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代
越冬代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662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等;越冬代的相关文献由3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刘志、张俊杰等。
越冬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662篇
占比:99.29%
总计:25845篇
越冬代
-研究学者
- 刘刚
- 刘志
- 张俊杰
- 李天昊
- 李娟
- 李秋波
- 杜文梅
- 温小遂
- 王秀梅
- 臧连生
- 阮长春
- 陈修会
- 侯志广
- 孙光芝
- 孙彤
- 宣维健
- 尹维万
- 张华庭
- 张海剑
- 李海山
- 李跃忠
- 李顺兴
- 杨海珍
- 杨硕
- 王小平
- 王振营
- 王春良
- 王越辉
- 王金环
- 白瑞霞
- 石小丽
- 石洁
- 秦雁宇
- 薛志成
- 谭荫初
- 贾云云
- 郭宁
- 陈丹
- 陈卫民
- 陈立玲
- 陈荣
- 鞠瑞亭
- 马之胜
- 马铭泽
- 高俏
- 丁兰兰
- 丁建华
- 丁莹
- 万成功
- 严巍
-
-
郑光楠;
高一平;
韦建松;
杨秀好;
韦曼丽;
郑霞林
-
-
摘要:
为比较松褐天牛越冬代与非越冬代出木成虫体型差异,提高对松褐天牛不同世代成虫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以期为松褐天牛一年发生2代至多代地区的种群管理提供参考。在松褐天牛一年发生2代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尾松林间,设置诱木和收集受害木的方式,研究松褐天牛越冬代和第1代出木成虫的出木期、体重及体长的关系。结果显示:(1)松褐天牛越冬代成虫出木期116 d,第1代出木期47 d,越冬代出木期较第1代长。(2)越冬代雌雄虫体重分别为(0.2904±0.1060)g和(0.2751±0.1363)g,体长分别为(2.066±0.030)cm和(1.973±0.326)cm;第1代雌雄虫体重分别为(0.3080±0.0072)g和(0.2784±0.0086)g,体长分别为(2.101±0.173)cm和(1.964±0.208)cm。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越冬代与非越冬代的同性别成虫在出木首日体重和体长均无显著差异;非越冬代雌虫的体重和体长、越冬代雄虫的体重均与出木次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
-
李宽;
王星;
蒋敏华
-
-
摘要:
采用测报灯系统和性诱剂系统2种智能工具监测水稻二化螟越冬代的虫情动态。结果表明,2种智能工具对二化螟的诱测效果均较好,测报灯系统峰型明显、虫量集中,性诱剂系统诱测日期早、虫量诱集多,两者主蛾峰日与田间发育进度调查预测化蛾高峰相近,预测准确性较高。
-
-
赵国庆;
杨淑广
-
-
摘要:
灰飞虱可危害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小麦是越冬代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灰飞虱春季在麦田繁殖一代,麦收前后(小麦黄熟前至收获完毕)一代成虫迁入玉米地、水稻秧田进行危害。灰飞虱直接刺吸汁液,使茎基糜烂发臭,植株萎缩枯黄,从而造成减产,危害程度严重的可造成绝产绝收。灰飞虱还可传播小麦黑条矮缩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和玉米粗缩病毒,造成小麦、水稻、玉米的严重损失。
-
-
周忠康
-
-
摘要:
[目的]明确南平市延平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发生趋势,为当地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近10年延平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与发生程度,总结当地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特点;采用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进行了室内致病力测定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近10年来马尾松毛虫在延平区呈周期性波动趋势,间隔3~5 a爆发一次,主要以轻度危害为主,2015年全区危害等级保持在中度水平,2011、2019年延平区存在局部大面积的重度危害.使用含孢量为10×109个?g-1的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接种后,喷粉处理5 d时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72.8%,14 d的死亡率为83.7%,校正死亡率为87.6%;喷雾处理5 d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64.5%,14 d的死亡率为79.3%,校正死亡率为82.8%.林间防治试验中,在幼虫越冬期按1.125 g?m-2进行防治,施菌14 d后,防治效果可达85.3%.[结论]采用两种剂型白僵菌处理后,喷粉方式接种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喷雾处理,且死亡速度较快.林间防治可显著降低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虫口密度.使用白僵菌进行防治可有效保护南平市延平区松林健康和生态安全.
-
-
刘选宁
-
-
摘要:
马尾松毛虫是松树类植物的主要食叶害虫,其大规模的爆发不仅会造成经济作物受损,而且还会对生态效益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文结合基层林业工作开展,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调查方法展开详细分析,以期有效掌握虫情发展趋势,做好虫情的调查监测,为我国的防虫治虫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并积累宝贵经验.
-
-
李燕梅
-
-
摘要:
乐至县抢抓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发生关键期,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全面推进林业有害生物春季防治工作,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一是科学调查。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线路踏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分类施策。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虫情轻度发生区域以物理防治、自然调节的方式为主。
-
-
-
-
摘要:
受疫情影响,2020年蚕茧价格低迷,蚕农管桑养蚕积极性受挫,弃桑弃养现象突出,各项桑园管理工作明显差于往年,小型害虫桑粉虱等为害加剧,导致目前桑园残留虫量偏高。如不加以有效防治,越冬代桑粉虱将影响明年桑园产量和质量。因此,各涉桑乡镇、村委会务必要重视宣传指导,及时布置好以农药防治为主的冬季桑园综合防治工作,切实降低病虫害越冬虫源基数,可为抑制翌年桑树病虫害发生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
-
张巧丽;
李天娇
-
-
摘要:
为验证生物食诱剂对麦田棉铃虫的控制效果,于2018年,在河北沧县开展了应用生物食诱剂监测并防控小麦田越冬代棉铃虫的试验.结果 表明,应用生物食诱剂搭配方盒诱捕器可较好地监测麦田棉铃虫发生动态.在5月中旬出现棉铃虫越冬代诱蛾高峰,与历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通过在越冬代棉铃虫羽化始盛期条带洒施生物食诱剂与90%灭多威可溶粉剂5 g/L混合药液,处理后12d对1代棉铃虫幼虫的防效可达60.73%,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