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委员会
资源委员会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0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2771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纵横、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兰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5届学术年会等;资源委员会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薛毅、王卫星、张维缜等。
资源委员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771篇
占比:99.53%
总计:83158篇
资源委员会
-研究学者
- 薛毅
- 王卫星
- 张维缜
- 唐凌
- 李琴芳
- 郭红娟
- 吴布林
- 张传洪
- 智效民
- 朱上坚
- 沈洪
- 邵俊敏
- 严海建
- 付从荣
- 俞丽君
- 刘国武
- 刘文丰
- 孙本尧
- 张殿兴
- 张瑞彬
- 曾晓玲
- 朱国威
- 李学通
- 李湘敏
- 清庆瑞
- 薛世孝
- 赖继年
- 郑会欣
- 陈杏年
- 马福龙
- Barbara
- Karen Markey(著)
- O.H.富兰克尔
- Soo Young Rieh(著)
- Γ.Γ.戈戈宁科夫
- А.И.齐穆尔基耶夫
- 丁寿康
- 万明春
- 严如平
- 严鹏
- 严鹏12
- 乐嘉庆
- 仇汉生
- 付春锋
- 仝惠
- 任伟伟
- 任荣
- 伊水
- 何东
- 何中材
-
-
姜迎春
-
-
摘要: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一方面承载着重要物质的生产;另一方面示范政府体恤劳工,重视福利的政策关怀。但是旧有抚恤制度受到战时通货膨胀的冲击,难以发挥效果,为此企业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抚恤种类和金额,同时尝试举办员工互助寿险来救助受恤人,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了罹难者的保障水平,企业单方面抚恤向劳工互助保险转变,这个转型的过程既包含传统与现代的救助方式的融合与冲突,也包含制度探索的积极意义。
-
-
-
-
-
-
摘要:
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园林绿化局联合发布关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规划指标的配套政策,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提出要求。其中明确,选址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时,应给广大青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绿地率不得低于30%。在建筑高度方面,规定幼儿园幼儿活动用房不应设在三层以上,小学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中学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
-
-
刘超
-
-
摘要:
1932年举行的国难会议,是民国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本身虽未取得显著的即时成效,却在客观上开启了一次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使以前军政界顶层决策者和知识界巨头之间的往来明面化、畅通化,并呈现一定的制度化,大大推动了二者的和解,促成了两界的交流合作,也促成了主流知识界的分化、重组和转向.知识界生态在不长的时间内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由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学者从政热潮.但是,这些都没有从根本改变当时的权力格局、顶层设计和政治生态,自然也没能扭转国运.这与顶层决策者的初衷颇有差距,知识界也对此渐感失望.至抗战后期,二者裂痕日渐加剧并最终分道扬镳.此次浪潮有着深切的历史意涵,再次生动凸显了中国情境下学术与权力、知识人与政治人、文化生产与国家治理之间繁复的关系.
-
-
薛毅
-
-
摘要:
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属下的一个专门负责工业建设的机构.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资源委员会一方面从事有关国防工业建设的调查工作,一方面开始创办工矿企业.抗战初期,资源委员会又一方面安排直属企业向抗战后方转移,一方面组织、领导沿海地区民营工业拆迁到抗战后方继续生产,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后方注入了大量的工业化发展要素,使后方的工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资源委员会从此成为民国时期最大的国家资本工业企业经营和管理机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