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愿无偿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19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162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卫生软科学、中国卫生产业、浙江预防医学等; 自愿无偿献血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萍、李杨、孔珂等。

自愿无偿献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37.93%

专利文献>

论文:162 占比:62.07%

总计:261篇

自愿无偿献血—发文趋势图

自愿无偿献血

-研究学者

  • 刘玉萍
  • 李杨
  • 孔珂
  • 崔桂花
  • 康建勋
  • 建宇
  • 王春梅
  • 高丽
  • 黄公昌
  • 丁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桂花
    • 摘要: 目的分析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13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盐城中心血站东台采血点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中发生了献血不良反应的有50例,对5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结果10例为中度以上。经过分析后发现,本组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其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献血季节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要以献血者的心理因素为主导,加强对采血人员采血技术的培训以及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 崔桂花
    • 摘要: 目的 分析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13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盐城中心血站东台采血点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中发生了献血不良反应的有50例,对5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结果 10例为中度以上.经过分析后发现,本组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其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献血季节等因素有关.结论 在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要以献血者的心理因素为主导,加强对采血人员采血技术的培训以及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 王磊; 黄公昌; 赵睿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指标异常结果的分布,掌握我采血点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流行趋势,为提升血液利用率、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将2016—2017年该采血点采集到的16700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血液样本的ALT、抗-HIV、抗-HCV、抗-TP及HBsAg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2016—2017年该采血点无偿献血者共计16700人,其中ALT、抗-HIV、抗-HCV、抗-TP及HBsAg等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16%、0.06%、0.22%、0.29%、0.11%,2016年与2017年各项检测指标的不合格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采血点无偿献血者血液中异常率最高的是抗-TP,其次是抗-HCV,且各项检验指标的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献血前应认真咨询献血者的病史,加大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教,同时应采取快速灵敏的检测办法来筛查血液,以提升血液质量,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 摘要: 本刊讯今年的6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召开“无偿献血”主题新闻发布会.
    • 刘宗斌; 康建勋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无偿献血者(自愿、亲友互助)的献血反应.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市的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愿无偿献血者和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机率显著低于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多属于被动献血,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甚至是没有了解,献血后容易发生献血反应,相比于自愿无偿献血者来说较为不安全,因此,要加大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增加自愿无偿献血者,减少亲友互助献血者.
    • 刘玉萍
    • 摘要: 目的 就自愿无偿献血与团体无偿献血两种献血类型做分析比较,以便针对性做好招募工作.方法 抽取我站2014-2015年的200名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和200名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在对文化程度、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献血积极性和文化程度高低没有关系,献血者工人、农民和其他职业占了绝大多数,个人自愿无偿献血每次献血量远远大于团体无偿献血,献血次数五次以上的自愿无偿献血多于团体无偿献血.结论 团体无偿献血作为无偿献血一种模式,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存在很大的潜力,应该加大对这部分人员宣传、动员工作,使他们由团体无偿献血向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发展;由每人每次200ML向300ML和400ML转变;由一次逐步向多次改变,从根本上改变采供血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问题.
    • 刘玉萍
    • 摘要: 目的 就自愿无偿献血与团体无偿献血两种献血类型做分析比较,以便针对性做好招募工作.方法 抽取我站2014-2015年的200名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和200名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在对文化程度、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献血积极性和文化程度高低没有关系,献血者工人、农民和其他职业占了绝大多数,个人自愿无偿献血每次献血量远远大于团体无偿献血,献血次数五次以上的自愿无偿献血多于团体无偿献血.结论 团体无偿献血作为无偿献血一种模式,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存在很大的潜力,应该加大对这部分人员宣传、动员工作,使他们由团体无偿献血向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发展;由每人每次200ML向300ML和400ML转变;由一次逐步向多次改变,从根本上改变采供血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问题.
    • 摘要: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自愿无偿献血是最安全的血液来源,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全球各国的共识。如果将献血行为与金钱交易联系在一起,那么卖血者就很可能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隐瞒病史或频繁献血,这对献血者和病人的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血液虽然是献血者无偿捐献的。但血液在用于临床患者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过程,包括血液的采集、检验、分离、储存与运输等。
    • 黄公昌; 王磊?周慧
    • 摘要: 目的:探讨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年龄结构对无偿献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5000名的献血记录,入选者均有完整献血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人均献血量与献血不合格率。结果:18-25岁人均献血量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而该年龄段献血不合格率则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18-25岁年龄段属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主要力量,不仅献血量多,且不合格率低,可作为无偿献血中坚力量大力宣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