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苏威火山
维苏威火山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专利文献153407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世界博览、收藏.拍卖、电影文学等;
维苏威火山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涛、刘月樵、力强等。
维苏威火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3407篇
占比:99.88%
总计:153588篇
维苏威火山
-研究学者
- 金涛
- 刘月樵
- 力强
- 姜永育
- 芒果人
- 荆锦
- A.
- Alison Ritter
- Andrea Jemolo
- B.
- Charles Chio
- Cinzia Federicoa
- Cosenza
- E.
- Eaves
- Elisabeth
- Festa
- G.
- HT大叔
- Hanson
- M.
- M.Mueller
- Manfredi
- Polese
- Pompeii
- Sapple
- Sarah
- Vaclav Smil
- Zollo
- archi
- 与凡
- 于勇
- 于希贤
- 云江
- 付心诚
- 何旭
- 何莲(文/图)
- 余秋雨
- 佚名
- 保罗·伯恩
- 冯富裕
- 刘安立
- 刘西鸿
- 劳拉
- 华松
- 单家敏
- 吴岩
- 周剑生(摄影)
- 周道其
- 唐媚媚
-
-
毕方
-
-
摘要:
公元79年,庞贝古城的历史,在维苏威火山的一次喷发中永远终结,城市的建筑、商贸、文明、生命……凝固在时空之中。当这座古老的城市重现于世,带给我们的既有对其经济文化繁华程度的惊叹,也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惋惜,还有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关于生命的思考。
-
-
李景阳
-
-
摘要:
出了事故,或有了灾难,要寻找责任人。老天爷不是人,却有时也成责任人。它被追责,没有辩护权,也不会请律师。倒是真正的责任人得了好处,将责任一推六二五。有些事情,老天爷的确有一部分责任,甚至该担全责。古时候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火山爆发埋了庞贝城,全是维苏威火山的"错"。在人类防御天灾能力很差的古代,只好让老天爷担全责。但到了现代和当代,人类对灾难有了预测和防御能力,出了事,把责任一股脑推给老天爷,那就有点不公平。
-
-
拉克希米·苏普里亚;
董子晨曦(译)
-
-
摘要:
维苏威火山的喷发使庞贝古城被淹没在火山灰和岩块之下,直到1500年后才被人发掘,逐渐重见天日。大多数考古学家都期望,火山喷发产生的碎屑能保全古城残留的废墟,但新的研究却表明,这些被称为火山碎屑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对建筑造成破坏.
-
-
安妮·罗思
-
-
摘要: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将罗马城市庞贝和赫库兰尼姆掩埋在了灰烬和浮石下,其中的许多有机物被碳化,包括庞贝面包房中的面包。烹饪考古学家法雷尔莫纳科研究了种广受欢迎的面包的历史,并复原了它的配方。
-
-
-
左琴
-
-
摘要: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将庞贝古城掩埋于火山之下。但考古学家近期在这座著名的考古遗址旁发掘出一辆“兰博基尼”。它究竟是什么呢?Calling it an“exceptional discovery”,researchers at Pompeii have announced the uncovering of a ceremonial chariot(双轮敞篷马车)near the famous archaeological site.
-
-
-
-
摘要:
庞贝展2022年1月14日-2022年4月3日日本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公元79年,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近郊的维苏威火山发生剧烈喷发,罗马帝国的城市庞贝(Pompeii)被湮没在火山灰中,直到18世纪的考古发掘使它重见天日。庞贝遗址的大量文物收藏于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Naples)。通过呈现该馆约150件藏品,本展旨在展示2000年前的庞贝城与其中的居民生活。被火山灰淹没的庞贝像一个“时空胶囊”完整地保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空间与家庭财产。展品包括马赛克画、壁画、雕像、工艺品杰作,还有豪华餐具、料理用具等日用品,以此还原古罗马都市的繁荣与市民们的富饶生活。
-
-
保罗·伯恩;
赵斐(译)
-
-
摘要:
通过对比研究内太阳系天体上火山的演化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岩石类行星是怎样成长的,而且我们将会知道去哪里去寻找其他的火山星球。2010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火山的喷发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大撤离。1883年,由于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而引起的气压波席卷全球。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古城。2亿5千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中,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泛滥,覆盖了西伯利亚7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
-
-
Vaclav Smil
-
-
摘要:
古罗马人最先将沙砾、石子与水掺合后加入粘合剂,制造混凝土。尽管古罗马人称之为水泥(opus cementtium),但当时所用的粘合剂却不同于现代水泥:由石膏、生石灰和产自维苏威火山附近的波佐利地区的白榴火山灰组成的混合物,这为建造大型穹顶提供了完美的材料。直到现在,公园126年完工的罗马万神殿的空间跨度仍然是任何其他非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无法匹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