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冷却
进气冷却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58452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制冷学报、燃气轮机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燃汽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2007年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2006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研讨会等;进气冷却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周曙、刘岩、周雅君等。
进气冷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8452篇
占比:99.95%
总计:258594篇
进气冷却
-研究学者
- 姜周曙
- 刘岩
- 周雅君
- 张振华
- 赵文波
- 杨承
- 杨泽亮
- 王剑
- 仲恒
- 姚文江
- 安胜利
- 常征
- 张志刚
- 张赟
- 彭瑶
- 戴义勇
- 朱斌帅
- 李剑斌
- 李燕平
- 杜未
- 杨国强
- 杨晋
- 林枫
- 浅野太一
- 王博
- 王占彪
- 申建遵
- 白公宝
- 许岷
- 赵光敏
- 邵帅
- 金杰
- 金英强
- 陈建良
- 付忠广
- 俞鉴锋
- 倪睿
- 刘金星
- 刘锋
- 华贲
- 史炜
- 姚瑞峰
- 孙锐
- 宋君弟
- 左政
- 张俊文
- 张俊红
- 张士杰
- 徐天舒
- 李俊
-
-
范雪飞;
蒋俊;
刘网扣;
朱志劼;
王思远
-
-
摘要:
以GES10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进气温度调节的机组热力性能综合优化方案,即分别利用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尾部烟道排烟在1台机组上实现压气机进气冷却和进气加热的功能,给出了相应的热力设计参数,并采用GTPro软件进行了进气冷却或进气加热前后的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基本负荷下,降低进气温度可使联合循环发电功率提高4.73%~6.10%;在部分负荷下,进气温度由15°C提高到35°C时,燃机负荷率上升8%~14%,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以提高0.88%左右,从而满足机组在不同大气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热力性能优化的要求。
-
-
-
范雪飞;
蒋俊;
刘网扣;
朱志劼;
王思远
-
-
摘要:
以GE S10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进气温度调节的机组热力性能综合优化方案,即分别利用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尾部烟道排烟在1台机组上实现压气机进气冷却和进气加热的功能,给出了相应的热力设计参数,并采用GT Pro软件进行了进气冷却或进气加热前后的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基本负荷下,降低进气温度可使联合循环发电功率提高4.73%~6.10%;在部分负荷下,进气温度由15°C提高到35°C时,燃机负荷率上升8%~14%,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以提高0.88%左右,从而满足机组在不同大气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热力性能优化的要求.
-
-
张涛;
付忠广;
刘志坦;
严志远;
朱鸿飞;
张天清
-
-
摘要:
选取某2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SCC)机组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温度与联合循环满负荷和部分负荷工况性能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燃机进气温度控制技术.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燃机进气温度变化对联合循环全工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联合循环满负荷工况,通过进气冷却技术将燃机进气温度由32°C降低至12°C时,可增加联合循环功率14.2MW,同时提高热耗率2.3%;对联合循环80MW、120MW和160MW部分负荷工况,通过进气加热技术将燃机进气温度由12.5°C升高到40°C时,联合循环燃气耗量逐渐降低,联合循环效率分别提升0.86%、1.26%和1.11%.燃机进气温度控制技术建立了联合循环中底循环与顶循环间的耦合,在一定负荷和进气温度范围内调节燃机进气温度可有效改善联合循环性能,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
-
罗城鑫;
张海珍;
王明晓;
林达;
柯冬冬;
李焕龙
-
-
摘要: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性能容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南方炎热的夏季,在电力负荷需求高峰期却不得不面临机组出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运用Ebsilon系统建模软件来分析不同环境温度对单循环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所在区域不同上网电价和供气气价条件下实施进气冷却技术的经济可行性,给出了适宜开展吸收式制冷进气冷却技术改造的边界条件.
-
-
胡灿;
岳玉琅;
宋澜波
-
-
摘要: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高温环境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主要介绍了高压喷雾进气冷却技术在M251S型燃气轮机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应用后可提高年发电量638.2万kWh,创效150万元以上,证明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前景良好.
-
-
张俊红;
王静超;
徐天舒;
李伟东;
林杰威;
袁一;
刘志远
-
-
摘要:
针对经验公式计算活塞顶面传热边界不准确和热应力计算中引入位移约束产生人为应力集中的问题,采用燃烧模拟和有限元方法构建非线性接触对,研究活塞瞬态应力.首先,燃烧模拟仿真得到活塞顶面传热边界条件,并实现向有限元模型的瞬态映射;然后,用非线性接触模拟热和力在构件间的传递,对比有、无进气冷却效应下的活塞瞬态温度场,结合测温试验进行温度场验证,对比有、无非线性接触的活塞热应力场;最后,结合机械负荷,进行在交变热-机械负荷作用下的活塞瞬态应力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燃烧模拟和有限元方法进行活塞瞬态温度场研究,能更准确地反映活塞顶面温度在时间上的波动和空间上的不均匀;非线性接触改善了施加位移约束产生的人为热应力集中问题,对比排气侧,活塞进气侧的热应力高出11.9%;热机耦合应力不是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简单叠加,且热、机械应力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抵消.
-
-
赵立普;
王静超;
徐天舒;
张俊红
-
-
摘要:
考虑进气过程对缸内气体温度和活塞顶面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仿真获得活塞顶岸对流传热系数 、燃气温度曲线以及活塞组热边界条件,进行了柴油机冷起动和标定工况下的活塞温度场分析,利用活塞测温试验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考虑进气冷却影响的活塞温度场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与实测特征点温度的相对误差在6% 以内,为活塞应力应变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准确的边界条件和有意义的参考.
-
-
-
汤翔;
姜周曙;
王剑;
洪丹丹
- 《2007年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燃气轮机的性能与环境温度有关,高温时其出力随进入燃机的空气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问题可通过进气冷却来解决。分析了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进气冷却监控系统的研制情况,详细论述了使用西门子工控软件WinCC与STEP7对上位机以及下位机的设计与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