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类中心

聚类中心

聚类中心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6595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1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第二十二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等;聚类中心的相关文献由1013位作者贡献,包括吕闯、王万良、张舒博等。

聚类中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6595 占比:99.56%

总计:76935篇

聚类中心—发文趋势图

聚类中心

-研究学者

  • 吕闯
  • 王万良
  • 张舒博
  • 牛琨
  • 赵燕伟
  • 陈俊亮
  • 马燕
  • 刘刚
  • 刘建平
  • 刘海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金铃
    • 摘要: 为了提升P2P流量的识别精度与控制效果,提出了深度学习算法的P2P流量识别与控制方法.采用P2P流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根据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预分类,得到包含各服务流量特征的预分类结果.将预分类结果作为P2P流量聚类中心值,通过聚类算法检测P2P流量样本数据,得到P2P流量识别结果.采用分形自回归综合滑动平均模型分析P2P流量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稳定、识别结果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流量传输的丢包率,可对P2P流量传输进行稳定控制.
    • 葛丽娜; 陈园园; 周永权
    • 摘要: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算法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选取自身密度高且距离其他更高密度点较远的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再根据样本间的局部密度和距离进行聚类。一方面,虽然DPC算法参数唯一、简单、高效,但是其截断距离的取值是按经验策略设定,而截断距离值选取不当会导致局部密度和距离计算错误;另一方面,聚类中心的选取采用人机交互模式,对聚类结果的主观影响较大。针对DPC算法的这些缺陷,目前的改进方向主要有3个:改进截断距离的取值方式、改进局部密度和距离的计算方式以及改进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通过这3个方向的改进,使得DPC过程自适应。本文对DPC算法的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并给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将DPC算法与智能算法有机结合实现算法自适应,对于算法处理高维数据集的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 张龙; 李凤莲; 张雪英; 史凯岳
    • 摘要: 针对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较为敏感的缺陷以及样本划分方式导致算法时间复杂度较高的问题,通过引入强化学习中的学习机制,结合DP_(RI)算法中的离散化奖励技术,提出一种基于DP_(RI)的单行为强化聚类算法。该算法把聚类任务转化成强化学习任务,通过智能体不断“探索”和“利用”的过程,使算法具有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该算法以平均类内距离的变化趋势作为发送反馈信号的依据,智能体接收到信号后不断更新Q表,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输出聚类结果。使用K-means、K-means++、FCM以及最近提出的LAC算法在准确率、DB指数、轮廓系数以及运行时间等指标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0个数据集中,文中算法在6个数据集上准确率最高、DB指数最优,在5个数据集上轮廓系数最高。时间复杂度方面,文中算法处理中规模和大规模数据的运行时间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 唐辉; 刘晓波; 韩祥民; 邱知; 徐邦贤
    • 摘要: 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容易受到初始聚类中心影响,从而导致聚类准确度较差的问题,本文利用剑鱼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剑鱼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为增强剑鱼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采用Tent混沌序列初始化种群,利用Tent混沌序列遍历性、随机性和规律性提高初始解的质量;为了提升算法搜索的精度,引入高斯变异,以此增强算法局部搜索能力;为了促使算法在跳出限制后继续搜索,在搜索停滞的解的基础上生成Tent混沌序列,用Tent混沌序列对部分陷入局部最优的个体进行扰动。最后,在9个标准测试函数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通过与传统K_means聚类算法在UCI数据集上聚类结果的对比,证明所提出的聚类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初始聚类中心对K-means算法的影响。
    • 温祥彬; 郑媛
    • 摘要: 已有的高校物联网云安全可信度检测方法的用户身份加密过程易出现漏洞,导致无法直接判断云数据的安全性。为此,提出基于二次加密算法的物联网云安全可信度检测方法。利用RSA加密算法完成学生身份的认证。结合DES加密算法实现二次加密。再采用K-L散度高斯混合模型聚类入侵数据,利用特征标准划分待测数据集,获取检测优先级,判断云安全内是否存在入侵数据,完成物联网云安全可信度检测。实验证明:所提二次加密算法下的云安全可信度由于单一加密算法,且根据所提方法的检测结果可直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威胁。
    • 熊君竹; 何振峰
    • 摘要: 以K-means为代表的聚类算法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但是K-means不能直接处理不完整数据集.k_(m)-means是一种处理不完整数据集的聚类算法,通过调整局部距离计算方式,减少不完整数据对聚类过程的影响.然而k_(m)-means初始化阶段选取的聚类中心存在较大的不可靠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可信度,提出了结合可信度的k_(m)-means聚类算法,通过可信度调整距离计算,增大初始化过程中选取聚类中心的可靠性,提高聚类算法的准确度.最后,通过UCI和UCR数据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 叶瑾玫; 程科
    • 摘要: 通过自行开发的爬虫脚本,抓取新浪微博上不同的关键词组成文本数据集,对数据信息进行中文分词、去停用词、权重计算等预处理,然后利用改进的聚类算法对文本聚类分析。针对K-means算法存在随机选取的初始聚类中心导致后期易收敛不能保证全局最优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密度峰值算法优化的K-means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K-means算法相比较,改进后的算法聚类更加有效稳定,提高了微博舆情发现的准确度和效率。
    • 王芙银; 张德生; 肖燕婷
    • 摘要: 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在对密度分布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聚类时效果不佳,聚类结果受局部密度及其相对距离影响,且需要手动选取聚类中心,从而降低了算法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共享近邻与累加序列的密度峰值算法DPC-WSNN。基于加权共享近邻重新定义局部密度的计算方式,以避免截断距离选取不当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同时有效处理不同类簇数据集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原有DPC算法决策值的基础上,生成一组累加序列,将累加序列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和非聚类中心的临界点从而实现聚类中心的自动选取。利用人工合成数据集与UCI上的真实数据集测试与评估DPC-WSNN算法,并将其与FKNN-DPC、DPC、DBSCAN等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PC-WSNN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表现,聚类准确率较高,鲁棒性较强。
    • 黄艳国; 张升升; 刘红军
    • 摘要: 为了能够对道路实时交通状态进行有效判别,提出一种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算法判别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方法。通过同时对高德地图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和现场数据采集获得道路的速度、流量等判别指标以及交通状态,并且在流量的基础上提出宽裕度判别指标。为防止GMM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运用改进的均值-标准差算法分析预处理数据获得聚类中心,将实验所得聚类中心值代入高斯混合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实验,通过匹配矩阵将各算法实验分类结果与实际交通状态值进行对比获得算法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的GMM算法精确率达到98.8%,较未改进的GMM算法精度提高了0.2%,改进GMM算法在精确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几种算法,验证了高斯混合模型对交通数据进行状态判别的有效性。
    • 方越; 吴涛; 刘帅; 陈向
    • 摘要: 针对大规模多属性群体决策问题在不平衡犹豫模糊语言环境下难以确定决策者偏好权重的问题,提出了同一模糊集群中,单个决策者偏好权重的计算方法。首先,在不平衡犹豫模糊语言环境下,引入同一集群内单个决策者偏好权重这一概念;之后,在FCM算法基础上,利用算法产生的聚类中心和决策者与所属集群的隶属度,定义了新的偏好权重计算公式以及集群的决策矩阵计算公式,由此得到一种新的大规模群体决策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