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年鉴
综合年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7369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黑龙江史志、新疆地方志、中国地方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十五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2017冀皖方志理论研讨会等;综合年鉴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阳晓儒、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吕鲜林等。
综合年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7369篇
占比:99.82%
总计:97543篇
综合年鉴
-研究学者
- 阳晓儒
-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吕鲜林
- 方亚光
- 俄文亮
- 刘刚
- 刘波
- 张永兴
- 朱崇飞
- 李德辉
- 杜育和
- 杨沂柳
- 温向前
- 王晓华
- 王钦双
- 缴世忠
- 董忠
- 许之标
- 陈超萍
- 马国顺
- 高燕妮
- 鲍秋芬
- 严宏
- 何乃勤
- 何笔生
- 余正道
- 俞成伟
- 刘博
- 刘培森
- 刘奖兴
- 刘安庆
- 刘耀
- 刘锁荣
- 吴主平
- 周德林
- 周淑芸
-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姜原
- 姜海明
- 孙志红
- 孙永华
- 孙铎
- 宁德市地方志编委会
- 宋保华
- 宋淦清
- 尚庆元
- 尹学成
- 屈建萍
- 崔先立
- 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
-
黄铭
-
-
摘要:
利用综合年鉴的相关资料,编纂衍生读物是地方志机构和年鉴社发挥年鉴存史资政功能、满足受众对地情资料需求及开展城市形象宣传的举措。本文通过对10种纸质版衍生读物的举例分析,归纳不同类型衍生读物在框架结构、资料内容及传播渠道方面的特点,并对拓展开发途径和提高利用效率提出思考与建议。
-
-
-
-
摘要:
本刊讯 2021年12月31日,第八届全国地方志(年鉴类)优秀成果评选揭晓。山西省推荐的省市县三级14部综合年鉴、9部专业年鉴入选。省市两级综合年鉴获评优秀率达到66.67%,编纂质量总体位居全国前列。获奖名单:1.特等年鉴(3部)《阳泉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山西统计年鉴(2020)》2.—等年鉴(5部)《山西年鉴(2020)》《太原年鉴(2020)》《大同年鉴(2020)》《晋城年鉴(2020)》《万柏林年鉴(2020)》.
-
-
钱玉洲
-
-
摘要:
综合年鉴在编纂阶段或成书中存在的明显错漏,影响综合年鉴成书的质量.本文尝试以广西部分市、县(市、区)综合年鉴的评审稿和已出版的成书为例,分析综合年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为综合年鉴编纂提供参考.
-
-
王胜
-
-
摘要: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年度本地各行业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文献,具有“存史、育人、资政”功能。所谓“鉴”,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镜子。反映事物像照镜子一样,忠实于政治、经济、社会的本来面貌,不修饰。二是借鉴、引以为戒。如实反映事物情况,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推广经验、避免失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各级都在编纂出版综合年鉴。年鉴的编纂和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一些部门、行业都在编纂部门、行业、专业年鉴。自2006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年鉴编纂逐步走向规范化。
-
-
彭生选
-
-
摘要: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加快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
-
-
-
-
摘要:
2020年12月30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文,对荣获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的各级各类年鉴进行通报表扬。其中,由银川市地方志研究室主办、《银川年鉴》编辑部出版的《银川年鉴(2019)》荣获全国市级综合年鉴特等奖。获得此次评审特等奖的市级综合年鉴仅11部,这是继《银川年鉴(2018)》获得第六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地市级综合年鉴二等奖后的又一殊荣,改写了宁夏在该评审活动中省级综合年鉴、市级综合年鉴、县级综合年鉴没有获得过特等奖的历史。
-
-
-
-
摘要:
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第二轮省市县三级规划的地方志书编纂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简称"两全目标"),是国务院下达给各级政府的法定任务。5月9日,尹力省长在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列为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
-
-
朱克雄
-
-
摘要: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着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按照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坚持与时俱进找准“立足点”,积极开拓创新盘活“闪光点”,主动协调关系消除“薄弱点”,面向社会、面向读者,科学筹划、合理安排,在年鉴的可读性、实用性上下功夫,确保2019年实现全市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当年公开出版“全覆盖”,努力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以此来求生存、求发展。
-
-
缴世忠
-
-
摘要:
二轮修志进入广收成果的金秋季节,下一轮修志启动在即。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25日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了“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同年10月底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志书精品工程”的通知》,提出“全面提高志书质量”“打造精品佳志”要求。修志者应当在实现“两全”目标,总结二轮修志经验的前提下,广泛发掘地方文化,切实讲究志书规范,继承修志优良传统,创新修志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新一轮精品志书。
-
-
赵德新
-
-
摘要:
2020年4月28日,吉林省“年鉴全覆盖”推进会在长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中指组《关于全力做好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2020年卷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各项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确保全省“年鉴全覆盖”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
-
张超
- 《2018皖冀方志理论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综合年鉴必须与时俱进,深入反映地情,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常编常新,在创新中实现文化自信.笔者结合编纂《沧州年鉴》的体会,从梳理地情,明晰地方特色;整合框架,凸显个性特点;精选内容,展现地方特色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突出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
-
-
姜海明
- 《2017冀皖方志理论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质量是年鉴编纂的生命线,也是检验年鉴编纂工作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对于提高年鉴编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的年鉴编纂,质量问题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必须正视问题,把好框架结构、资料征集、内容记述、编修过程四个关键点.
-
-
缴世忠
- 《2017冀皖方志理论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强化地方综合年鉴的实用性,要在谙熟地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收集和剪裁资料,着眼于实用;大事记减少领导人行迹和会议罗列,收集和精选贴近百姓的大事条目;增载图片,全彩印刷,增载专题资料;编修人员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告别粗糙,尽力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的品位和实用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