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专利文献17045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外医疗、临床医学工程等;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亓新玲、任小静、任灿灿等。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0450篇
占比:99.94%
总计:170560篇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研究学者
- 亓新玲
- 任小静
- 任灿灿
- 克迪热娅·艾尼瓦尔
- 兰伟红
- 吴继萍
- 张燕
- 杜娟
- 杜慧丽
- 贺佳佳
- 阿迪拉·阿布力米提
- 陆燕轲
- 丁曼香
- 万凯弋
- 万珍英
- 乔纳
- 于娜
- 于楠湘
- 于莎莎
- 付琴
- 何巨皎
- 余丽华
- 余慧
- 冀晓征
- 冯娟
- 冷艳
- 刘丽
- 刘丽春
- 刘建芳
- 刘敏
- 刘文英
- 刘红娟
- 刘译蔓
- 刘雅彤
- 司辉
- 吕小静
- 吕鹏
- 吴少英
- 吴晓鹏
- 吴桂琳
- 周惜珍
- 周珊
- 姚淑梅
- 姚静
- 姜海鸥
- 姜艳萍
- 孙娟
- 孙建宁
- 孙林
- 孙红红
-
-
英晓惠
-
-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输液患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输液患儿88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患儿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分组为参照组(n=44)、研究组(n=44),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输液患儿疼痛、输液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输液知识认知度。结果:研究组患儿Wong-Baker评分低于参照组,患儿家属输液知识认知度评分高于参照组,输液依从性优良率93.18%高于参照组77.27%,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参照组90.9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45%高于参照组79.55%,P<0.05。结论: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提升输液患儿输液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输液知识认知度,并缓解患儿疼痛度,效果显著。
-
-
乔纳;
汪旭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
李翎菲;
萨仁高娃
-
-
摘要:
目的:构建老年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策,并对应用效果展开评价。 方法:纳入2020 年 1 月到 2022 年 1 月老年急性胸痛患者 80 例研究。 40 例入组参照组,由急诊科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40 例入组临床护理路径组,由急诊科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 研究病情确诊所需时间、全程救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焦虑(HAMA)评分、遵医依从性 Frankl 评分、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 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的病情确诊所需时间(12.16±1.16)min、全程救治时间(81.57±5.23)min、平均住院时间(8.26±1.22)d,同参照组的(18.17±3.18)min、(110.26±7.12)min、(15.14±2.01)d 比较均更短(P<0.05)。 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的 HAMA 评分(7.25±0.19)分,同参照组(10.89±0.23)分对比而言更低(P<0.05)。 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的 Frank 评分(3.64±0.31)分,同参照组的(2.88±0.24)分对比而言更高(P<0.05)。 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的生理评分(21.35±3.71)分、心理评分(20.23±3.45)分、社会关系评分(20.64±3.17)分、环境评分(20.24±2.18)分,同参照组的(16.18±2.54)分、(16.51±2.13)分、(17.24±2.31)分、(14.56±1.14)分比较均更高(P<0.05)。 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案用于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对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减轻焦虑情况,促使患者遵医依从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可发挥更显著的护理效果。
-
-
锯世艳
-
-
摘要:
目的:根据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随后对护理质量进行相关研究以及探讨.方法:本次收治的急救患者共计60例,就诊时间起始为2019.1-2019.12之间.随后在回顾性分析的同时,进行分组.采用数字分组法选取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10例,观察组、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方式,随后查看感染控制效果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相关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效果明显,其中观察组镇痛、镇静程度与对照组急救患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急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情况,值得在急救护理中使用.
-
-
刘文英
-
-
摘要:
目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门诊中小儿输液患者160例纳入研究中,以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常规组、观察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基础护理路径与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依从率,观察组95.00%高于常规组81.25%,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25%高于常规组85.00%,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25%低于常规组1.25%,P<0.05.结论:小儿输液的护理配合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以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提升,提升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措施实施的满意率,并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控制,确保输液安全.
-
-
吴桂琳;
庞云云;
张晓琳
-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输液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随后对其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选取的对象是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排除存在静脉输液禁忌、意识障碍患儿.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方式护理.结果:对于试验组中其中出现静脉炎的人数为1例,出现空气栓塞的人数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通过对对照组、试验组静脉炎、皮下血肿以及空气栓塞的人数进行对比,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于输液室患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
杨宗萍
-
-
摘要:
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对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组)与对照组(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组),各39例.分析比较两组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在院的住院天数与治疗期间不良并发症状的产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平均天数为(12.27±3.57)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治疗天数为(19.37±5.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并发症状的患者人数为3例,所占比例为7.69%,对照组出现不良并发症状的患者人数为10例,所占比例为2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疾病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
-
-
付琴;
董赟;
王君;
石岚;
万凯弋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后的动态干预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ICC置管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预防血栓路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20.14±3.6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0.36±6.32)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1.91±0.25)均长于对照组[(16.22±3.15)s、(34.40±5.71)s、(1.63±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栓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路径根据置管后预防血栓的形成进行动态干预,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PICC置管后凝血指标,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
林苏敏;
丁曼香;
周惜珍
-
-
摘要:
目的 研究轻度烧伤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的效果,并评价该护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价值.方法 纳入轻度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干预①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②组(30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研究临床护理服务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②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率96.67%,相比干预①组的76.67%而言更高(P<0.05);干预②组平均住院时间(10.23±1.22)d,相比干预①组的(14.14±2.18)d而言更短(P<0.05).结论 轻度烧伤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的效果更好,该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价值更高.
-
-
刘建芳;
李鹏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肺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肺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缓解肺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