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保护、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专利文献2429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防护林科技、吉林林业科技等; 落叶松毛虫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善春、王志英、王琪等。

落叶松毛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7.71%

专利文献>

论文:2429 占比:92.29%

总计:2632篇

落叶松毛虫—发文趋势图

落叶松毛虫

-研究学者

  • 严善春
  • 王志英
  • 王琪
  • 孟昭军
  • 李贵明
  • 王艳军
  • 刘丽杰
  • 刘宽余
  • 刘岩
  • 卢洪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雪
    • 摘要: 近几年,辽东毗邻吉林省地区大面积发生落叶松毛虫,并呈蔓延态势,笔者结合辽西油松毛虫防治经验,提出辽东地区松毛虫具体防治方法。
    • 于德江; 郑依国; 孙晨辉; 赵琛; 靳英华; 张立军; 李金功; 刘丽杰
    • 摘要: [目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林为主,森林结构复杂,稳定性好。建立自然保护区60年来,仅在2019年大规模暴发了落叶松毛虫灾害。本研究旨在对致灾状况和致灾因子进行分析。[方法]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遭受虫害的北坡森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在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监测,对森林受损和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气象条件和森林结构两个方面探究了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大暴发的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整体上成灾区发生比例不大,但局部受灾程度很重。虫灾区占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总面积的12.5%,其中,一般灾区占21.8%,重灾区占79.2%。受灾的主要树种为鱼鳞云杉、臭冷杉、红松和长白落叶松。(2)长白山落叶松毛虫成灾区森林有所恢复,但是不同林型恢复程度差异明显。长白落叶松林受损林全部恢复,红松阔叶林中红松纯林以及海拔1100 m至1300 m云冷杉林重度受损林恢复差。(3)3种受损林型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导致3种林型虫口的密度存在差异。云冷杉针叶林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低,树势强,虽然其多样性和混交度高,但都是针叶树种,可视为纯林,因此受害最重。红松针阔混交林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高,树势弱,但是其多样性和混交度高,有较多的阔叶树种,因此受害程度低于云冷杉。长白落叶松林的竞争指数、混交程度、大小比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3种林型最低,由于其为先锋树种,树龄小,叶片少,虽然易遭受虫害,但虫口较少,特别是第二年受损落叶松可以恢复叶片生长,其受害程度较低。(4)2018年和2019年气象条件总体高温、干旱和日照时数多,特别是2018年秋冬气温极高和2019年春季降水极少是落叶松毛虫暴发的重要气象原因。[结论]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林分结构和气象气候条件有利于松毛虫的爆发,可能会周期性出现。
    • 崔志刚; 林姝含
    • 摘要: 2019年4月22日—5月19日,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个研究区域内共调查553株样木中落叶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上树数量。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越冬代幼虫上树频度呈“倒J”形分布,长白落叶松、红松上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具有相似的虫口分布格局。落叶松毛虫寄主树种间幼虫虫口密度差异极显著。长白松上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长白落叶松和臭冷杉上的虫口密度。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在4月下旬开始上树,5月上旬达到上树高峰期,5月中旬已完成上树。
    • 赵琛; 许嘉巍; 靳英华; 陶岩; 张英洁; 孙晨辉; 水新利; 张慧慧; 刘丽杰
    • 摘要: 为探究2018年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面积暴发落叶松毛虫虫害的原因,利用长白山地区4个气象站点的温湿度、日照等逐月气象资料和2019年长白山北坡落叶松毛虫样地的普查资料,对落叶松毛虫暴发前10年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对虫害发生的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的气候已经发生变化,秋冬和春季气温强烈升高、春夏季温雨系数减少、全年和1月份日照时数增加使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暴发存在气候上的风险.2018和2019连续两年的高温、干燥,尤其是落叶松毛虫越冬时期温湿度适宜的气象条件是导致其暴发的重要原因.长白山地区可利用气象条件作为预测松毛虫暴发的关键指标.
    • 孙晨辉; 许嘉巍; 靳英华; 陶岩; 张英洁; 刘丽杰
    • 摘要: 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空间结构与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森林的落叶松毛虫发生程度有明显区别,云冷杉针叶林发生程度最重,其次为长白落叶松林,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发生程度最轻;树种混交度与虫口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混交程度越低,树种组成结构越简单,越易发生虫害;大小比数与虫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生长优势度低,林木抗性差的幼龄林更易受到虫害干扰;各森林类型竞争指数与虫口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林木密度大,对空间、光照竞争激烈,自身抵抗力受到影响,易引发虫害。
    • 崔雪
    • 摘要: 近年来,辽东毗邻吉林省地区大面积发生落叶松毛虫,呈蔓延态势。笔者结合辽西油松毛虫防治经验,对辽东地区松毛虫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进行阐述,对成灾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防治总体策略。
    • 徐威
    • 摘要: 落叶松林区有害生物防治是极其重要的森林保护工作,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毛虫实际情况调查工作,了解落叶松毛虫生活习性,并基于“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森林防护方针,科学地开展落叶松毛虫防治工作,从而有效控制落叶松毛虫为害,以促进林场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 王千雪; 丛日征; 韩大校; 池成林; 王晓红; 闫大岭
    • 摘要: 【目的】了解落叶松毛虫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为落叶松林的资源保护和落叶松毛虫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林分为研究对象,设置1 hm^(2)固定样地,利用固定样地内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分析统计软件,对落叶松毛虫虫害木进行一元分布和二元分布特征分析,对虫害木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落叶松毛虫虫害木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非虫害木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虫害木和非虫害木的径阶结构为多峰山状曲线,虫害木中大径阶林木所占比例较大;虫害木最近4株相邻木中,2株为虫害木和3株为虫害木的比例最大,占全部的62.1%;在角尺度与大小比数二元分布中,大小比数为0.5和角尺度为0时的组合所占比例最大;在虫害木比和角尺度二元分布中,虫害木比为1和角尺度为0.5时的组合所占比例最大;在虫害木比和大小比数二元分布中,虫害木比为1和大小比数为0时的组合所占比例最大。【结论】落叶松毛虫的分布与林分空间结构有一定关系,聚集的空间格局会对落叶松毛虫虫害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元分布特征能够了解虫害木与最近4株林木的总体特征和差异,二元分布能够更精细的提供落叶松毛虫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 张华伟; 张亚伟
    • 摘要: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在春季大发生时多为3~6龄,可造成严重危害.通过使用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春季高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药剂稀释1 000倍液防治3~6龄幼虫见效快、效果好;虫口密度不高时可采用1 800倍液喷雾施药;防治3龄以下幼虫,可稀释2 500倍液喷雾防治.
    • 王尧
    • 摘要: 在林业害虫防治工作中,了解落叶松毛虫的生物习性,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林木保护效果.文章首先从形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方面,介绍了落叶松毛虫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的特性,随后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常用的落叶松毛虫防控技术,包括人工防治、灯光诱杀防治、天敌防治、生物农药防治等,为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