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苦竹

苦竹

苦竹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中国文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福建林业科技、林业勘察设计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十二分会场、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五届五次全委会暨第十二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等;苦竹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华、姚慧、林惠芬等。

苦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76.6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09%

专利文献>

论文:41 占比:22.28%

总计:184篇

苦竹—发文趋势图

苦竹

-研究学者

  • 林华
  • 姚慧
  • 林惠芬
  • 方伟
  • 林新春
  • 郭子武
  • 陈双林
  • 魏少敏
  • 唐森强
  • 胡超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应益山; 杨丽婷; 程建新; 兰春宝; 陈双林; 郭子武
    • 摘要: 鞭根作为竹子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形态结构性状与鞭根对养分斑块的敏感性及养分获取能力紧密相关。该研究选取相邻连续的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纯林和苦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2种林分类型,将其分为苦竹林中心区、苦竹林界面区、混交林界面区和混交林中心区4种生境,测定4种林区生境的苦竹鞭根形态结构性状指标及生物量,比较其间的连续性变化规律,以明确竹子异质性环境下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纯林界面区的苦竹拥有更高的鞭根节点数、根尖数以及更小的根直径;纯林界面区和混交林界面区的苦竹鞭根比根长、比根面积均显著高于纯林中心区,但两个界面区的苦竹鞭根根直径则表现相反。(2)从苦竹纯林中心区至混交林中心区方向,苦竹鞭根生物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苦竹林界面区和混交林界面区间差异不显著。(3)生境对苦竹主要鞭根形态结构性状异速增长速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苦竹林界面区鞭根主要形态结构性状的差异性位移量;不同生境下苦竹鞭根形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苦竹纯林界面区的鞭根形态结构可塑性较强,拥有更高的鞭根活性以及更活跃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生境对苦竹主要鞭根形态结构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对其异速增长速率无明显影响;鞭根直径是苦竹获取资源的重要影响因子,异质生境下苦竹趋向于采取增加鞭根面积和降低鞭根直径的策略以最大化地获取资源。
    • 程建新; 何玉友; 郭子武; 蓝春宝; 徐森; 杨丽婷; 应益山; 陈双林; 汪忠华; 胡瑞财
    • 摘要: 植物抽枝展叶效率与环境关系密切。苦竹是分布广泛的笋材兼用竹种,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苦竹的抽枝展叶特征及枝叶间资源投资权衡策略,可为苦竹林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以连续成片的苦竹—杉木扩张林分为对象,设置苦竹纯林(界面区、中心区)和混交林(界面区、中心区)4种样地,调查测定1-2 a立竹的枝叶功能性状指标,分析枝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结果显示,竹杉混交促进了苦竹新竹竹冠生长,竹冠增长,枝盘数增多,生长空间扩大。界面区(苦竹林、混交林)有利于增强新竹枝叶生长能力,枝长、枝基径增大,叶片数量增多,叶面积和枝叶生物量明显增大,但2种界面区的立竹枝叶功能性状差异明显缩小;苦竹纯林和混交林界面区新竹具有较高的叶枝生物量比、叶面积比和出叶强度,在苦竹纯林和混交林分别形成以“利用”和“占据”为优先的抽枝展叶策略。2 a立竹显著提高了同化机构的资源分配优势,出叶强度和展叶效率大幅提高,整体形成以“利用”为主的展叶策略;试验林1-2 a立竹叶生物量与叶面积、比叶面积分别呈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枝干重与叶面积呈近等速生长关系。2 a立竹提高了叶面积—叶质量的相对生长速率和投资收益,克隆整合和混交生长未改变2 a立竹枝—叶大小的异速生长关系,但对1 a立竹存在显著影响。综上表明,在异质环境下,苦竹抽枝展叶特性存在明显的立竹年龄效应,新竹更为敏感。试验林界面区苦竹存在明显的克隆整合资源权衡关系,修饰立竹枝叶生长塑性,提高克隆分株的竞争力和适合度。
    • 吴海兰; 邹立扣; 李才武; 李果; 潘欣; 邓雯文; 张贵权; 何永果; 黄炎; 张和民
    • 摘要: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分析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萃取,并进行GC/MS快速分析.样品中的12种SCFAs,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戊酸、2-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正己酸、正庚酸得到鉴定并准确定量.结果显示,苦竹中的短链脂肪酸在其不同部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短链脂肪酸与粪便中的基本一致,均以乙酸、甲酸和丙酸为主;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以甲酸、乙酸、丙酸为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苦竹中短链脂肪酸对大熊猫肠道和机体发育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能维持不同年龄个体肠道功能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雌性泌乳期的产奶量和体重.本研究利用GC/MS测定了大熊猫可食竹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可为大熊猫食性及生理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吴海兰; 李才武; 李果; 潘欣; 邓雯文; 张贵权; 何永果; 黄炎; 张和民; 邹立扣
    • 摘要: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分析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萃取,并进行GC/MS快速分析。样品中的12种SCFAs,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戊酸、2-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正己酸、正庚酸得到鉴定并准确定量。结果显示,苦竹中的短链脂肪酸在其不同部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短链脂肪酸与粪便中的基本一致,均以乙酸、甲酸和丙酸为主;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以甲酸、乙酸、丙酸为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苦竹中短链脂肪酸对大熊猫肠道和机体发育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能维持不同年龄个体肠道功能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雌性泌乳期的产奶量和体重。本研究利用GC/MS测定了大熊猫可食竹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可为大熊猫食性及生理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肖龙华; 吴柏林; 胡彪; 李朝德; 薛兴富
