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痹

血痹

血痹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河北中医药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第六届(2015)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暨侗族医药理论培训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2012转化医学与中药现代化高峰论坛等;血痹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霍介格、曹鹏、娄玉钤等。

血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85.9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4.03%

专利文献>

论文:15 占比:10.07%

总计:149篇

血痹—发文趋势图

血痹

-研究学者

  • 霍介格
  • 曹鹏
  • 娄玉钤
  • 王小宁
  • 于志谋
  • 刘语高
  • 周书繁
  • 周天梅
  • 周聪
  • 喻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真全; 邹学敏; 高理群; 杨九芹; 刘建材; 叶灵兰; 李传芬
    • 摘要: 老年人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为目前社区体检中较常见情况,虽属慢性肾脏病相对早期阶段,但其病理发展大多早已开始。此文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之血痹虚劳病思想——仲景三阴虚损学术思想方面探讨社区老年人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认为社区老年人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者与血痹虚劳病病理发展过程相类似,多虚多瘀,常常因虚致实,因实致虚,气伤及形,形伤及气,相兼错杂,层层递进,其干预治疗重在脾肾兼顾,益肾清利,缓中补虚。并提出血痹易虚劳,虚劳多血痹;三阴虚损,两天同求;厥阴虚损,缓中补虚,当为血痹虚劳病之大要也。
    • 金晨露; 沈悦倩; 周天梅
    • 摘要: [目的]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诊疗思路。[方法]通过整理搜集文献、跟师临证,搜集临证验案及观察疗效,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ET的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并附验案佐证疗效。[结果]ET属中医“颤病”范畴,其病因不外“风”与“虚”。周天梅主任认为,血痹病的病机与ET病机高度重合,为太阴中风,津亏血弱,虚邪内中,水饮内停,临证以解表散寒、养血和营为法,以桂枝汤为主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应用药物加减治疗。对营血亏虚者,常用濡养津血之药补养气血;对阳明里热者,投以清热生津、顾护津液之药;对水饮内停者,用淡渗除饮、泄越水气等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周师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治疗ET,其方药精简,疗效确切,加深了对ET病因病机与治法的认识,为临床治疗ET提供了新的思路。
    • 黄浩贤; 万利花; 瞿溢谦; 曹灵勇; 林树元
    • 摘要: [目的]研究经方治疗血痹及其病传中芍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上应用芍药提供思路。[方法]整理《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中医古籍中对血痹和芍药的论述的记载,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血痹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芍药除血痹的功效,探讨芍药在血痹及其病传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血痹包含津血亏虚、水饮充盛、风邪犯表三方面的病机,芍药除血痹的功效主要是和营除痹、化瘀除痹、利水除痹这三个方面。芍药配伍桂枝,突出和营除痹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痹本病;配伍饴糖,突出养营除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痹病传虚劳;配伍大黄,化瘀除痹,治疗血痹病传入里;配伍茯苓,利水除痹,治疗血痹病传累及水分。所举两则验案皆属于血痹病传,第一则病传入里,为太阴中风证及血瘀化火证,治以化瘀清热除痹,方拟桂枝加芍药汤;第二则累及水分,属营血不足、血瘀水停证,治以养营利水除痹,方拟当归芍药散改汤。两则验案均收获良效,进一步验证了芍药除血痹的功效。[结论]芍药配伍不同药物能够突显不同功效,在血痹及其病传中使用得宜,可收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涂亦凤; 应彦斌; 冯祯根
    • 摘要: 刃针技术是浙江省名老中医冯祯根主任医师首次在金华开展的新项目。本文旨在介绍刃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操作、技术原理及中医溯源,推动该技术在基层的应用。1验案举隅患者男,69岁,于2018年11月27日就诊。主诉:双大腿外侧麻木不适1年。现病史:入院前1年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大腿外侧面麻木不适,未予重视,后渐进性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予针灸理疗联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未改善,遂来金华市中医院针灸科冯祯根主任门诊就诊。
    • 梁亚丽; 王国海; 王玉峰; 杜全宇
    • 摘要: 为探究活血法在DPN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以《金匮要略》《黄帝内经》《中医内科》《中医诊断学》为理论基础,筛查近5年文献,总结了关于不同活血法在DPN中的应用及研究,为活血法的临床应用寻找理论支持,也为该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考。经过文献筛查后笔者发现,近年来关于活血法在DPN中的应用文献相对较少,研究较为单一,尤其是针对经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不足。目前文献研究多以西医、西药为依托,分子生物学、免疫机制及病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导的实验占比较高,单纯以中药或经方为主的研究不足,针对中医理论论述的合理性研究不足,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支持,造成了中西医研究脱节、融合性及联系性不强等问题,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多注重中医理论层面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经验或心得报道,以便为活血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学术支持。
    • 张承坤; 崔为
    • 摘要: 通行的邓珍本《金匮要略》血痹病条文有“尊荣人”一词,通常被认为指养尊处优、饮食肥甘的人,但在更加权威的吴迁本中,这个词却写作“尊乐人”。考察历代中医古籍中血痹病相关内容,可以确定吴迁本之“尊乐人”才是《金匮要略》血痹病条文的原貌。此外,“尊乐人”在《抱朴子外篇》中有粗衣粥食的描述,这与“尊荣人”饮食肥甘的特点有较大区别,对于血痹病患者个人生活史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 刘立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通络汤1号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8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联合贝前列素钠片40μg,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汤1号口服.2组均经为期8周共2个疗程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水平、下肢血管参数.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踝肱指数、下肢动脉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汤1号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贝前列素钠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郭旻雁; 燕浩杰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5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神经运动传导及感觉传导、中医症状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研究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7.22±3.08)m/s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58±4.12)m/s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中医症状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4.00%比对照组76.00%高(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减轻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提升护理效果.
    • 王晓强; 王晓雷; 邢锐; 高朝; 李爽; 张春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取120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将其分为痰浊内阻、脾虚湿盛、气滞血瘀、肝肾阴虚4个证型组,探讨各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脂血症脾虚湿盛型表现为高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脾虚湿盛和痰浊内阻型均具有较高的三酰甘油(TG)水平;痰浊内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以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升高为主;气滞血瘀型除具有较高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外,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脂蛋白a(Lp(a))水平.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组分和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以考虑作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