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侧
二次侧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72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原子能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8243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煤矿机电、原子能科学技术、电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电力安全论坛、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机械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二次侧的相关文献由16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高剑、黄伟、侯硕等。
二次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2439篇
占比:99.98%
总计:582559篇
二次侧
-研究学者
- 张高剑
- 黄伟
- 侯硕
- 刘青松
- 吴新宇
- 唐辉
- 孙健铨
- 沈黎
- 王国河
- 董亚超
- 邓志燕
- 钱建华
- 刘一博
- 朱立辉
- 钟发杰
- 黄文有
- 傅睿卿
- 余冰
- 姚强
- 正端
- 贺小明
- 马庆俊
- 卢向晖
- 李勇
- 隋海明
- 何军
- 张孟琴
- 李孝俊
- 李青松
- 林崇伟
- 王亚恒
- 程檀
- 董君永
- 陈拥政
- 余汇涛
- 包建国
- 吴文健
- 唐琪
- 夏栓
- 张树丰
- 徐玉凤
- 施伟
- 武心壮
- 王飞
- 邱健
- 丁明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大永
- 于晶华
- 刘君
-
-
姚耀;
孔德良;
赵运辉;
林红平
-
-
摘要:
介绍了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结合作者在电力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根据一起发电机组机端电流互感器的异常运行事件,发现一类电流互感器存在的弊端,并做出整改,保证了电流互感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二次电流回路异常引起保护误动作事故的可能性。
-
-
贺军;
蔡报炜;
武玉增
-
-
摘要:
为解决船用核动力装置发生全船断电后的热量导出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船用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以缓冲水箱为中间导热载体,以海水为最终热阱,采用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建立自然循环的方式间接地带走堆芯余热。以国外典型核动力舰船的数据作为参考,以全船断电事故为案例,用RELAP5程序分析了该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后,余热排出系统内可较快地建立起自然循环,并依靠自然循环带走反应堆的剩余发热,在事故后可保证反应堆安全,证明系统设计合理、有效。本文也进一步分析了设计容量、换热器布置位置、船用环境等对余热排出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船用核动力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
-
郭政;
阴继翔;
易文杰;
李东青
-
-
摘要:
为研究与传热管破损紧密相关的二次侧横流能量等流动与传热特性,使用Fluent软件中的多孔介质模型,模拟传热管束、汽水分离器和支撑板阻力。一次侧向二次侧的放热以内热源的形式加载到模型中,基于k-ε湍流模型,并结合两相漂移流模型计算,得到了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流体温度、空泡份额、速度沿轴向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直管区和弯管区二次侧流体的横流速度和横流能量。结果表明:直管区第二块支撑板(2.3 m高度)处和弯管区沿圆周由热侧向冷侧80°和100°附近横流能量较大,分别约为300、550 J/m3,传热管破损几率较大;在进行蒸汽发生器设计时,建议减小第二块支撑板处的二次侧流动阻力,增加最内层汽水分离器和蒸汽发生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传热管破损几率。
-
-
廖俊玲
-
-
摘要:
传统的电流互感器设计与选择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但是对于铁路电力系统来说却不再适用.文章针对铁路电路系统特有的容量小、负荷小的技术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明确了铁路电力系统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电流大小,对比了铁路电力系统电流互感器的精度范围和短路容量,研究了铁路电力系统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容量,可以作为后续铁路电力系统电流互感器的设计依据.
-
-
姚文卓;
周涛;
刘建全;
杨已颢
-
-
摘要:
蒸汽发生器作为核电站一、二回路的换热枢纽,对于核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为此,以某AP1000机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为研究对象,根据成本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建立了AP1000机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热经济学成本数学函数模型,对其热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负荷降低会加速热经济学成本增加;改善压强条件对二次侧热经济学成本影响不大,但会增加泵功耗,影响整体经济性;改善二次侧换热条件,更容易降低热经济学成本。
-
-
姚文卓;
周涛;
刘建全;
杨已颢
-
-
摘要:
蒸汽发生器作为核电站一、二回路的换热枢纽,对于核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为此,以某AP1000机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为研究对象,根据?成本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建立了 AP1000机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热经济学成本数学函数模型,对其热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负荷降低会加速热经济学成本增加;改善压强条件对二次侧热经济学成本影响不大,但会增加泵功耗,影响整体经济性;改善二次侧换热条件,更容易降低热经济学成本.
-
-
郭政;
阴继翔;
易文杰;
李东青
-
-
摘要:
为研究与传热管破损紧密相关的二次侧横流能量等流动与传热特性,使用Fluent软件中的多孔介质模型,模拟传热管束、汽水分离器和支撑板阻力.一次侧向二次侧的放热以内热源的形式加载到模型中,基于k-ε湍流模型,并结合两相漂移流模型计算,得到了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流体温度、空泡份额、速度沿轴向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直管区和弯管区二次侧流体的横流速度和横流能量.结果表明:直管区第二块支撑板(2.3 m高度)处和弯管区沿圆周由热侧向冷侧80°和100°附近横流能量较大,分别约为300、550 J/m3,传热管破损几率较大;在进行蒸汽发生器设计时,建议减小第二块支撑板处的二次侧流动阻力,增加最内层汽水分离器和蒸汽发生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传热管破损几率.
-
-
郭林林;
朱存平;
许英
-
-
摘要: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二次侧水压试验是系统调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节点,目的是检验SG系统及其相连管道的密封性,以及检验管线部件的承压强度,是机组后续调试试验开展的基础.使用西门子S7-1500 PLC作为控制器、亚控KingView作为上位机监控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该水压试验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工艺流程,设计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程序,实现了SG二次侧水压试验的升温、升压、保压、卸压工作.相较于市场上现有的系统,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升压和降压自动控制功能,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近30个SG二次侧水压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所有试验均一次成功.该研究可为大容积、高承压的压力容器受压形变测试提供精确、连续的对比数据.
-
-
-
许晓辉
-
-
摘要:
110 kV变电站是煤矿供电的枢纽,为防止其一次侧和二次侧设备受到雷击损坏,分析了雷电入侵变电站的主要途径和危害,并分别从避雷线、避雷针和避雷器3种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方面对一次侧防雷措施进行了研究,又对二次侧防雷设备的安装、防雷接地方式的选择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
-
WANG Cong;
王聪;
LU Dao-gang;
陆道纲;
YAO Zhi-peng;
姚志鹏;
CAO Qiong;
曹琼;
Awais Ahmad;
Awais Ahmad;
ZHANG Shu-ming;
张曙明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第30届“五四”青年学术报告会》
| 2018年
-
摘要:
对于传统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U型管热段热流密度大,冷段热流密度小,两侧不同的热流密度使得二次侧的热侧与冷侧的沸腾情况不一致,而真实的蒸汽发生器体型庞大,结构复杂,其内部真实的流动情况也不得而知.为弄清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流动现象,搭建了单排非均匀加热管的可视化蒸汽发生器实验台架,并借助高速摄像机对其内部流动情况进行了拍摄,利用所拍摄的图像得到了相应位置气泡的横向流动速度.结果表明,在实验运行过程中,两侧不同的热流密度导致空泡份额差异很大,从而产生横向的自然循环流动现象,这一现象在二次侧流体流经U型弯管时,表现得更为剧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