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51749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等;网络公共领域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曙光、刘波亚、张勇等。

网络公共领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1749 占比:99.95%

总计:351927篇

网络公共领域—发文趋势图

网络公共领域

-研究学者

  • 方曙光
  • 刘波亚
  • 张勇
  • 张宇
  • 敬海新
  • 沈杨
  • 罗亮
  • 翟颖
  • 郑曙村
  • 陆宇峰

网络公共领域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余
    • 摘要: 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的全新形态,是现实公共领域的延伸。大数据时代,网络公共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同时也面临着官方话语权影响力减弱、信息接收视野狭隘、网络戾气严重等治理难题。破解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难题必须从主体治理、技术治理、文化治理三个角度入手,找到破题之路。
    • 马强
    • 摘要: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剧烈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一进程被称为数字化转型。俄罗斯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在网络空间促进了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对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的方式、路径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民主政治、市民社会、社会自组织的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带来诸多风险,包括网络空间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外部势力和政治反对派对现政权的威胁。在俄罗斯,网络空间建立秩序和规避风险的需求推动国家权力进入网络空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性议题,俄罗斯的数字化转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 唐瑞言
    • 摘要: 文章以网易云音乐平台为例,从结构、表征、互动三个维度考察中国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内在机制,以期通过个案剖析情感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形态及作用。研究发现,情感在与主要用户群体的互动中为平台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平台自身也利用情感制造营销场景,唤醒用户情感表达的欲望,并通过相关功能的搭建打通情感表达的渠道。除此之外,“节点化”的用户也利用情感彼此连接,这种连接让平台增加了新的功能属性,也成为用户生活的减压阀。文章以典型案例的分析呼应对公共领域的理性范式的质疑,希望打开情感在公共领域研究中的想象空间。
    • 赵容鑫
    • 摘要: 自从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概念以来,这一话语交流空间便借助各类媒介形式不断发展。2013年以来,随着新媒体普及,公民参与网络公共领域讨论方兴未艾。本文对2013年至2020年的网络公共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整合为以下三类进行简述:对现有网络公共领域提出治理意见;对现存的具有公共领域属性平台的研究;对网络公共领域传播内容的分析。
    • 唐雅云
    • 摘要: “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政治权力和私人生活领域之间的公共话语实践领域,其为“话语民主”的展开和实现提供了空间。而伴随着口语媒介、传统媒介到网络媒介的转变,公共领域也经历了由“乌托邦”到“再封建化”和“殖民化”,及“重塑”到“解构”的式微过程。但不得不承认“网络公共领域”的出现重新分配了话语权,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不过其在发展过程中延伸出来的“畸形话语民主”对公共领域的侵蚀力量也不容忽视。
    • 李秋红
    • 摘要: 公共领域是一个理性交往的空间,参与其中的公众对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传统的公共领域演变为网络公共领域。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民意交流的门槛变低,人人都有麦克风,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理性探讨的基础,从而对公共议题理性讨论的可能性降低,不文明话语表达的恶性现象加剧。文章以新京报微博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微博上的不文明评论语言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现今网络公共领域不文明话语表达存在的状况如何,为舆论治理以及净化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 桑业明; 王晶莹
    • 摘要: 网络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发展的新形态,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重组成部分.但它不是法外之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内容.一方面,网络公共领域因技术而形成,其治理需依靠技术.另一方面,制度是根本保障,走政府主导的制度治理之路是网络公共领域新秩序构建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围绕制度建设为核心,从技术治理和政府治理两个维度加强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探讨构建政府主导-技术支撑型的制度治理体系.坚持依法治网,高质量地供给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建全线上线下联动制度;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升网民素质;加强监管,健全技术企业和人员参与式管理机制,努力推动网络公共领域向生态良好、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 徐犇
    • 摘要: 网络公共领域是继哈贝马斯笔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之后的公共领域之新形式。作为一个缺场空间,其现实载体是各种公共网络社交平台,而蕴含了新的意义的符号是其建构媒介。网络公共领域的交往行为形成了新的特性:符号传播的跨时空性、态度趋势的可统计性、文化多样性以及符号的可操作性。且这些特性不仅能为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带来推动力,还可能在治理不善的情况下为其带来危机和阻碍。
    • 沈杨; 张宇; 胡蕾蕾
    • 摘要: 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共同生产的场景之一,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政府与民众在网络公共领域之中的共同生产.既有研究中的同质化视角使得学界赋予网络舆论以及政府的反应存在迥然不同的观点.为了明晰网络舆论议题是否能够促成共同生产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将网络舆论划分为相依性议题与相驳性议题,将政府对于舆论的反应按照层级划分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通过研究发现,民众在相依性议题中话语交往生态良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积极处理,容易促成共同生产,而在相驳性议题中则存在明显的群体极化和价值执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更倾向于在前期保持沉默,给共同生产造成阻碍.
    • 沈杨; 张宇; 胡蕾蕾
    • 摘要: 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共同生产的场景之一,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政府与民众在网络公共领域之中的共同生产。既有研究中的同质化视角使得学界赋予网络舆论以及政府的反应存在迥然不同的观点。为了明晰网络舆论议题是否能够促成共同生产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将网络舆论划分为相依性议题与相驳性议题,将政府对于舆论的反应按照层级划分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通过研究发现,民众在相依性议题中话语交往生态良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积极处理,容易促成共同生产,而在相驳性议题中则存在明显的群体极化和价值执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更倾向于在前期保持沉默,给共同生产造成阻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