    • 摘要: 叙永县苦竹资源丰富,面积约2667 hm2,主要分布龙凤、叙永、天池、水尾、两河等5个乡镇,管理粗放,几近荒芜状态,经济效益差.2019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川专家,采用废竹屑作为覆盖材料,替代常规的覆盖材料,开展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试验面积0.9 hm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废竹屑覆盖试验,增温效果明显,出笋期提早77 d,笋期延长到82 d,平均产量约24 t·hm-2,平均效益26万元·hm-2,大大降低了覆盖成本,经济效益极佳.覆盖后的废竹屑可以作为培育林下菌的材料,实现废竹屑的二次利用.通过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及脱贫攻坚提供示范.
    • 林华; 谢燕燕; 杨丽婷; 陈双林; 郭子武
    • 摘要: 为揭示海拔梯度对苦竹林立竹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该文以3个海拔梯度[低海拔,(200±10)m;中海拔,(400±10)m;高海拔,(800±10)m]苦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1至3年生立竹叶片C、N、P含量,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和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1)立竹年龄对苦竹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明显,随立竹年龄的增大,苦竹叶片C、N、P含量和N:P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而C:N、C:P总体上呈升高趋势.(2)海拔对苦竹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有重要影响,随海拔梯度升高,不同年龄立竹叶片C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趋势,N、P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C:N、C:P和N:P均呈升高趋势.(3)不同海拔梯度苦竹林立竹叶片C、N、P含量和C:N、C:P差异显著,中、高海拔苦竹林立竹叶片N:P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低海拔苦竹林;不同海拔梯度苦竹林立竹叶片C、N、P间呈显著的正异速增长关系,随海拔梯度的升高,C-N、C-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升高,而N-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下降.综上结果表明,高海拔苦竹林虽然N、P利用效率提高,但立竹叶片C含量较低,P限制性作用增强;中海拔苦竹林不但具有较高的N、P利用效率,而且立竹叶片C含量高,说明中海拔是苦竹林丰产培育的适宜海拔.
    • 廖群英
    • 摘要: 苦竹林属禾本科,是我国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之一,也是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功能较好的生态竹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光照充足的南方地区.由于我国南方西部土壤较为肥沃、水资源也较为充沛,苦竹在呈酸性环境中能够加快生长速度.且苦竹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由于苦竹种植量与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对竹苗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持.苦竹低产林现象会致使竹林杂草灌木丛生,消耗竹林水分及养分,严重影响苦竹产量与经济效益.为此对苦竹林最终成竹率进行了检索分析,相关数据资料表明:①苦竹林垦复措施多样化:垦复深度20 cm处理明显高于其他3种措施;②垦复深度10 cm和垦复深度15 cm处理没有明显差异;③连续两年间苦竹林采取相同的垦复措施,垦复效果第二年比第一年好;④没有经过垦复的苦竹林生长效果明显比垦复过的差.
    • 吴宏业
    • 摘要: 苦竹具有适应性强、较耐寒、耐瘠薄、喜深厚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等特点,是一种优良多用途的经济竹种.新罗区苦竹种植目前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采取文献阅读法、实验法、对比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设置5块苦竹试验样地,在其他抚育管理措施完全保持一致,排除其他因素对苦竹生长影响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施肥竹笋生长规律,得出了苦竹在发笋期施肥情况下的生长表现最好.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定量对比分析发现:①在对比实验中,施肥对苦竹生长量和产笋量影响显著,不施肥的生长量和产笋量要显著低于施肥处理样地水平;②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苦竹胸径生长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A(2.9)>B(2.3)>D(2.2)>C(1.8);③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苦竹树高生长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A(2.7)>B(2.3)>D(2.3)>C(1.6);(4)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苦竹产笋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C(9750 kg/hm2)>D(9300 kg/hm2)>A(9000 kg/hm2)>B(7800 kg/hm2).此研究成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苦竹的培育,发展丰产苦竹林,进一步提高苦竹的经济效益,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林农就业和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 蔡绍祥; 夏雨; 徐冰洁; 郭玉良
    • 摘要: 以毛竹、红竹和苦竹为研究对象,对其竹片、圆竹和圆竹不同部位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红竹和苦竹力学性能稍强于毛竹;竹材中部位置力学性能较优,可作为加工圆竹家具用材料.对局部注塑后圆竹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表明:注塑可大幅提高圆竹力学性能.根据力学性能变化情况及小径级圆竹特点,分别设计了直角斜接接合、三角并接接合、鱼口接合以及局部注塑后的圆竹丁字榫和偏心连接件连接方式;并将圆棒榫应用于圆竹家具部件接合部,使接合部性能更为优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