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953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家庭用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等;自测血压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丽萍、本刊编辑部、王文等。
自测血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953篇
占比:99.18%
总计:17094篇
自测血压
-研究学者
- 王丽萍
- 本刊编辑部
- 王文
- 严英
- 何世桢
- 吉白云
- 吴庆昌
- 周丽
- 唐新华
- 孙宁玲
- 戴伦
- 杨虎生
- 林甲宜
- 王丽姿
- 王有国
- 胡沛斌
- 谢晋湘
- 邓君曙
- 郭冀珍
- GRANT S
- GREENFIELD S M
- Kroon A.A.
- P.W.De Leeuw
- TOMPSON A C
- Thien T.
- Verberk W.J.
- 乔岩
- 于正军
- 于潇菡
- 京明
- 付洪喜
- 何林
- 何秉贤
- 何非
- 傅宁
- 冯蕾
- 刘力生
- 刘国升
- 刘建勇
- 刘慧
- 刘桂林
- 刘玄重
- 刘美红
- 初莉
- 华山范
- 卢婧
- 卢霓
- 吴可贵
- 吴虹
- 周吉海
-
-
卢婧
-
-
摘要:
高血压患者要想血压得到良好控制,首先就是学会自我监测血压。患者长期自我血压管理提倡在家里测血压,这种做法的最大优势是简单方便,患者不但可以知道全天的血压情况,尤其是在不舒服的时候测量,还能了解身体不适与血压的相关性。这就要求患者掌握正确的测量血压方法。血压计的选择与使用目前,居家自测血压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
-
-
梁霄
-
-
摘要:
准确测量血压是诊断和管理高血压的基础。《2018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在家自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最好的管理方式。首先,血压测量的黄金时间,要做到“两后两前两三次”:早上起床排尿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一次测2~3次,固定时间测量,每次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
-
杨乐斌;
张益民;
柯晓斌;
蔡凯鹏;
纪玉亮;
龚保文
-
-
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因“反复头晕8月余,发现血肌酐升高3月”于2018年8月31日入汕头市中医医院。患者于2018年1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晕,伴疲倦,无肢体乏力,自测血压升高,不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头晕症状反复。2018年5月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压170/90 mmHg,血肌酐300μmol/L,未予系统治疗。
-
-
-
-
摘要:
血压高为何不用降压药我孙子今年25岁,未婚,此前在家中自测血压在140/90mmHg左右,且心率每分钟90次以上。到医院去询诊,医生说不要紧。但我觉得140/90mmHg已经算是高血压了,更何况是小青年。请问这种情况是否应该使用药物干预?
-
-
-
-
本刊综合
-
-
摘要:
血压的变化可以使用表格来记录。长久坚持,在就诊时可以给医师参考,帮助准确判断病情。工具很简单,选用没用完的病历本或笔记本即可。在表头注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备注",纵坐标是"日期"。这样,一张简单的血压监测表就做好啦。自测血压的方法如下:1.环境安静,室温最好保持在20°C左右.
-
-
牛永红
-
-
摘要: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医院检查的结果往往更加准确。但因为“白大褂效应”,高血压人群的居家自我监测可能比诊室测量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掌握正确的居家血压测量方法尤为重要,这就必须注意三点。自测血压有两个时段。一般来说,血压在早晨6点至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至晚上8点比较高,而夜间血压较低。
-
-
-
金泉1
-
-
摘要:
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测量血压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由于测量血压的方法不同,结果就有了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之分,其中在家自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监测方法。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势家庭血压又称自测血压,由受测者或家庭成员协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