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453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677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复旦国际关系评论、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德国历史: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经济外交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永生、王树春、于镭等。

经济外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9 占比:3.4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677 占比:96.55%

总计:13130篇

经济外交—发文趋势图

经济外交

-研究学者

  • 周永生
  • 王树春
  • 于镭
  • 何茂春
  • 宋国友
  • 崔绍忠
  • 徐建华
  • 游碧竹
  • 肖刚
  • 任晶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解楠楠; 张晓通; 邢瑞磊
    • 摘要: 当前,美国及其盟友刻意淡化其反华活动严重破坏国际规则和道义的事实,将中国的正当反制污名化,操纵国际舆论,极力渲染“中国经济强制论”,并为其编造的“中国威胁论”提供所谓“新证据”。中国一些媒体在为中国正名时不自觉地陷入了西方思维和理论陷阱中,包括将“Economic Coercion”译成更具贬义的“经济胁迫”。本文在梳理与反思西方社会关于“经济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美“经济强制”政策逻辑和实践的比较,认为美国的“经济强制”呈现进攻性和霸权性,其目标国家具有全球性,并往往成为对目标国家的全方位攻击,目的在于巩固和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中国的“经济强制”具有典型的防御性,其目标行为具有特定性,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相对有限,目的在于纠正目标国家的行为,推动双方关系回到正轨。
    • 张雪
    • 摘要: 进入新时代,中国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解决全球经济治理难题作出了诸多贡献。中国之所以能够将强大的经济实力成功转化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突出成就,关键在于顺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现实需求,以强大的决胜力、感召力,强化内外政策的联动、汇集各方伙伴、凝聚各方力量。但中国要在全球经济治理舞台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还面临着现行治理体系主导国的牵制、日益严峻的逆全球化趋势以及新兴领域治理难以达成共识等现实挑战。未来,中国需要在准确把脉全球经济治理的特点与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新环境与新变化,按照“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赵柯; 毕阳
    • 摘要: 欧盟对华经济外交已发生重大转变,正在从“以商促变”的旧框架进入“负责任共存”的新框架。欧盟认为,“以商促变”的旧框架导致中欧经济利益分配失衡,欧盟作为相对收益较少的一方既无法有效保障自身的经济安全,又无法推动中国按照西方意愿进行变革。因此,欧盟推出“负责任共存”新框架,旨在通过重塑多元化、本地化的经贸网络,推出更具针对性的贸易投资工具,以及加强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协调,应对中国的所谓“系统性竞争”。新框架具有浓厚的价值观色彩,对抗性明显加强,但其不寻求改变中国,不愿对华经济脱钩,在给中欧关系调整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负责任共存”的新框架是被动防御型的,其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欧盟的政策执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的对欧政策,中国应对的关键在于持续扩大中欧在双边和全球层面的共同利益,“锁定”中欧关系的“战略性”。因此,我们既要坚持中欧经贸合作,又要推动中欧绿色发展战略的对接,并扩展全球经济治理层面的合作。
    • 管传靖
    • 摘要: 全球新冠疫情冲击、大国战略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价值链安全成为主要经济体关注的重要议题。全球不确定性的增强促使大国在价值链治理中更加关切抵抗风险的能力,进而增加了政策投入的力度,但是经济全球化内在的市场逻辑也带来了效率与安全的权衡难题。全球价值链本身具有的连接性与等级性特点,导致大变局时代诸多挑战不仅影响连接性层面的市场性联系和生产性联系,还会重塑等级性层面的制度性依托和嵌入性方式。结合这两个层面的风险,价值链安全治理的主要策略可以类型化为多元化、本地化、网络化和战略化,这些策略能够组合成引导型、调控型和塑造型治理路径。从现实政策变化角度看,2020年以来主要经济体依据价值链安全风险的变化实现了从引导型到塑造型治理路径的转变,美国具有强烈进攻性风格的价值链政策更是进一步促使全球价值链成为大国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面对大变局时代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风险,新兴经济体需要加强政策协作,以强化全球价值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提高维护经济安全能力。
    • 刘星君
