化率、异响声波分贝监测变压器状态,经过模拟实验证明监测方法可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为实现配电设备自动化监测以及故障智能诊断提供了技术方案支持。
-
-
温枝强;
林淑芳
-
-
摘要:
1研制背景配电柜作为常用配电设备,其体积较大,柜内可以放入较大的电气设备,所以一般作为中等容量(负荷)的配电设备。其适用容量在各个工业领域中有所不同,一般在几千瓦到几十千瓦。正常情况下,配电柜上的红灯表示该支路在工作状态,绿灯表示该支路在停止工作状态。每一座变电站使用指示灯均超过千个。
-
-
吕颖利;
赵会娟
-
-
摘要: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电能紧缺的问题,甚至在北方提出了限电令以缓解此问题,但是限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电能紧缺的问题,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节电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供配电系统节电技术的重要性,指出供配电系统中存在配电设备设计不合理、计量方式不统一的问题;随后提出供配电系统节电技术的应用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计供配电线路、科学设计照明系统、使用干式变压器、减少线损、减少无功损耗和采用现代化省电装置等措施;最后以某工厂为例,验证了应用节电技术的必要性。
-
-
王记昌;
郑建欣;
吕俊霞
-
-
摘要:
对电力系统的预防性测试是为了保证其稳定运行,避免故障发生。现代电力系统正向大容量、高压方向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诊断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输变电设备的智能化逐渐被人们重视,根据电力系统的情况,分析了在线监测状态检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
马天佚;
朱建明;
张驰;
杨霖;
武岳
-
-
摘要:
现有配电设备故障风险评估方法在因素分析方面不够全面,未能综合考虑天气等环境因素与设备健康状态因素对设备故障风险的影响,且数据来源主要为长期历史数据,缺乏时效性。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配电设备实时故障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天气状况、设备状态两大因素计算配电设备实时故障概率,通过负荷损失量、停电用户数量、负荷重要等级三个因素评估配电设备故障影响程度,并以设备故障概率和故障影响程度为准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通过IEEE-RBTS BUS2算例分析,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评估配电设备实时故障风险,对于电力企业优化设备检修工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谢刘丹;
赵莉莉;
沈海萍;
倪小红;
关山;
崔金栋
-
-
摘要:
配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出厂质量决定配电网是否可以可靠运行,因此对配电设备进行出厂试验尤为关键。文中研制了一种智能化集成化配电设备试验装置,并开发了一套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软件,解决了传统出厂试验装置所面临的功能缺乏、工作强度大以及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具备较高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直接提高了试验效率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配电设备出厂试验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
刘丰文;
陆德琳;
陈苹;
钱函慧;
王宇超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电力维修技术的进步,同时配电设备在线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力度也不断加大。另外,针对越来越多的配电设备,其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也日益复杂化,因此需要对系统开发手段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究。结合在线监测技术概念和特点,对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及常用在线监测技术等进行分析,并对配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探讨。
-
-
周益帆
-
-
摘要:
我集团北高峰发射台配电系统选用BLORSEFG型动力配电柜,柜面采用PMW2000系列综合电力测控仪表对各低压进出线单元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显示。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该仪表相继出现电流显示缺相,电流、电压显示缺失等情况,影响了配电设备运行数据的观测,对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产生不良影响。PMW2000系列综合电力测控仪表采用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实时测量、分析的电力参数如表1所示。
-
-
王德明
-
-
摘要:
为了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电力的稳定性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需要从配电设备维护面临的问题出发研究,尝试提出促进设备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周期的方法和策略,以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展开。
-
-
李金;
朱泽松;
高玉春
-
-
摘要:
智能建筑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以更高效的管理方式来发挥建筑的优势,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更多新技术和新手段。为增强智能建筑的配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配电设备监测系统总设计方案,首先对影响配电设备稳定运行的一些环境因素以及本系统使用的物联网技术进行阐述,然后对控制终端的各类监测配电设备的关键传感器以及网关进行设计。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加快诊断智能建筑配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从而有助于提升智能建筑配电设备管理效率。
-
-
郭刚;
李静
- 《CIGREC6中国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暨2017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配电设备信息数据(账物卡数据)不一致问题,基于电网物理信息系统和电力设备物联网思维,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建立了将调度编码与资产编码相融合的配电设备信息融合编码体系,继而,对编码标识系统的应用作了详细说明;最后,从信息动态管理和系统融合应用两个方面,对信息数据管理作了进一步论述.基于ECP-256代码,以柱上变压器为例,给出了配电设备信息融合编码标识的应用实例,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
-
-
Hu Zhonghua;
胡中华
- 《2016年中国浮空器大会》
| 2016年
-
摘要:
配电系统是飞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对各配电支路通过单独外加控制实现各部分测试,这种方法耗时耗力,而且存在人为操作失误等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通用的配电设备检测与控制系统,本文研究了一套基于PXI的配电测试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实现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最后,通过在某型飞艇配电设备测试上的成功应用,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实用性.
-
-
景长青;
陈佳黎
- 《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通过基于声表面波的无源无线温度在线监测研究,改进现有配电设备传统测温的方法,使其具备安全、可靠、准确,连续实时在线后台监测出接头温度等特点,并成功应用于10千伏变压器、跌落式高压熔断器、电缆终端头、柱上开关等配电设备测温上,对坚强配网、智能配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使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田阳普
- 《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对配电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的意义、原理和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对地电压和超声波综合检测技术的配电设备局部放电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使用该系统实现配电设备局部放电的检测、管理、分析、定位和应用的统一,实际应用该系统对配电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发现配电设备绝缘故障问题,本文应用是配电设备实现状态检修的发展趋势.
-
-
吴宇红;
王新华;
方百荣
- 《全国输配电技术协作网(EPTC)2014年第三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针对现有农网配电设备故障无法事先预警、故障信息不能实时掌控,造成故障范围扩大以及停电时间延长的现状,提出一种利用加装在农网配电设备上的传感器、测量元件等辅助装置,使农网配电设备实现远程监控与实测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经低压配电柜短信终端实现自动储存、对比、运算和诊断.当发生配电设备临近故障或疑似故障事件时,自动通过低压配电柜短信终端的GSM模块实时发送短信和GPRS模块上报监控系统.同时,实现了对温度上限和水位上限的供电回路自动隔离与故障点消除后的自愈技术,使农网公变配电设备达到安全防护水平.
-
-
张顺航;
罗向阳;
郭明辉;
冯文良;
张铮;
姜志超;
李荣顺
- 《CIGREC6中国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暨2017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对配电设备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一个配电设备模块化体系.对于个别型号的少量特殊系统需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专用设计.对于各型号的大部分一致性系统需求,应该首先统一各型号系统子设备的功能定义,开展硬件模块化设计,提高各型号之间配电设备硬件模块的互换性,同时开展软件配置化设计,实现配电测试设备软件在同类型号和不同类型号之间的延用或重用进而提升配电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大幅缩短故障检修的时间.
-
-
郭刚;
张社安
- 《2016年KGE杯智能配电与智能充电新技术与应用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为适应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基于电网物理信息系统和电力设备物联网思维,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建立了将调度编码与资产编码相融合的配电设备信息融合编码体系,继而,对编码标识系统的应用作了详细说明;最后,从信息动态管理和系统融合应用两个方面,对信息数据管理作了进一步论述.基于ECP-256代码,以柱上变压器为例,给出了配电设备信息融合编码标识的应用实例,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