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贫困标准

贫困标准

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139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理论与当代、领导决策信息、社会工作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等;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鲜祖德、王萍萍、张玲等。

贫困标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139 占比:99.17%

总计:28374篇

贫困标准—发文趋势图

贫困标准

-研究学者

  • 鲜祖德
  • 王萍萍
  • 张玲
  • 李存才
  • 吴国宝
  • 唐钧
  • 宋迎昌
  • 方可成
  • 朱玲
  • 李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建英; 何冰; 毕洁颖
    • 摘要: 为考察新农保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否降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本文利用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2300元/年和每人每天3.2美元两类不同贫困标准衡量的贫困脆弱性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缴费参与新农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根据领保状态的分阶段分析发现,缴费参与新农保和缴费参保人数增加对未领保家庭和领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和领保人数对贫困脆弱性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改善健康成员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对无储蓄家庭和无借贷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具有显著缓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减少代际转移,进而缓解家庭贫困脆弱性程度,而领取新农保则通过增加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而加剧家庭贫困脆弱程度。
    • 潘思宁; 朱震锋; 张雪; 李尔彬
    • 摘要: 贫困是一种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以多维贫困为研究主题,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多维贫困的相关研究,归纳和整理学界围绕多维贫困在理论内涵、评定标准及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为学界特别是国内学者立足国家共同富裕的宏观愿景,从缓解多维贫困的视角下持续开展探求富裕道路的创新研究提供参考,也对林场、林区等特殊的资源型地区改善职工及居民生计,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红利提供启发。
    • 摘要: 过去40年中国减贫近8亿人《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2022年3月31日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FOUR DECADES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以2010年国家贫困标准计算,1978-2019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0.6%,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下降到550万,减少近7.65亿,贫困发生率平均每年降低2.4个百分点。
    • 郭强
    • 摘要: 中国的反贫困事业的成功是全球发展的重大成就。通过对贫困的概念、中国贫困标准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反贫困实践和经验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诸多中国反贫困的理论和经验。
    • 宋丽; 李芸
    • 摘要: 2020年后中国农村扶贫面临着新格局、新挑战,相对贫困界定的动态性、贫困标准制定的多样性以及贫困成因的复杂性成为新时代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重难点。因此,以农村相对贫困的界定、贫困标准、产生原因为线索,对农村相对贫困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借鉴国际反贫困经验,分析了研究中的学术优长,以期为后续研究所借鉴,并指出了后续研究的重点。
    • 王国敏; 侯守杰
    • 摘要: 后小康时代,中国扶贫战略即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通过回顾不同阶段贫困的发展样态可知,相对贫困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耦合而呈现出的主客观状态.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的相对性、分散性、多维性、发展性、脆弱性决定了未来减贫的艰巨性、系统性、长期性.与此同时,中国的贫困识别标准也将发生重大变革.相对贫困标准设定应采取国家与地方相结合并分城乡设置的划定思路,由短期的过渡性贫困标准逐步调适至长期动态的相对贫困标准,通过完善能力建设、加强社会保障、调节社会分配、健全城乡要素融合发展等措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对于推进中国贫困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
    • 第五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 刘遗伦
    • 摘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按照2012年的贫困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有9899万。所以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开展调研,指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从此拉开了脱贫攻坚序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
    • 张亚菁
    • 摘要: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海拔在1760米至4635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气温10.0摄氏度。2016年,循化县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收入仍有较大差距,表现为经济总量小,贫困人口多。全县尚有数万人处于新划定的贫困标准以下,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 陈基平; 沈扬扬
    • 摘要: 我国现行贫困标准仅相当于世界上收入最低的15个国家贫困线均值的全球极端贫困线,这意味着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的全面脱贫只是极端绝对贫困的消除.面向后2020时代,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标准转变的政策意义在于贫困治理方向将从重视绝对意义的生存性需求转向重视相对意义的发展性需求,因此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贫困标准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当提高.这一转变的现实意义在于,我国农村的相对贫困形势仍十分严峻,大量的相对贫困人群仍然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受教育程度不足、劳动能力缺失、身体健康程度较差的问题,为了关注这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增收问题,有必要设立相对贫困标准以监测低收入人群增收.建议我国尽快将相对贫困纳入贫困度量的统计监测指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下逐步由绝对贫困标准过渡到相对贫困标准,从关注生存贫困转变为关注发展贫困,最后实现与十九大报告两个阶段目标提出的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结合.
    • 郑瑞坤; 向书坚
    • 摘要: 研究目标:从需求层次递进结构出发,设计一种后扶贫时代中国农村相对贫困的测量方法.研究方法:根据相对贫困的内涵,改进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方法,将整体人群利用"支出—收入"回归算法进行分类,从全部"支出—收入"分类组中挑选相对低的组作为农村相对贫困样本组,以样本组最低收入值推断农村相对贫困线测度相对贫困人口.研究发现:CHAID模型的方法功能与相对贫困测量内容及指标间的理论关系吻合,能够跟踪绝对贫困消除后人的需求变化进而反映出相对贫困状态;与绝对贫困标准测量方法相比,CHAID方法保留了相同的收入测量指标,在相同需求范围内同样利用了线性回归方法,使贫困标准转换时基本原理不变,有助于国家扶贫经验的持续推进.研究创新:借鉴国际相对贫困标准比例法与指数法的收入指标与多维特征,通过非线性多元统计功能及递归原理实现了追踪人的需求变化以及归类相同需求人群的功能,实现了对相对贫困人口的测度.避免了比例法无法考察相对贫困内容及受数据分布形态影响的不足,同时也规避了指数法多维指标选取的主观性.研究价值:为绝对贫困消除后如何度量相对贫困提供了一种方案,丰富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理论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