    •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经济外交在国家进行对外交往实践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印度莫迪总理上台后,将贸易和经济视为解决双边政治局势紧张的重要办法,十分重视经济外交的作用.印度对其重要邻国尼泊尔利用经济援助、经济合作和经济制裁等方式开展经济外交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印度的经济外交对我国具有启示意义,未来中国要加大经济外交力度,促进中尼关系进一步提升;学习印度正面经验,多种形式开展对尼经济外交;创新经济外交方式,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推进和借助中国西藏地缘优势,将经济外交行动落在实处.
    • 刘星君
    •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经济外交在国家进行对外交往实践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印度莫迪总理上台后,将贸易和经济视为解决双边政治局势紧张的重要办法,十分重视经济外交的作用。印度对其重要邻国尼泊尔利用经济援助、经济合作和经济制裁等方式开展经济外交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印度的经济外交对我国具有启示意义,未来中国要加大经济外交力度,促进中尼关系进一步提升;学习印度正面经验,多种形式开展对尼经济外交;创新经济外交方式,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推进和借助中国西藏地缘优势,将经济外交行动落在实处。
  • 8. 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丁红卫
    • 摘要: 日本在国力增长期间开始着手加强国际组织人才派遣的机制与体系构建.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随着国力减弱及其导致的国际地位下降,日本开始调整外交政策与实施方式,更加重视利用多样化外交手段开展多边外交,并从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强化国际组织外交.在通过实施政府开发援助加强国际组织外交的同时,日本采取增加向国际组织派遣青年专业职员(JPO),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体系.在重视增加派遣人员数量的同时,日本近年非常重视国际组织人才层次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日本加大吸引国际组织入驻的力度,在气候变化、环保、脱贫等领域较为有效地提升了其在国际组织的外交能力与议题设置能力.日本采取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有利于提升其外交软实力、加强国际话语权.现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不断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这一进程中,中日两国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并存.理解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及其人才培养与派遣机制,不仅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构筑战略性双边及多边关系.
    • 庞大鹏
    • 摘要: 本文分析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拉美关系的历史演变,总结了俄罗斯对拉美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其利益诉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拉美政策几经曲折,其政策变化的根本点在于,从俄罗斯在拉美的利益出发制订拉美政策.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与拉美的关系从一度中断到逐渐恢复,1996年以后,全方位外交的定位让拉美地区开始真正进入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视野.与该地区各国保持互利和多边合作,是俄罗斯国际联系多样化的标志,也是其实现多极化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普京时期,俄罗斯开始全面接触拉美各国,并在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后将拉美视为可以发挥其战略机动的地区.在大国竞争日益加剧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最大限度地扩大与拉美各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相互协作领域.俄罗斯与拉美地区开展互利合作具有一系列客观因素.经济外交是俄罗斯拉美外交的重点.
    • 孙洪波
    • 摘要: 考察拉美在大国博弈及兴衰更替中的历史角色,日本对拉外交有诸多特殊之处.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日拉关系发展的“黄金期”,日本在拉移民、经济利益及影响力也随之迅速扩大.时至20世纪90年代,日本仍一直自视为亚拉跨区域关系的“引领者”.21世纪以来,日本对拉外交为谋求全球政治大国地位,力争获得拉美国家的政治支持.鉴于长期的日美同盟关系,日本对拉外交具有“战略跟随与外交自主性”的鲜明特征.这既是战后国际体系、日美特殊盟友关系、国际格局多极化等外部因素塑造的产物,也是日本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在拉利益进行对拉外交决策的逻辑反映.回顾日本对拉政策历史演变,日本对拉外交的基本轮廓是基于日美战略同盟,视拉美为其融入国际社会的依托力量,维护海外资源供应安全的战略来源地,扩大对外出口的重要国际市场,倚重对拉产业价值链合作赢得国际竞争优势,以及谋求全球政治大国地位的支持性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