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坏疽
足坏疽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81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010学术大会等;足坏疽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西娥、刘德辉、任忠杰等。
足坏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811篇
占比:99.26%
总计:12906篇
足坏疽
-研究学者
- 朱西娥
- 刘德辉
- 任忠杰
- 刘丽凤
- 包美佳
- 厉兵
- 唐兰
- 孙大军
- 孙雨
- 密红翠
- 张庚扬
- 彭悦
- 曹春蕾
- 朱晓林
- 李云平
- 杜建时
- 杨淑华
- 杨秀清
- 林波
- 王丽丽
- 王鹏华
- 郑兰
- 陈丹
- 韩丽
- 马新华
- 高春艳
- 丁长深
- 于洁
- 于莉
- 仇湘中
- 付秀艳
- 何克芝
- 何卫华
- 关小宏
- 关静
- 冯天妹
- 冯毅
- 刘伟民
- 刘兆昶
- 刘卓
- 刘学勤
- 刘小燕
- 刘彦坡
- 刘敏尧
- 刘立群
- 刘靓
- 史国珍
- 史容姣
- 史玉香
- 史艳玲
-
-
李佩明;
马雪茹;
黄国飞
-
-
摘要:
目的 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实施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情况与踝肱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06%高于常规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3,P=0.006);观察组患者血管情况、ABI指数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结论 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进行治疗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下肢动脉供血情况,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
张伟;
张学军;
石宝琪;
郑宇;
王梁;
朝鲁孟
-
-
摘要: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运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的效果.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治疗,观察组运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骼动脉、股前动脉血管内径、踝肱指数、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等.结果 术后观察组骼动脉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股前动脉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0.01);术后观察组患者餐前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运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效果确切明显,适合临床使用.
-
-
李晶晶;
蒋锐;
呼永河;
关静;
张新颜
-
-
摘要:
目的 探讨艾灸干预在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老年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介入术病例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皮温、踝肱指数、疼痛自测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皮温、踝肱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自测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干预可显著减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介入术老年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自觉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护理推广.
-
-
-
-
高春艳;
刘丽凤;
王丽丽;
包美佳;
任忠杰;
孙雨
-
-
摘要: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疽截肢围手术期提供科学护理,进行临床护理效果的分析.方法:分析对象选用2018年11月-2019年6月进入我院接受足坏疽截肢围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对每位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并对围手术护理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果:有36位例患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并达到痊愈标准出院,占到患者总数的94.74%.有1例患者受到严重感染而死亡,患者总数的2.63%,还有1例患者截肢之后出现感染,占患者总数的2.63%.结论:为糖尿病提供皮肤卫生护理,采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护理,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医疗,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可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
-
李艳梅
-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在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取80例我院接诊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观察,患者接诊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7月,依据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中医组和普通组,普通组采取常规手段护理,中医组给与中医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2.5%(37例),包含显效患者22例,有效患者15例,其总有效率数据和普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在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足部创面恢复,从而促使疾病好转,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
苏磊
-
-
摘要: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接近10%,并有逐年增加及年轻化趋势。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眼底病变等,其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中致残率很高的一种。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的重点课题。糖尿病足常常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是糖尿病导致末梢神经感觉障碍、植物神经损害以及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本篇着重讨论足部溃疡。
-
-
-
马俊
-
-
摘要:
赵先生是一位老烟民,每天两包烟。最近一年多来,他发现自己走着走着就开始出现小腿酸胀、疼痛,停下来休息几分钟后又可以行走,但走同样的距离后又会出现同样的症状。老赵心想,大概是人老了腿脚不灵,就没当会事儿。慢慢的老赵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走上百米距离就得停下来休息。这下老赵可急了,赶紧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诊断,老赵患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他走不远路就要休息的情况,在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
-
-
王亚运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一起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书中深入研究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等问题,既奠定了理论体系上的基础,又为指导临床实践打下牢固基石,值得中医学子反复研读,不断深思,指导于临床实践.现基于《内经》的基本理论,结合当代部分医家观点,简要分析消渴的变证足坏疽的基本病因病机,以及基本治则,并通过临床的经典病历,对其症型中的“正虚血瘀”这一观点做出简要论述.提出治疗当以恢复正气为根本,重视血瘀这一病理产物的致病特点,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活血化瘀治疗,并将血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气的关系融合于辨证论治的治疗当中,重视人体整体性的根本特点。
-
-
-
-
-
-
-
-
-
王巍;
张琳
- 《第八届足踝外科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报道了糖尿病病人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截肢,要比非糖尿病病人高5倍~10倍的现状.论述了糖尿病病人经积极保守治疗患肢病变难以改善,截肢仍是首选治疗方案,指出了为了减轻病人痛苦,配合截肢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
-
-
-
-
-
-
- 江声
- 公开公告日期:2013-05-22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外用包扎的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糖尿病人的足部病变为湿性足坏疽,足坏疽部位的软组织皮肤糜烂,形成脓腔排除大量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热痛,对该部位的治疗的具体步骤如下:(1)剪除足坏疽部位多余的组织。(2)清洗脓腔内的分泌物。(3)在脓腔内喷洒山莨菪碱和胰岛素,改善微循环以及降低足坏疽血糖,使足坏疽糖代谢趋于正常。或者在脓腔内加入粉状且能产生充分的有机酸的植物乳杆菌,有效地抑制病源菌对创口的感染。(4)然后,在脓腔内撒入有效地实现创口结痂MRM超微粉。(5)最后,对足坏疽的部位进行包扎。本发明是一种外用药具有治疗效果好和使用方便,及愈合后皮肤平整光滑的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